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结合时尚 校园联手家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019-01-14李阅姚茜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新传统

李阅 姚茜

摘要:高中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不仅奠定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影响着青少年的长远发展。作者从高中学生视觉出发,阐述了高中学生在校园文化熏陶下,古今兼容地思考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阐述了高中学生在传统与时尚的穿越碰撞中,培养传承与创新;阐述了高中校园宣传教育方式应以温馨为主,呈现和谐状态;阐述了家园与校园的联合,才能共同打造青少年健康发展环境。高中學生眼中,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需要从不同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统;创新;家园联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239-03

高中阶段,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工作[1]。校园文化,春风化雨,对学生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对学生人生的长远影响,都意义深远。学校、学生、教师、家庭,应齐心协力,打造一个新时期校园文化新风貌。

校园文化建设多种多样。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思考校园文化的建设,思想认识方面关键在于梳理传统与时尚的关系,宣教细节方面契合当代青年的时代特点,具体做法则需加强校园与家园的联系。

一、校园文化的古今兼容影响青少年职业思考

在如今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许多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急速增长,社会上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对于高中校园中的学生而言,有着一定的吸引力。但在我看来,在现代化的中国,高中时期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思考不应遗漏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现今社会上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呼声很高,对于年轻一辈,这是重要而又必要的选择。现代科技能促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将我们送上致富之路,各国争当现代化强国;但传统工艺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体现,是民族精神的物质载体,时刻提醒我们“不忘本来”。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对中华传统的冲击不小,人们纷纷“提笔忘字”,纸质图书鲜有人问津;人们崇尚“西洋”口味,传统节日的氛围也淡了下去。传统文化一旦没落,中国就失去了文化软实力;“重器不重道”,这对综合国力的负面影响很大。青少年们重振传统,刻不容缓!

21世纪的青少年们在选择职业道路时可以考虑在传统文化中汇入现代科技,让传统文化也富有时代精神。如今,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例子屡见不鲜。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故宫文创发售的工艺品让人们爱上传统手工艺,《机智过人》参赛团队研制会写毛笔字的轻型机械臂,就连我们日常听的音乐,也兴起了“琵琶配着电吉他”的惊艳碰撞。高精尖的研究固然重要,传统文化的弘扬也不能停止。前者是祖国不断开创进取的强大实力,后者是凝聚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灵魂。将两者合二为一的事业,是现代的选择。

青少年在新时期应积极努力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2]。“章丘铁锅”的意外走红昭示着人们对“老行当”情有独钟,现今也有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将手艺传给青少年们,各所学校也致力于让学生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纷纷从游戏变成了刺绣、国画、唱京剧……文化的繁荣,将在我们的手里绽开。

二、传统与时尚的穿越碰撞教化青少年注重传承

日前,某学校出现了一组“甲骨文表情包”,引起一定轰动。将甲骨文做成表情包,是一种十分符合时代要求的做法,值得社会各界学习。

甲骨文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今已鲜有学者敢称“精通”。但将其以表情包的形式带到现代社会而被大众喜闻乐见,是对它进行了良好的继承。甲骨文是《世界记忆名录》中的瑰宝,见证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繁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兼收。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校园中出现甲骨文等优秀文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同时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文化风貌。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使他们对健康有益的文化自觉学习、主动感悟、增强对祖国的文化认同感。

网络流行语与甲骨文两相结合,是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典例,为甲骨文注入时代精神,更贴近生活。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在21世纪的今天,网络科技高度发达,美术学院设计系陈教授和他的团队接受“艺术与科学”学术运动的启发,借助电脑技术重新解读中国古老象形文字,取其精华,设计出具有几何审美效果的甲骨文字体,诠释了传统文化如何古为今用、消除隔阂。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摩擦,既使古老沉睡的文字苏醒,又为如朝阳般的科技增添活力,这难道不是绝佳的时尚吗?

甲骨文已一举成为大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而中华历史悠久,更有不可尽数的传统文化等着我们去唤醒。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从表情包开始,从网络科技开始,不断把传统文化邀进时代新篇章,让现代和历史互相赞美对方惊人的力量,携手书写更繁荣的民族文化。我们要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享用者,让文化从身边将生机活力延展开去。

三、温馨和谐的宣教方式告诫青少年分辨是非

校园内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对此,有人解释道,安全教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但是我认为,校园安全宣传还是“温馨提示”为好。

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不太适宜。血腥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视觉冲击力太强,就算是成年人看了也会不禁皱眉,高中校园内的青少年又岂能承受住这般“刺激”?若是在宣传橱窗中张贴血腥安全事故图片来宣传安全,我想同学们会对安全教育产生反感,尤其是比较胆小的女生,可能甚至“绕道走”、“敬而远之”。而认真观看了宣传的同学又可能会留下心理阴影,那惨烈的死状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我们都是未成年人,应限制与血腥暴力场面的接触,以免有伤身心健康。相反,以漫画的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会更受欢迎,考虑到学生年龄段的人更喜欢看漫画,让我们在看漫画的同时接受安全教育,又何乐而不为呢?

