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河湿地公园香樟溃疡病调查及防治对策
2019-01-14宋结根
摘要:本文对安徽省潜山市潜水河湿地公园香樟溃疡病开展了调查,分析了调查区香樟溃疡病发病原因,总结潜水河湿地公园滨河绿道香樟溃疡病发病原因是由于野蛮施工和后期人为伤害造成香樟树体创伤,导致病菌入侵发病,再加上部分路段土壤瘠薄,树体恢复困难。最后提出了加强管理、文明施工、适时施肥、科学进行防治等措施,以遏制病情,促进树势恢复。
关键词:潜水河;香樟;溃疡病;调查;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24.076
1 我国香樟溃疡病研究概述
香樟溃疡病又叫樟树溃疡病、香樟烂皮病、香樟腐皮病、香樟干腐病,是危害香樟(Cinnamomum czmphora (Linn) Presl)枝干的病害,造成枝干或整株枯死。在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万方数据(http://new.wanfangdata.com.cn/)和维普网(http://www.cqvip.com/)上对香樟溃疡病研究文献进行检索,检索结果表明,国内最早系统地开展香樟溃疡病研究的是原湖南林业高等专科学校邓先琼、郭立中(1994年),他们对湖南省香樟溃疡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湖南省发病严重的地区的香樟溃疡病发病率大于90%,香樟死亡率80%以上。通过研究证实,香樟溃疡病病原为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sp.)。无性世代为大茎点霉菌(Macrophoma sp.)。该病菌属中温高湿型病害,主要从伤口和衰弱组织侵入,以菌丝和子囊孢子在病组织和病残体上越冬,子囊孢子萌发需低温刺激。3~5月为子囊孢子成熟期;5月为子囊孢子释放盛期;5~6月为病害盛发期,发病症状可以分为溃疡型、枝枯型、黑杆型和花斑型4种类型。2004年~2005年,湖南环境生物学院湖南环境生物学院邓先琼、郭立中、林仲桂再次对香樟溃疡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确定该病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Ces et de Not.),无性态为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n Corda),并提出了在防治措施上应以营林措施为主,适地适树,选用无病苗造林,减少创伤,发病初期进行化学防治。
2 调查区概况
调查区为安徽省潜山市潜水河北岸西河大桥-野寨段。潜山市位于大别山东南麓,位于东经116°14′~116°46′与北纬30°27′~31°04′之间,属于北亚热带-中亚热带过渡区段,年均气温16.3℃,年平降水1336.7mm。
潜水河源于多枝尖、黄梅尖山麓,流域面积1326.1km2,干流全长116km,袁家渡以下潜山市境内长度56.7km。流域平均宽度11.5km,河道弯曲度1.44,平均坡降19.2%,是长江的二级支流。
潜水河湿地公园以潜水河干流为主体,总面积为1450.06hm2,其中,湿地面积1044.14hm2,湿地率为72.01%。近年来,潜水河北岸西河大桥-野寨段滨河绿道栽植了香樟行道树,这些行道树香樟溃疡病发病较为严重。
3 调查方法设计
由西河大桥向野寨方向进行踏查,以了解香樟溃疡病发病整体概况。然后,由野寨向西河大桥方向,进行详细调查,并对典型发病植株和整体概貌进行拍照。调查轨迹如图1所示,香樟溃疡病发病情况分段如图2所示。
4 调查结果
4.1调查区发生现状
调查路段总长6550m,该路段两旁均栽植单行香樟作为行道树。该路段不同分段发病情况大不相同,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4.1.1 A段 位于西河大桥至铁路桥(30°37'48.4"N 116°33'42.4"E~30°38'19.6"N 116°32'50.3"E),这一段栽植时间稍早,土壤条件较好,发病后恢复较快,大部分树干溃疡伤口接近愈合,目前长势良好。
4.1.2 B段 铁路桥至六公堤拦河堰(30°38'19.6"N 116°32'50.3"E~30°39'02.0"N 116°31'49.5"E),这一段土壤条件差于A段,发病后恢复速度慢于A段,所有树干的溃疡伤口已經出现愈伤组织,并已经萌发大量新枝,有望恢复健康。
4.1.3 C段 六公堤拦河堰至垃圾站入口(30°39'02.0"N 116°31'49.5"E~30°39'34.5"N 116°30'37.0"E),这一段土壤条件很差,栽植时间较晚,所有树干溃疡伤口还没有发现愈伤组织,大部分已经萌发少量新枝,但严重生长不良。
4.1.4 D段 垃圾站入口至野寨(30°39'34.5"N 116°30'37.0"E~30°39'39.6"N 116°30'18.6"E),这一段栽植时间与C段相同,但土壤条件好于C段,大部分已经恢复树势,开始萌发新枝,大部分树干溃疡伤口开始形成愈伤组织。
4.2调查区发病症状
调查区香樟溃疡病均为溃疡型,病斑很大,大部分超过树高一半以上,约1/3的香樟病斑纵贯全树,严重影响树势,严重路段有部分香樟植株死亡。
4.3调查区发病原因分析
经现场调查和走访调查,笔者认为,调查区香樟溃疡病形成原因如下:
4.3.1 野蛮施工 首先是在苗木包装上,调查区栽植时调入的所有香樟大苗,全部为铁钉将竹条钉在树干上,竹条与树干之间用少量草绳捆扎,造成香樟大苗树干大面积损伤,使得病菌侵染感病。其次是装卸、栽植时操作粗暴,使得香樟大苗树干伤口扩大。
4.3.2 土壤瘠薄 C段与D段栽植时间相同,由于C段为新修建的沙坝,土壤为河沙,土壤瘠薄,发病后树势恢复困难,目前多数处在濒死状态。D段土壤条件优于C段,栽植之后尽管也普遍严重发病,但在逐渐恢复,并已形成愈伤组织,萌发新枝。
4.3.3 后期人为伤害 栽植之后,在滨河绿道管理时,使用除草剂,以及在栽植株边焚烧杂草和垃圾,造成二次伤害,影响香樟恢复健康。
4.4 潜山市其他区域发病情况
通过踏查,潜山市其他区域只有极少数香樟偶尔发病,而且对树势影响很小,没有造成植株死亡的现象发生。
5 防治建议
