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德教育的创新研究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13期
关键词:人生观中华价值观

石 莹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9)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近些年来,我们学习接受西方文化,丢掉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我们的精神无依靠,人们也缺失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因为发现了问题所在,国家也在大力推行,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家的思想行为中,是我们着重研究的课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一直强调成绩的重要性而往往忽略了思德方面的教育,使得很多学生在谈及理想及将来的发展时一脸茫然,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在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他们很多人学习意识不强,出现厌学情形,得过且过,严重阻碍了身心的发展,对学校的学习风气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在发挥过程中对社会就越有益,这句话充分说明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的重要性。

(二)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

每个学校都有其自己的校纪校规,它是约束学生的行为准则,对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及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高职院校存在部分学生无视校规校纪,不履行学生的权利及应尽的义务,不和辅导员办理请假手续就擅自离校,破坏校园的公共设施,聚众进行打架,还有个别学生竟然在学校内进行偷盗行为,违反校规校纪,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价值观扭曲

目前,受到西方享乐思想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有所偏差,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追求享乐主义。他们喜欢追求时尚,过分注重穿着,不理性消费,喜欢攀比,盲目崇拜,追求个性化,以自我为中心。

(四)学生心理素质差

目前的教育,要求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而心理素质差成了学生需要克服的首要难题,在高职院校中学生自我意识太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能力差,这是学生心理素质差的主要原因,其结果是学生面对问题和困难时不知所措,不能乐观积极去面对,对身心理都造成了极大伤害。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德教育的方法

对高职高专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和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80周年校庆讲话中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习书记的讲话为我们高职院校思德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思德教育中,无论是对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还是对学生自身的发展,甚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结合自已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校情,来学习和掌握传统优秀文化。

(一)阅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它们的精华,让优秀传统文化根植在学生心中

我们创设各种阅读氛围,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师生共同阅读,开展阅读比赛活动,让阅读变为“乐”读,在学生每天早上的早读时间、晚上的晚点评时间由老师或班干部带读,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读书主题班会,让学生交流自已的读书心得,从量变到质变,学生就能体会到经典优秀文化带给他们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多听多看多做,让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学校可以开办“优秀传统文化讲座”邀请名师、名家分享他们的阅读感想和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听专家的精彩演讲,可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认识和理解,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传播。我们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让学生多听、多看一些与传统文化内容有关的优秀节目,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意识,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

(三)创建优秀传统文化课堂

学生的大多数时间在课堂,课堂是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教育的主要营地。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乐于接受的方法,将思想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等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德课程中,或针对本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开设一些相关课程,通过鲜活的案例、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为。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高职院校中,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思德教育中,是因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核心是关于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的基本观点,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独立人格精神和爱国精神;从思想认识到行为上不断提醒自已做到敬老爱幼、尊师重道等传统美德,当学生学习到这些精神和美德,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够从容乐观的面对并采取积极态度去解决,而不是一味的逃避,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开始做了,就应该有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所在。

猜你喜欢

人生观中华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