学校安全教育应采取“温馨”的方法。校方应避免挑选血腥场景的画面,可以采用优质的漫画图片以吸引学生关注安全。若是校园宣传橱窗中的是形象设计和故事情节都令人眼前一亮的漫画,是新颖的小故事甚至小游戏,那么,学生们会接踵而至争先恐后观看,自觉学习安全知识,“溫馨”的宣传也能起到促进安全教育的作用。

再者,让安全二字铭记于心,就算是“温馨”画面也能起到警醒作用。一个心智毫无安全观念的人即使目睹了事故惨烈的画面内心也不会为之触动,依旧“我行我素”,漠视生命。反之,一个心中警钟长鸣的人能自觉做到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安全,能自觉做到学安全、懂安全、行安全,这样“温馨提示”也可以给他以帮助,保护他的生命安全。所以,高中校园安全教育不以图和真相“刺激”学生,要做的是让安全观念深入人心,建设温馨校园,让学生们得以健康成长[3]。

四、家园校园的联合打造青少年健康发展环境

现代家庭的文娱活动状况与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家庭文娱活动对比的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家庭文娱活动内容都不够有文化、有意义、有内涵,对两代人的身心健康、沟通相处都起不了大的促进作用。要改变如此现状,需多方努力。

家长应起好带头作用,主动带领孩子开展有营养的家庭文娱活动。家长们普遍的家庭文娱活动为聚餐、健身、打麻将、追剧,仿佛与“家人”、与“孩子”没有多大的联系。家长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久而久之自然会引起所有人最不愿意面临的问题——代沟。要想与孩子培养亲密的感情,家长得主动陪伴孩子,但也要避免带孩子打麻将等情况发生,注意要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让孩子从中体验到快乐,感受父母的爱和关心。

孩子也要自觉投入,积极配合父母开展有营养的家庭文娱活动。孩子们普遍的家庭文娱活动为兴趣班、手游、网络小说。多报兴趣班同样存在“代沟”隐患。再者,青少年若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小说,危及身心健康,改变这种社会现状刻不容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缺少了父母关爱陪伴,体会不到和睦的家庭风气,只能天天与手机为伴,毁了双眼,歪了脊梁,污浊了思想,还怎么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为未来着想,为家庭幸福着想,孩子们应放下手机,走入父母的怀抱,一起去看外面美好的世界。

家长们和孩子们应携起手来,共同致力于好家风建设[4]。全家人要树立好家庭意识,多做有利于健康生活的家庭文娱活动。“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庭文娱活动”调查结果多为郊游、运动、读书、看展览、听音乐会,既然大家都有了意愿,为何不付诸行动呢?全家人一同培养高雅志趣,传承优秀文化,享受绿色生活,在社会上营造良好氛围,是多少人共同期盼呀!

待到家长们放下麻将,孩子们也关掉网页,全家人一起走进公园呼吸新鲜空气,或是走进剧院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望着身旁的彼此,那一刻一定是永恒的幸福。

综上,校园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深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措施多样,方法很多。笔者从一个高中学生的视角出发,阐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新时代飞速发展的科技的有机结合,思考了职业发展与传承和时尚的关系,认为诸如聊天表情包这类新生事物与甲骨文这样的千年积淀的无缝衔接,是传承和时尚的一大经典;同时,也分析了校园宣传不应直接呈现负面、暴力和血腥,而应温馨、和谐,注重宣教的根本;最后,鉴于校园文化建设与家庭文娱活动密切相关,积极建议,校园与家园两两联手,从家庭文娱活动的健康化做起,培养青少年健康的观念。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与完善,有助于青少年稳定的发展和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杨正本.高中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延伸探究[J].学周刊,2016,(15):135-136.

[2]李红军.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入[J].中国教育学刊,2018,(07):1-2.

[3]高平.校园公益广告对大学生美育的渗透[J].文学教育,2018,(11):56-57.

[4]赵婧如.开展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J].科教导刊,2018,(20):16-17,43.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创新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