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中学科学 玩中出智慧

2019-01-15汪赛琴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教育局

家教世界 2019年27期
关键词:磁铁黑板科学

◆汪赛琴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教育局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它融合了自由、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游戏活动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可以培养孩子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在科学教育中引入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试试、玩玩、做做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深受儿童喜爱。通过科学游戏,孩子们在玩中学,在愉快的体验中增长智慧,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他们的探究欲望和求知精神。

一、玩中学,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

科学反映理性知识,有许多抽象的概念,而游戏是有趣的、生动的、具体形象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科学游戏中,我们可以将科学知识与感性的游戏相结合,让孩子在具体的感知活动中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提倡科学,就是要提倡玩把戏,提倡玩科学的把戏。科学的小孩子是从玩科学的把戏中产生出来,我们要教小孩子玩科学把戏,先要自己将把戏玩给他看”,“唤起孩子兴趣,孩子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做事,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一定要强调兴趣第一,游戏为主,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

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培养孩子科学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例如,当孩子感知声音时,可以通过敲击不同的材料(易拉罐、不锈钢、响板、铜管、陶瓷碗等)来辨别不同的声音,发现不同的物体敲击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再结合原有的经验,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然后通过听音乐和歌曲,又分清了音乐和噪音的不同。就这样,幼儿在与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感知了声音的基本属性,获取了有关声音的直接经验。他们把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思考,运用听觉、触觉、表述、分类等方法,激发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初步形成了感知科学现象的方法。

二、玩中学,增强孩子的探究欲望

孩子对小磁铁并不陌生。他们经常用小磁铁把他们的美术作品贴在黑板上。但通过观察,老师发现孩子对小磁铁的认识不是很清楚,于是组织了一场“玩磁铁”的游戏。老师为每个孩子准备了几块磁铁,许多孩子得到磁铁后互相吸着玩。老师问他们:“小磁铁都能干什么呀?”有的孩子说:“小磁铁可以互相吸着玩。”有的孩子说:“小磁铁可以吸到黑板上。”还有的说:“小磁铁能吸纸。”老师发现了问题并接着问:“真的吗?小磁铁能吸纸?”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是的,能吸纸。您看,黑板上的图画不都是画在纸上的吗?”原来,孩子们每天都用小磁铁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以为小磁铁可以吸纸。所以老师建议每个孩子去试试,小磁铁能吸什么样的纸。孩子们纷纷用小磁铁去吸他们在课堂上能找到的各种各样的纸,但就是吸不了。一个孩子拿起一张白纸,走到黑板前,对老师说:“小磁铁光吸纸吸不了,但是它可以把纸吸到黑板上。”听他这么一说,许多孩子都抢着说:“是的,我们也只能把纸吸到黑板上。”“为什么小磁铁能把纸吸到黑板上?”“因为小磁铁是黑色的,黑板也是黑色的,所以可以吸上去。”“所有黑色的物体都能被小磁铁吸起来吗?”孩子们没有作肯定的回答,老师鼓励他们再试一试,结果,孩子们发现黑色的门把手、门锁和门闩可以被小磁铁吸住,而黑色的头发、书包和皮鞋则不能被小磁铁吸住。老师为孩子们的发现而高兴,并继续鼓励他们再去试一试,“小磁铁能吸住不是黑色的东西吗?”孩子们积极地尝试着,最后发现银色的小管子、绿色的夹子、粉色的卡子、黄色的铅笔盒及亮亮的曲别针都能被小磁铁吸住,从而证明了能否被小磁铁吸住与颜色无关。“那与什么有关呢?”老师把孩子们找到的能被小磁铁吸起来的东西一一列在黑板上,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分析这些材料是由什么构成的。通过观察、敲击、触摸和思考,孩子们得出结论:这些东西都是铁做的,那些不能被小磁铁吸起来的东西不是铁做的。因此,孩子们对小磁铁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新的发现。

这种科学实验与游戏的有机结合,使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欢乐。这种寓于游戏和探究活动中的科学教育,不仅增加了科学教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而且促进了儿童自由、健康、快乐地成长,充分发挥了儿童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玩中学,玩出智慧

陶行知先生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属于每一个孩子,而不是少数孩子的专利。比如,在科学活动《小苏打的秘密》中,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多材料,包括自制漏斗、白醋、苏打、气球、白糖、面粉等,这些都非常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活动中,孩子们都是自主地去认识这些物品,当完成小苏打和白醋的实验时,孩子们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要自己做实验。有些孩子把面粉和白醋混在一起,不成功,又试着用其他粉末再次实验。正是在这样一个“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求知欲被完全激发出来。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虽然他们在自己的操作中有着各种不同的结果,但最终还是能创造性地完成实验,体验到了科学带来的乐趣。

“行知合一”是陶行知科学教育理论显著特点之一,“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只有“手脑并用”才能培养创造性人才。根据陶行知“手脑并用”思想,我们坚持“手脑相长”教学,给每个幼儿创造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如在《会变的颜色》科学活动中,为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每位幼儿有操作的机会,教师为每位幼儿制作了三张可重叠的投影片,红、黄、蓝三原色各一盘,一张调色记录卡。活动一开始,教师以魔术的形式导入内容,将枯黄的大树变绿,引起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接着让幼儿玩色卡,探索两张色卡重叠后的变化,幼儿边玩、边说、边看,最后调色,并作记录,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可变成另一种颜色,两种颜色不同,混合后变出颜色也不同。当这一结论被老师认可后,他们非常高兴,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幼儿更强的好奇心和更高的探究热情。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幼儿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科技意识水平和发明创造能力。

四、玩中学,玩出创新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们生活的世界,对于幼儿来说,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疑问在小脑袋中产生: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水沟里的水为什么会臭?泡泡为什么是圆的?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永远都是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正因为这样,他们除了好奇、好问、好探索,关心许多“科学问题”外,还是一个勇敢的大胆的实践者,并且通过直接经验来获得认知。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说,假说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

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亲近科学、喜欢科学,在做做、玩玩中体验创造、创新带来的快乐。幼儿园应通过创设科技节,充分挖掘科学活动资源,通过不同的主题、环境创设、区域活动、手工制作等途径,引导孩子观察和探究,并为孩子提供操作、实验、测量、交流、记录的机会,鼓励孩子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班级的科学区域,投放一些适宜的材料和废旧物品,如:纸盒、塑料瓶、易拉罐、电池、电线等,供孩子进行自主探究和动手制作,并通过“科技小制作评比”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折折剪剪、拼拼贴贴的过程中,完成一件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小作品,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科学的有趣和神奇,在主动探究、发现和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科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养成勤于动手、乐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应该把儿童的科学教育置于更广阔的生活和社会背景之中,帮助儿童扩大深化对周围世界中科学现象的理解与体验,使他们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中发现、研究和探索,不断感受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乐趣,并为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孩子都是小小的科学家。只有充分发挥游戏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让孩子在玩中学,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真正感受和体验科学的奥秘,才能更好地适应多变的未来世界。

猜你喜欢

磁铁黑板科学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黑板
科学拔牙
玩磁铁
衰落的科学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