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尝试把APP融入美术课堂的教学研究

2019-01-14徐林玲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课程

徐林玲

摘 要:大数据时代对当下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主动改变来适应新时代的环境。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应该有更多传授学生掌握现代技能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同时与课程标准的美术素养为一体,两者有效结合,在大数据时代下创设新的美术课堂,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当下的社会生活,让美术教学更具时代性。本文主要以最普遍的APP数据为例,试图让APP融入美术课堂,让虚拟与传统产生化学反应。

关键词:大数据APP美术课堂 创新

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成为信息时代的流行词汇,它的出现使信息更加快速、直观、广泛、精准,几乎各行各业都被“大数据”影响着,带动着。在教育领域,“大数据”也已经充分的展示出它的优势和魅力,渗透到了教育的很多细节。这就给教育行业和教师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和考验。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必须做出改变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让学生更快的适应现代化的教学内容。所以21世纪是美术教育转型建构的时期。以新媒体为主导的教学已经在美术教育中不断的尝试,如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但这样的课堂以课外为主,不能成为所有学校的主流,大部分还是以传统的授课为主。

简单地说,大数据的特点是与电子社交网站以及网络图像图库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大数据的影响已经不只对成人,也已经扩散到学生中。他们能运用智能设备了解广泛的信息和知识,这是传统教育没法比的。如今互联网教育也已经慢慢盛行起来,它的立体、直观、带有情感的视觉教育给了学生更广阔的视野,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而美术课程就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图像在美术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数据中的虚拟现实作为一个新的媒体平台,只要一部手机或一台平板,教师就可以把它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以引导学生学习,也可以将其作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平台。这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创新性实践。

当下最直观的虚拟现实就是应用智能手机中的APP应用软件。比如微信、各种自带处理工具的摄影APP等等。这样一个海量APP大数据库里,有很多艺术类或教学类的APP都可以被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上,发挥它的学习价值,既让学生多途径增加美术素养,同时可以与时代接轨,培养与时俱进、技能丰富的新时代人才。

一 、在美术课堂中利用APP数据的优势

1、足不出户,直观体验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具备美术的基本素养成为美术课堂的重心。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接受美术教育,陶冶艺术情操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可以选择去国内外各种博物馆、艺术馆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的魅力,或请专业美术教师进行一对一美术指导。但对普通家长和学校来说,也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美术资源进行艺术陶冶。但是这样的操作会出现比如学生不知筛选,不会评价欣赏等问题。相关的APP 数据则以其自身的优势刚好弥补了两者的缺陷。

尤其艺术类 APP 的发展,促使广大美术爱好者能随时随地地进行美术方面的训练及基本知识的普及。通过电子屏幕的触碰,就能让用户足不出户地探访禁城别苑,游历宋元山水,或评鉴中国古代文物,极大地提高了美术修养及品味。在美术课堂是上更是能将课堂上的遥远知识通过这种有趣又直观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上课的效率。

比如中华珍宝馆 APP,这是一个免费的移动终端艺术教育分享平台,在这个APP中能找到中国历代艺术珍品,尤其是美术教材中出现的中国名作,像素清晰,可手动移动,放大局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真切感悟作品魅力,了解美术技法,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再比如艺库APP,这是一个线上线下非常灵活的APP,并配备了详细权威的讲解,可以饱览不同专题的艺术展览,还可以直观的学习优秀作品的创作表现,比起老师的口头讲解,学生意会来的更明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个APP去了解形形色色的艺术作品的公開课程,甚至还能用户之间互动、反馈,在绘画技能与美术品味方面,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最低成本地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这里还是艺术专业人士的汇集地,有问必答,更加“效率”地解决。这对开发更有趣、有利师生共同进步的课堂是一个非常棒的体验。

2、选择性多,准确性高

大数据时代APP软件五花八门,这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件好事,说明选择性就多了,同样在美术教育这块也是一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APP内容。比如在上造型与表现时,教师可以选择小得艺APP,搜索风格类似的作品给学生欣赏以获取创作的灵感,或者可以观看直播同龄孩子的创作过程,和对方互动、体验,使课堂更具凝聚力;再比如设计与运用板块中,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APP上的设计,如最普遍的带图像处理的美图APP,稍难一点的photoshop APP,或者直接和教师一起参与平面的设计或视频的制作等。

在综合与探索的课程中,可选择的APP更是琳琅满目,可通过Google Art & Culture APP与全球70多个国家的超过1200个博物馆、画廊合作,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线上观展体验。它最吸引人的是可以在指定博物馆进行虚拟参观,通过滑动手机,人仿佛在博物馆里面行走,足不出户就能将馆内各类珍藏尽收眼底。对于想进一步欣赏的艺术品,还可在手机上放大到极致,方便进行细节分析,做到即使在博物馆也不能达到的观赏距离。

