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探索

2019-01-14隆院男聂小保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1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实践

隆院男 聂小保

摘要:“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文章以《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课程为例,探讨了该门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之后从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入手,挖掘该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分析其预期效果,进而实现该课程思政教育。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035-02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求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的引导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并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落实,进而与思政课程一道形成大思政、大德育格局,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基于此,高校应主动承担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职责。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必须根据各专业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并进行细致梳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上海率先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首创《大国方略》特色课程,为推进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2]。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在借鉴上海课程思政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工作[3]。如王春燕等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微生物学》[4];蒋红雨探讨了课程思政的教与学的内容与方法[5]。孙文亮探索了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如何引入思政教育的实践[6]。刘宇利探索了在工科专业《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7];赛华征等将课程思政融入《天然高分子材料》课程[8];刘媛华等探索了在系统工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9]。但总的来说,现有的专业课程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而对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尚显不足,也不系统。因此,如何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下一阶段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一、《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是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水文工作及其他涉水行业的基础。具体来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文仪器设备的使用、水文要素的观测、水文数据的分析和整编,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格外突出对学生严谨科学作风的培养,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以便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与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其他专业课相比,该课程的显著特色在于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而且涉及内容广泛。在实际工作中,水文测量数据要求准确、翔实,特别是在洪峰过境时,更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开展流量测量,这就对专业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这些思政元素整合到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使其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本文主要通过《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的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挖掘思政元素。从国内外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工作性质、发展历程、内容更迭等角度出发,深度挖掘爱国主义、职业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等思政教育元素。

1.理论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首先将课程中的知识与美丽中国相结合,介绍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的发展进程,对比水文监测仪器设备国内外差别,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水文勘测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防洪抢险工作中,每一个水文数据,都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此可举例介绍洪峰过境时,水文一线职工不畏生命危险,在暴雨洪水中坚持测报,及时将雨水情信息传达到各级防汛指挥部门,为防汛决策部署、错峰调洪、转移群众等防汛调度提供重要支撑,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同时,在大坝、桥梁、码头等涉水建筑设计过程中,均要用到水文数据,如根据水库的设计洪水确定大坝的高程、根据设计水位确定桥面的高程等。因此,水文测量数据是否严谨真实可靠,关系到这些涉水建筑物的安危;此外,将课程内容同地方实际需求相结合,水文工作者通过对水文要素的监测,可以对江河湖泊的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科学评判和预测,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决策提供关键基础数据和科学理论依据;另外,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还可以具体介绍我国目前关于水资源保护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实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科学素养。

2.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实践教学过程也是《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之一。一是在实验课和实习前,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同时列举近年来高校发生的安全事故,提高学生的危险意识和安全意识,达到实验安全教育的目的;二是在实验和实习过程中,分小组完成相关实践教学内容,准确、清楚、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坚决杜绝随意编造实验数据,以此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三是在实验和实习过程后,要求学生清理操作台,注意实验和实习场地的卫生,并按照规范要求完成实验和实习报告,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预期效果

通过在《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首先可以丰富思政教学资源,革新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程教育相比具有更明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其次,可以改变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轻德育教育的现象,而且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职业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等实例,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兴趣也更加浓厚;最后通过修订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更新教学内容,势必也会使教师更新和探索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四、结论

“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当代加强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和德育教育的必经之路。《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的专任教师要积极主动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并不断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改革创新,使学生主动接受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职业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孟庆楠,郑君.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课程转化:价值、目标与路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3):139-145.

[2]楊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02):98-104.

[3]赵鸣歧.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5):86-90.

[4]王春燕,张好强,李培琴.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J].高教学刊,2019,(12):177-180.

[5]蒋红雨.课程思政的教与学[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06):6-8.

[6]孙文亮.将思政教育引入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广东化工,2019,46(10):177-178.

[7]刘宇利.工科专业课堂从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以《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0):94-95.

[8]赛华征,付蕊,马力通,刘云颖,赵悦.《天然高分子材料》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4):35-36.

[9]刘媛华.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147-148.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实践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