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贞昌“新内阁”充斥老面孔
2019-01-14崔明轩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崔明轩
台湾“行政院”13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宣布新“内阁”人员名单,然而多数“阁员”留任让岛内难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蔡英文当局为了拼选举要力求稳定,但媒体提醒说,若能拼好经济,才能间接为民进党拼好选举,如果反其道整天只想赢得选举,尤其蔡英文不肯寻求两岸和解,最终只会害苏贞昌成为“输内阁”。
新任“行政院长”苏贞昌14日正式进行交接,13日下午他抢先由已决定留任的“行政院”发言人等宣布新“内阁”成员名单。发言人称,新“内阁”的核心理念是“立刻上手、能接地气、强化沟通”,而且要提拔中生代。
不过看一下新“内阁”成员名单,基本没什么新面孔。比如8名“政务委员”全部留任以及6名财经首长全部留任,两岸、“外交”和“国防”部门官员包括“外交部长”吴钊燮、“国防部长”严德发、陆委会主委陈明通和“侨委会主委”吴新兴也都留任。之前表示“重新回到民间”的“文化部长”郑丽君13日又改口称,面对苏贞昌“三度恳切而坚定的邀请,我决定留下来与内阁团队一起打拼”。联合新闻网注意到,之前外传“科技部长”陈良基要接任“教育部长”,不过最后却留任,主要是因为科技界抱怨“部长”更换频率太快,加上陈良基任内推动很多重大科技投资需要他继续完成。“教育部长”最终是由因“拔管案”辞职的潘文忠回锅担任。全台教育产业总工会理事长黄耀南称,“教育部”因“卡管案”导致几名“部长”相继走人,现在“内阁”改组,“教育部”又由潘回锅,真是情何以堪。《中国时报》认为,这次“内阁”中还算有新意的是前台中市长林佳龙接任“交通部长”。“交通部”一向有“小行政院”之称,可成为蔡英文制衡新潮流系的利器。该报同时提及,这次“内阁”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未来会是个“听命内阁”,“换句话说,未来一年多,将是看蔡苏两人表演”。
针对苏“内阁”成员多是旧面孔留任,民进党“立委”许智杰13日称,“内阁”改组应先微调,以稳定政务优先,但缺点是让人民觉得改革决心不够,后续应增加中生代,才会有新鲜感和期待。蔡英文13日称,执政党2018年输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苏贞昌“内阁”14日就要上任,她拜托支持者要全力支持执政团队,“今年我们一定要很坚定、很有自信,替台湾在2019年创造一个更好未来”。
不过,岛内对“换汤不换药”的改组颇不看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13日称,希望新“内阁”对蓝营15县市要不分当局跟地方,不分在野跟在朝,而在过去两年半时间里,蔡当局的表现的确让台湾人失望。同为绿营的“时代力量”黄国昌直言,这次感觉更像是更换正副“行政院长”,而非“内阁”改组。一些媒体则嘲讽当局组成“败选者联盟”,在高雄市长与台中市长选战中落败的陈其迈、林佳龙都陆续入“阁”为官,领导那些打败他们的市长。
蔡英文上任不满3年,“行政院长”已任命3人,耗损率为台湾地区历任领导人之首。台湾《经济日报》回顾称,蔡英文刚就任,财经专家林全受命“组阁”,在施政一年4个月后,因支持度下滑、且“独派”频以“老蓝男”攻击,他于2017年9月下台;时任台南市长赖清德接手后,施政败象导致他的支持率大幅下滑,任期和林全一样也仅有一年4个月。文章认为,苏“内阁”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面临正在下滑的全球经济,台湾虽然前两年景气因出口转旺表现不错,但去年秋冬两季已经下滑,今年更是几乎无人看好;二是新“内阁”应该让民众有信赖感,否则面临的将会是社会的人肉搜索;第三,陈水扁曾任用当时新党的郝龙斌担任“环保署长”,马英九也用了绿营的赖幸媛出任陆委会主委,显示“内阁”心胸宽阔,对缓解政党对立也会产生效果。《中国时报》13日认为,从新“阁员”名单来看,未来成为“橡皮图章”的概率很大,必须完全听命于苏贞昌及蔡英文的意志,所以主要看蔡英文与苏贞昌两人之间的磨合问题。文章称,赖清德担任“行政院长”前,只当过民意代表及台南市长,行政历练比苏贞昌嫩很多,苏除了行政经历完整外,还曾是蔡英文的长官,为人相当霸气,“蔡英文若不愿意授权阁揆有发挥的权力,蔡苏合体的新团队,最后还是会如火山大爆发”。
还有媒体点出,苏贞昌此刻明显是为蔡英文的连任之路扶轿,但要扶得好,关键还是在蔡的两岸政策;苏贞昌若在两岸政策上与蔡英文靠拢,“等于是绑在一起,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