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2019-01-15魏永
魏 永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大学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有利于人才全面的培养。当前工科大学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困难具有一定的共性:学生平均实验场地有限,校外实验开展困难,政府配套政策缺乏,校外企业不愿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效果较差,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
一、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校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有利于增强为学生创新和实践工作服务的能力,但目前实验训练场所狭小,实验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
(一)学校对实验教学资源的实施力度不大,一般高校缺少专业类别的实验科研用房,实验平台的管理不科学、不规范。学校能够提供的实验经费不足,难以满足正常的实验需要。
(二)实验场所受限,校内能开展的小试、中试实验项目受限制,校内仅能承担部分本科基础性实验,对于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缺乏资源建设。对研究生研究性实验缺乏有效场地,生均实验场地面积日益不能满足教学与科研的要求。
(三)政府对工科大学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力度不够,缺乏相关配套制度。高校的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需要高校与社会的全面合作,单靠高校自身的力量和努力很难做好做实。
二、建设思路及对策研究
建设工科专业实验教学资源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从发挥高校主观能动性角度出发,实现高校间实验资源共享模式,优化实验基地建设,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加强其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一)加强校内实验基地建设,实现高校资源共享
首先,应加大投入,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平台。校内实验实训平台是对校外小试或中试实验的有益补充,设置灵活,实验方便。其次,一些不方便在实际生产中训练到的内容可以通过工艺模型,仿真设计,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展示实验过程,开拓实验资源教学途径。再次,应实现高校间实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源,根据专业特点和本地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校内实验资源建设,便于安排大学生集中实验,缩短实验教学周期,节省实验费用[1]。
(二)政府应积极引导,出台校外实验基地建设优惠政策
互惠互利是合作的前提与基础,分析企业对于当前大学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模式缺乏积极性及责任感的主要原因,政府对积极参与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在产品推广及税收优惠等方面缺少相应配套政策[2]。
大学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是全社会的事情,应提出以高校为主,政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的新理念。政府对实验资源建设实行扶植以及政策优惠。政府对承担实验教学资源任务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如贷款优先,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承担实验教学任务,提高实验资源建设单位的积极性及社会责任感。
三、建设阶段性成果
实验教学资源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育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功能。以常州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2014年以来主要实践教学建设成果表现如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与环境工程、安全工程三个专业先后联合共建“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目前该中心为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面积合计约1000m2,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主要专业实验教学平台(设施)有:水质工程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水泵与水力学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平台,同时,根据本专业特点还自行设计及购置的水工艺一体化设备,本科生或研究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兴趣在这些实验平台上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完成自己的探索或进行创新性实验,完善与丰富了大学生创新培养体系与平台建设,真正实现了给排水科学工程专业的教学与训练,近年来承担了数十项省部级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竞赛项目。
四、结束语
高等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政府要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社会企事业单位参与高校实验教学的热情,应对长期承担高校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企事业单位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