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研究

2019-01-14刘玉程涛罗雪婷黄雅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1期
关键词:医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刘玉 程涛 罗雪婷 黄雅兰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新时代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也是抓好意识形态的重要标志。所以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需从校园文化氛围、观念意识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方面着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关键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029-02

医学生肩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努力加强和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现代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必由之路。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医学方面的传统文化也流传至今,如博爱济世、清廉尚义、精于医道、儒雅有礼等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古人留下的思想文化精髓的作用,将更容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新思潮和各色文化层出不穷的时代大背景下,当代医学生的思想活动呈现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的新特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较低,出现了一些入党积极性高涨,但多是为了就业;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不大,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技能学习上等思想。

二、校园传统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为了深入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现状等,我处开展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工作,并对川内四所医学院校关于传统文化认知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学生以及省内其他三所医科类高校开展了调查访谈,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0份(每所高校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9.75%。通过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具有高度认同感,但难以把握传统文化精髓。调研显示,大部分受访学生表示自己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普遍认同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抱有高度信心;44.16%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传统文化能够更加了解中华历史,提升民族自豪感;24.68%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能够拓展思维,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1.17%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体系,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有40.26%的受访者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表示堪忧,认为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商业化气息浓厚,能够真正集成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少。

2.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渠道呈现多元化,但课堂教学主渠道效果不佳。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知识渠道日益呈现多元化。调研显示,仅有16.88%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77.92%的学生认为很少会融入课堂教学;同时,71.43%的学生认为学校现行课程体系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完全不够。所调研的高校均已开设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但因师资水平和重视程度的差异,校际情况大相径庭。传统文化课程占学校课程总量比例较高的学校,已达10%,而个别高校还不足2%;课堂教学整体覆盖面有限;除一所高校将传统文化课程纳入通识必修课,其他高校都是采用选修形式;在课程内容方面,多集中在经典名著导读和历史文化等社会热点,少有传统美德和文明礼仪等方面内容,课堂教学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3.大学生具有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主动意愿,但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有效途径。受访大学生普遍能理性地认识传统文化,认为当前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传统衣冠服饰、民间工艺、民风民俗、传统建筑、中医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正在淡出人们的生活,并对此表现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强烈的使命感。89.5%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担负着重要责任;70.0%的受访者表示出积极学习、主动弘扬传统文化的意愿;66.2%的受访者愿意通过修读相关课程去深入学习传统文化。但同时,当前高校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和有效途径,75.8%的受访者提出学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认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着校园文化品位有待提高、设施不完善、底蕴不够、建设缺乏整体性等一系列问题。

4.调研问题总结。综上,当前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现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无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契合大学生成才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和发展高校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底蕴。

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中华传统医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医学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要求。我国很多古代醫学典籍中都有对医德的阐述,如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大医精诚》、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喻昌的《医门法律》等。这些医德名篇凝聚了古代医者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中华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值得生活在现代的医生群体景仰、学习和思考。对传统医德思想的挖掘和阐释有助于继承、弘扬优良医德传统,促进现代医德建设。

四、总结

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思政教育的关系,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它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思政教育模式的选择。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文化在大学教育中曾遭到前所未有的忽视,造成整个高等教育的偏失。传统文化是重塑中国大学精神的思想源泉,是现代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支点。

1.大力营造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色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对大学生个人的顺利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社会文化是对人格影响最大的社会环境因素,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活,社会文化促使其实现社会化,形成特定的人格。

2.改变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弱化现状。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以文化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四有”社会主义公民。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切实尽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义务,有效地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3.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要想有效地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就要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其转化为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并将所学内化为行动。

中国传统文化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借鉴和学习传统文化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历史具有继承性、延续性。现实是历史的发展,现代文明无一不是在已有的物质和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要了解现实,把握现实,并预见未来,开拓未来,就必须深入地研究历史。

参考文献:

[1]李雯.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及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与对策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3).

[2]凤启龙.传统医学文化在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1,(9).

[3]潘涛.将传统医学文化融入现代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4).

猜你喜欢

医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