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 增收富民

2019-01-15沈灯英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胡庄镇农业服务中心

江苏农村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低收入集体经济贫困户

沈灯英/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胡庄镇农业服务中心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建档低收入农户1586户2568人,围绕脱贫目标,强化组织保障,加大扶贫举措,2018年底建档户已全部脱贫。高港区胡庄镇涉及低收入农户397户569人和村集体年收入3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社区)4个,对照高港区确定的“十三五”精准脱贫目标任务,2018年底胡庄镇已消除人均年收入低于7000元的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年收入低于35万元的经济薄弱村(社区),低收入农户与经济薄弱村(社区)脱贫率均达100%。

强化责任推动脱贫攻坚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意见、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扶贫工作要求、目标任务、主要措施等。扶贫工作会议由镇党委书记主持,并与各村签订双责任状,狠抓扶贫工作落实。组织镇党政班子成员、分工镇干部到村对全镇397户低收入农户逐户进行核实、了解每一户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并督促区级机关各单位落实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措施,切实促进村(社区)发展,确保帮扶成效。

完善帮扶机制。不断完善扶贫工作网络,明确镇党政负责人每人联系一个村(社区),镇机关干部每人联系一户低收入农户,同时明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区级机关明确区级部门单位挂钩镇4个经济薄弱村(社区),单位负责人实行每半年必须走访薄弱村一次,挂钩部门分管负责人每季必须走访薄弱村(社区)一次,挂钩单位联络员每2个月走访薄弱村(社区)一次,扶贫脱贫实行网格化管理,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加大督查考核。2016年以来,胡庄镇专门出台脱贫攻坚专项目标考核意见,细化考核指标,特别是加大了创业富民、村级集体收入、财税增收等核心指标的权重,切实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积极配合纪检部门开展纪检监察干部“百村万户行”脱贫核查行动,按照要求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开展推磨式、交叉式互查交流活动,对各村(社区)建档立卡基础台账、脱贫农户程序、“阳光扶贫”系统进行检查,督促及时整改到位。

狠抓关键精准脱贫举措

激活内生动力。过去部分贫困户将享受脱贫攻坚扶民惠民政策,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坐享其成的谋生手段,政府长期的包办代替,养成了他们严重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甚至个别群众把贫困户当成了一种福利,一种荣耀,以能成为贫困户为荣、为本事,都不愿公开自己的真实收入,瞒报、谎报,不想摘帽、不愿脱贫。胡庄镇一方面注重教育引导,积极挖掘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通过鲜活、生动、感人的脱贫事迹,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扩大示范引路效应,让贫困群众能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掀起争脱贫、比脱贫的热潮,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和脱贫动力。针对少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的现象,实行“智、志”双扶教育,补齐“精神”短板;另一方面强化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针对贫困群众精心编制经济作物种植、家政保姆、育婴护理等个性化培训菜单,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职业培训。通过实用技能的培训,让贫困群众掌握过硬本领,推动精准脱贫。

做强扶贫产业。过去经济薄弱村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在精准扶贫到户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户的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不同,因户制宜、因地制宜引导上做的不够到位,部分贫困户缺乏技术指导,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产业带动扶贫项目推进落实较困难,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做强扶贫产业,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打牢产业基础。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把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把脱贫增收产业扶优扶强;二是创优扶贫模式。积极推进“市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施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参股专业合作社途径,解决技术资金不足的问题,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延伸价值链条。加大对扶贫项目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指导力度,切实提升产业发展对脱贫的带动作用。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标准化生产,精心打造地理标志品牌,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优化公共服务。一是健全社会保障。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率、全民医保覆盖率,针对因残疾、疾病致贫或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抓好社会救助“1+14”系列政策的落实落地,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社会慈善“三位一体”帮扶体系。二是加强低保管护。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动态维护,确保“应保尽保、按标施保”。三是完善功能配套。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强路桥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

拓宽渠道壮大集体经济

培植税源经济。鼓励各村(社区)广拓途径,通过挖掘、培植、扩聚等多种方式发展壮大税源经济。建立在外能人信息库,积极动员他们回乡开票,为家乡经济发展做贡献。2019年以来,15个村(社区)在外能人累计回乡开票2亿多元,形成税收800多万元。

拓宽增收路径。抓住政策机遇,扎实推进土地整治项目,2018年15个村(社区)共完成占补平衡项目153.1亩、增减挂钩项目45.5亩,获各类奖补资金2000多万元。同时利用扶贫资金、集体经济收益参股建设标准厂房、富民大棚等途径,多方举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市、区、镇投入200多万元,帮助4个经济薄弱村搭建富民大棚86个,当年产生效益20万元。

规范财务管理。注重开源节流,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限额管理”的原则,实行村级重大项目报备制度,所有工程项目,均须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实行一事一议,并报经镇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避免随意、盲目上项目,杜绝新增村级债务。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规范“三资”管理,积极推行村账镇管,实现第三方会计代理制度,2018年各村(社区)非生产性开支普遍下降10%-15%。□

猜你喜欢

低收入集体经济贫困户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