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青年观对高校育人工作的影响和启示*

2019-01-15张成华

山西青年 2019年13期
关键词:青年人机会育人

张成华

(九江职业大学,江西 九江 332000)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因此国家坚持“教育兴国,科技强国”的治国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阐述道: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的讲话列入高校育人的思想观,对中国高校的育人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带来了启示。本文就习近平青年观给高校带来的影响和启示进行讨论。

一、习近平青年观对高校育人工作的影响

(一)加强树立高校的平等育人观

习近平青年观阐述了平等的教育观的思想观念,它坚持每一位青年人都是国家的栋梁、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众所周知,写信是总书记与来自各行各业群众交流的桥梁,有不少基层群众都曾当过习总书记的笔友。在所有习近平回的书信当中,当属与青年人的回信最多。为了让每一位青年人都有机会到高等学校学习,国家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优惠政策,例如两免一补等资助贫困学生等,又为了平衡中国地区的教育,增加西部地区上高校名额……这些都是为了平等教育所做出的行动。高校自然也为了弘扬教育平等观而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为了资补贫困大学生,学校为大学生在校内提供了部分工作机会,例如在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在食堂当配菜员等,让大学生在平时的课余时间中,用工作去补贴自己的生活和增加对社会实践的理解。

(二)影响高校育人的价值观

习近平的青年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点,他说:“一旦人生的第一颗纽扣扣错,接下来的纽扣都会扣错。”青年人的成长,离不开不开先进思想的引领和支撑,离不开正确理想信念的指引,这样的教育观和青年观给高校育人观念以重要影响。

长久以来中国高校片面的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青年人价值观念的教育。青年的价值观念即是中国社会时代的价值观念,习近平青年观问世之后,中国高校普遍调整了教育方针。减少专业课课时,增加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并要求每一位大学生每一学期所必须要做的志愿者时长,志愿者时长超过规定的大学生将会得到增加素质分的奖励等等诸如此类培养大学生价值观的活动不断推出。通过在养老院打扫卫生、照顾老人,义务卖报纸并把所赚得的资金捐出去等行为培养了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奠定了青年人的思想基础,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注入了新的灵魂。

(三)注重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如今瞬息万变的新时代,青年人不仅需要读万卷书,还需要行万里路。很多知识是在课本上无法获得的,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领会我国高校为了响应习近平培养全方位素质人才的青年观,也调整了相关教育方针。增加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在寒暑假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把寒暑期的实习作为必修的学分项……让青年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不再仅仅来源于课本,而是真正可以地学以致用。

二、习近平青年观对高校育人工作的启示

(一)给予每一位青年人出彩的机会

高等院校应为贫困学生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为他们的家庭减轻经济压力,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报酬,尽学校之力为大学生争取相应专业的工作机会,例如为学习艺术设计的大学生提供艺术设计类的工作机会、为学习电脑编程的大学生提供编写程序的工作一会、为学习语言文学的大学生提供翻译、写文章等既能获得报酬又能增长实践知识的机会。除此以外,还可以和一些银行加以合作,为大学生争取无息贷款的机会。这些措施都可以为经济拮据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帮助。中国高等学校不应该因为一些学生来自偏远地区,就减少他们出彩的机会,反而应该为这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录取名额。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大学生

当代青年人要面对着更多形形色色的人和物,面对着更多的诱惑与挑战,因此要培养出真正的青年人才,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就必须注重对青年人思想教育的培养。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的影响,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引领青年学生。

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取决于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只有青年人的价值取向是先进的,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才会是正义的。“爱国”是一个作为中国大学生的青年所必须具备的精神。高等院校应该响应党的号召,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班会,提高青年学生的的思想觉悟。“诚信”、“友善”、“敬业”是做人的根本,大学生如果没了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在未来的道路上一定会走不长远,因此中国大学同样不能忽视对青年大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培育,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思想相关课堂,提高青年人的道德素质。“有理想,有抱负”是每一个中国大学生所具备的素质,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理想的探索,开设相关职业规划课堂,让大学生在课堂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爱好,作出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坚守本心,为之奋斗。

(三)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综合性人才

青年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现实动力,因此青年学生不应该只生活在书本里,要学会跳出书本,投身于社会实践,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现实力量。要从书本里跳出来的不只是学生还有学校和老师,学校应该改变原来的教育方法,书面知识要传授,实践知识更要传授。要让学生在基层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得到领悟。青年工作要充分关注激励青年立足岗位,顽强拼搏,在基层锻炼,在实践中成长,为实现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为中华民族凝聚起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社会需要的人叫人才,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青年大学生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综合性素质才能顺应社会。中国高等院校在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授予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少高校已经在校内开创创业园,为学生提供面向更广的平台,开设相关互联网思维创业等选修课,鼓励学生自己创业,并定期请创业成功的学长学姐回来演讲,传授他们成功创业的方法,学生也要把握学校给予的机会,要有敢为人先的的锐气和勇于直面困难的魄力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三、结语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一个国家要兴旺就必须要重视教育。习近平的青年观提出:要给予每一位青年才子出彩的机会、要“立德树人”,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面向社会的全方位素质人才等思想,为中国高校的育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基于习近平的青年观,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必然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猜你喜欢

青年人机会育人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给进步一个机会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