按照技术要求进行苗木包装、装卸、栽植,文明施工,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香樟苗木的损害。
栽植之后,加强管理,防止人为因素对栽植的香樟造成二次伤害。
适时适当施肥,在香樟生长季节,干旱时及时浇水,以保证香樟生长对水分的要求,促进香樟树势恢复。
对C段濒死树使用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50~100倍液,或者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喹啉铜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等杀真菌剂涂刷伤口,防止病害加重。
对濒死树适当施用施它活、树动力等大树营养液,促进树势恢复。
参考文献
[1]郭立中,邓先琼,韦石泉.樟树溃汤病的研究(一)[J].湖南林业科技,1994(02):3.
[2]郭立中,邓先琼. 樟树溃疡病研究Ⅲ[J].湖南农学院学报,1995(02):5.
[3]邓先琼,郭立中.樟树溃疡病研究Ⅳ[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04):5.
[4]邓先琼,郭立中,林仲桂.樟树溃疡病综合防治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4(04):28-30.
[5]邓先琼,郭立中.樟树溃疡病病原菌再鉴定[J].湖南林业科技,2005(01):39-40.
[6]翟立峰,张美鑫,赵行,邓佳成.重庆樟树溃疡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序列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19(03):18-25.
[7]赵桂华.耧斗大茎点霉菌引起的樟树溃疡病病原菌特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9(02):1-5.
[8]韦国敏,秦健.7种杀菌剂对樟树溃疡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J].广西植保,2017(04):39-41.
[9]陆蓝翔,江明明,王焱,张岳峰,张洪良,叶建仁.两株樟树促生抗病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6):128-136.
[10]张国庆.潜水河香樟溃疡病调查[EB/OL].(2019年8月28日)[2019年8月3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 mod=attachment&id=422545.
[11]张国庆.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EB/OL].(2013年3月27日)[2019年8月3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 mod=attachment&id=411931.
[12]张国庆.生物灾害学[EB/OL].(2012年4月10日) [2019年8月3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21810.
[13]张国庆.灾害学概论[EB/OL]. (2012年4月10日) [2019年8月3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8034.
[14]张国庆.林业生物灾害防治[EB/OL]. (2009年3月11日) [2019年8月3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8292.
[15]张国庆.有害生物主要防治技术[EB/OL]. (2012年5月17日) [2019年8月3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8297.
[16]张国庆.过度行政、过度应急与灾害科学治理[EB/OL],(2019年8月23日)[2019年8月3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 mod=attachment&id=422505.
[17]张国庆,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方法商榷[EB/OL].(2019年8月16日)[2019年8月3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22504.
[18]單体江,冯皓,艾彩霞,孙思,王军.樟树病害及其防治研究综述[J].湖南林业科技,2014(04):75-77.
[19]王三宝.香樟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病害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6(11):170.
[20]梁慧.香樟大苗移植及培育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02):183.
[21]沈德军,沈寿昌.香樟大树移植及养护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1):179.
[22]方世云.香樟的特征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162-163.
[23]韩高辉.香樟树大苗移植成活率提高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23-124.
[24]沈传益.香樟的特征特性及其大树移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239.
[25]杨应龙.香樟树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213.
作者简介:宋结根,大专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