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本的生命力绽放于解读的过程中
2019-01-14葛亚丽
葛亚丽
一则文本之所以经典,是因为这个文本无论在任何时代中都具有生命力。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对文本生命力的领悟途径,值得思考。以《紫藤萝瀑布》一文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文本解读是领悟文本生命力的根本途径
《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面临着自己不幸遭遇与亲人身患绝症的双重痛苦,在痛苦中徘徊于庭院,看到了一树盛开了的紫藤萝花,从花儿由衰到盛想到了人生的际遇,认识到了生命有永恒的一面,人生亦有美好的一面。
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学面临着一个挑战,那就是今天的学生对作者所经历过的事情,没有直观的感受。他们不知道那个特殊的时代给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带来的巨大伤害,也很少能够体会到当事人面对亲人身患绝症的痛苦。在學生缺乏生活体验的情况下,很多同行选择了自己走在学生的前面,用自己的解读去引导学生感悟。
但是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寻找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的教学途径。这来源于教师的情境创设。很多老师因为课文题目的原因,选择以紫藤萝花作为情境创设的主要载体,笔者认为这是不恰当的。实际上,在把握了文本的脉搏之后,以人的际遇作为情境创设的载体更为妥当。譬如可以让学生去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说说自己曾经面临过哪些困境,曾经有过哪些绝望,当时心里的想法又是什么。学生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尽管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而学生的经历与感悟,可以成为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从而打开领悟文本生命力的大门。
二、让文本的生命力绽放于解读文本的过程
教师创设情境,目的不在于苦难本身,而在于让学生对苦难有所认识,能够对生命力有所感悟。这个目标一旦达成,学生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就有了推动力。
比如,有学生说:“我对课文的第一句就感觉到非常惊奇——‘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当时我就猜想作者停住了肯定是有原因的。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因为作者见到了‘从未见过开着这样盛的藤萝,一个‘盛字描述出作者看到紫藤萝花后的感受,也为后面有所感悟奠定了基础。”也有学生说:“作者的转变其实源自看到了紫藤萝花后的思考,因为课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进一步解读文本,学生还会关注一些细节。比如课文的第一句,学生想象,猜想,认为作者一定是心有所动之后,才会“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有学生还会更为深入地思考:作者走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紫藤萝花为什么又能让她停下来呢?其实这些问题又可以为后面的文本解读打下基础,学生也确实在后文的解读过程中,发现了作者的所思所想以及停下来的原因。学生说:“说到底,正是因为作者在思考着命运与生命,所以当她看到充满生命力的紫藤萝花时,才有所感悟,才会停下脚步。紫藤萝花有盛与衰,人的生命也是如此,而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也常常是如此……”
这说明一旦学生走入文本的情境,他们的思维就会被高度激活,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文本中的人与物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紫藤萝瀑布》写的是像瀑布一样的紫藤萝花,课文按照“赏花”“忆花”“悟花”写物,而人则“隐藏”在花的背后,当人把对花的感悟与花的盛衰周期联系在一起时,人(包括作者和学生)会在感悟的过程中获得认知的升华,这正是文本的生命力所在。
三、生本视角下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教学观
经典文本之所以经典,在于其生命力。学生在阅读了文本之后有所感悟,有所收获,那文本的生命力也就体现出来了。
基于教学的需要去分析教材或者解读文本,与一般意义上的文本解读有所不同。文学视角下的文本解读往往不考虑受众,只强调将解读者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学视角下的教材解读显然与此不同,本意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这就涉及教学情境的创设等问题。比如说上面所举的《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解读,舍去了紫藤萝花这一表象,而选择从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苦难的感悟入手去创设情境,实际上也就是把握住了文本的脉搏,真正找到了学生解读文本的切入口,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是有效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初中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