当然大数据的准确性,让教师省去了繁琐的查阅和对比,比如国内唯一专注艺术数字阅读应用的APP——雅昌艺术书城,它的页面上有着清楚的类别选项,只需轻轻一点,类别栏就会出现设计、绘画、书法篆刻、艺术理论等诸多美术门类,只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即可。分类十分准确,也大大提高了美术学习的效率。

3、内容新颖,实用性高,趣味性强

新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的新要求,并提出了“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其目的是试图通过美术教育把学生的各种感知能力充分地激发、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得到真正地全面发展。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从事任何一门工作的人都要高度依赖视觉素养,视觉素养已成为全体国民的基本文化素养。

美术的视觉性正体现在社会的“视觉化”大潮之中。这种改变也催生着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转型,其核心实质就是“视觉素养与视觉素养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未来的美术教育在理念方面,必将会出现新的议题、新的挑战,而互联网大数据的到来正是这个挑战的开始。

APP让大家开阔了眼界,很多新颖的事物和图形都通过APP传入到了大家的眼中,有的还有很高的学习价值,那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为何不尝试把这些转化成课程内容?比如一款叫手工客APP,这里聚集了国内众多的手工艺人和手工爱好者,在这里你可以与数以万计的手工爱好者一起学习、交流、分享;其题材繁多,内容新颖,轻松有趣,让你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并传递美,把这些引入课堂结合美术课程的内容,把课程价值发挥到最大,既新颖又实用,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我的审美品味。

总之,把APP中适合学生、适合课程开发的内容挖掘出来,并把它和美术课堂完美地融合到一起,做到互动体验,才能提高 APP 在美术课堂上的可用性和生长性。

二 、利用APP在美术课堂上的思考与总结

1、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APP资源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体验审美教学和课程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如浙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級下册第19课《清明上河图》,教师利用相关APP带领学生全方位的欣赏,或2D或3D,甚至还可以观看《清明上河图》的动画效果,学生一定会觉得新鲜、有趣。教师根据课程要求,结合课堂的实际,引导学生怎么去看,从哪里看,重点在哪里,怎么评价等问题。所以在融入新媒体的同时,教师还是要把握好分寸,既不能过分依赖然数据,相信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美术素养,使课堂火起来但又符合美术课程改革的要求。

2、打破静态的平面的课程,以动态多方位的形式对固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革新。现下最普遍的美术课堂,教师利用最多的就是PPT教学,将图像与文字搭配进行教学。可随着新媒体的盛行,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对图片和文字结合教学的兴趣有所下降。教师要迎合当下大数据发展的潮流,借助这些新兴媒体数据,打破固有教学模式,所以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只是去查阅搜索,自身就要先对新媒体数据有比别人更快的了解和尝试的能力,挖掘新数据,并把它引入课堂创新美术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美术课程从固有教学向旅行性教学转变。旅行性就是现在很多APP都有虚拟的可以360度呈现景观功能,具有清晰性、可控性,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一些立体的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地图搜索到世界上的任意著名雕塑,进行实景展现。现在有很多博物馆APP都推出了全景博物馆,这样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像“旅游”似的学习,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在玩中学。但是这样的课程对老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广泛的知识积累,并要积极累积素材,让学生在感受新科技带给大家方便、趣味的同时,还要激励学生主动去学习,去开发,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研究的欲望,探索新科技的能力。

4、课堂中不能一味只是老师在操作,老师要把更多的机会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去感悟,做到师生互补,共同学习。

5、美术课程在当下进行创新教学实践,教师时刻关注新的教学动态,不能局限于美术领域,而应扩大视野,关注时事,进行适当的教学创新,开创教学的新天地。

三、 APP 在美术教育方面的不足

以上都是笔者通过实践的感悟和设想,鉴于当下大数据下的互联网本身还存在一些漏洞和监管不严等问题,在操作的过程中肯定还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一些艺术类 APP 形式单一,制作粗糙;有些APP有功能繁琐;有些广告太多;有些游戏性过强等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APP的使用和融入到美术课程的质量,不利于当下的美术教育功能。这也要求教师要有擦亮自己的眼睛,学会筛选,找出真正的适合学生和美术课堂的APP应用程序,让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王小林:《浅谈大数据时代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学周刊,2017年5月.

[2]钱初熹:《大数据时代的创意美术教育》.美术学刊,2016年第一期.

[3]王琼慧:《虚拟现实在美术教学中的创新与应用》.美术教育研究.

[4]《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嘉兴市秀洲区塘汇实验学校  浙江嘉兴)

更正启事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2019年8月号教育研究栏目中《以古为师,探寻书法的生命力——关于毛笔楷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标题有误,更正为:《拉近学生与青铜艺术的距离——浙美版四年级上册《青铜器》一课引发的思考》。并向作者和读者表示歉意。

本刊编辑部

2019年11月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创意美术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