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诗学视角下意识流小说的心理空间网络体系特征
——以小说《风暴眼》为例*

2019-01-14

关键词:意识流亨特风暴

邓 瑶

(徐州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

一、引言

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风暴眼》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将关注的焦点从传统小说中人与外部世界的冲突转移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聚焦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意识流动。《风暴眼》从病榻上的大农场主遗孀伊丽莎白·亨特辐射开来,形形色色的人在她的病床前为名为利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弥留之际,亨特太太在绵绵不尽的梦境中,重温了自己追求物质的一生。最终,她在风暴眼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生命的真谛。小说中梦境与现实穿梭杂糅,过去和现在交叉渗透,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交互重叠,人物的心理飘移流动,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化心理空间。目前国内主要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如写作特色(朱炯强,1986)[1]、人物剖析(向兰,2008)[2]等对《风暴眼》进行研究,但对文本叙事及文本叙事语言后的深层认知机制的研究屈指可数。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角度,基于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剖析《风暴眼》中的心理空间网络特征,从而理清语篇的动态运行机制和组织脉络,使读者领悟意识的丰富内涵及其文本特征,增强读者的审美体验。

二、心理空间网络理论

认知诗学是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基础上的语言学与文学相结合的新学科。它以文本为向导,运用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一切认知学科中的认知理论去分析文学文本,注重从心智角度关注和研究文学,探讨读者的心智活动在阅读时的作用。[3]美国语言学家Gilles Fauconnier在1985年出版的专著《心理空间》中提出了认知诗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心理空间理论。心理空间理论关注意义构建,认为可以通过介词、副词、连词等空间构造语触发复杂的认知过程,建立如时间与空间、可能与虚拟等一系列与现实空间相对的心理空间,从而使人们在思考、交谈过程中不断地构建各式不同的心理空间以进行语篇的加工与处理并阐释意义。[4]叙事语篇建构的过程在四种基本心理空间,即基点空间 (base space)、视点空间(viewpoint space)、焦点空间( focus space)和事件空间(event space)[5]97的动态组合中展开。基点空间指的是话语表述的现实空间,是空间构建的出发点;视点空间是建构其他空间的着眼点;焦点空间指的是文本叙述的聚焦空间;事件空间经常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状态相对应,通常与焦点空间重合。

意识流小说中事件的发展随着人物的意识流动向前铺展。小说往往聚焦于当前的事件,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物的意识活动不断向四方蔓延,不受时空、逻辑、因果的约束,形成一种时间交叠、空间跳跃、循环往复的枝蔓式的立体结构。读者需要立足于基础空间,利用语篇知识和认知图式,构建立体的心理空间网络,从而理清语篇脉络,体会关于人物或故事世界的心理表征,领略人物不断变化的内心世界。

三、心理空间网络体系特征

(一)物理空间背景化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把时间区分为“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6]12空间时间即客观时间,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依次延伸、发展。心理时间称为主观时间,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互相渗透。他认为在人的意识深处,过去、现在和将来相互交织,因此,只有心理时间才有意义。

《风暴眼》语篇的结构框架和情节进展在物理时间的基准坐标下进行。其一,亨特太太在病床上的梦境,串联了她一生的情感、憧憬与理想,过去与现在相互交融。其二,通过亨特太太在病床上对周围人物的观感而触发的联想,由此及彼,构成一张超越时空的意识之网,辐射交叉、立体交错,将各色人物,多种时空连接起来。怀特把作品的物理时间置放于亨特太太的弥留之际,通过她的联想、梦境、独白完成全文的叙事。“物理时间刻度的作用在于给人物的行动和心理提供一个符合常规的时空坐标,以形成一个可以用来发生事件、表现情节的客观物质环境”。[7]

《风暴眼》体现了怀特在叙事技巧上的创新,他以人物的内心冲突为主,淡化人物的行动,大篇幅运用第三人称固定内聚焦,以人物的意识为媒介,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视角、联想、梦境来观察、聚焦事件,物理时空作为背景,与复杂跳跃的心理时空有机结合,建构了一个互为补充、共建时空的网络体系。

在第二章中,怀特用整整16页的篇幅,展示了亨特太太多层次、立体的、飘忽不定的内心世界。亨特太太在吃完中饭后,独自躺在床上,思绪绵延不绝。①“亨特太太醒着,打着鼾声。”[8]62这句话交代了亨特太太独自一人在屋里的状态,属于当前故事世界的物理空间。她首先想到了刚刚结束的午餐。②“为了让李普曼太太高兴,你总算咽了一口蛋糕,可惜没有达到目的:吃了一口更加糟糕。但这正合李普曼太太的心意。”[8]63随之,对于刚才午饭的回忆被她的惋惜突然打断,③“再也见不到冰冻甜食了。再也见不到往日雷德福家冗长的宴会了。”[8]63她由当前情景闪回到了数十年前雷德福的宴会,回忆起雷福德向她发出的宴会邀约,并欲在宴会上将她引荐给政客阿索尓·施里夫,④“贝蒂——这可是个突然袭击——明天晚上——我要邀请阿索尓·施里夫——我需要一个女人……”。[8]63亨特太太的一阵干咳又将她的思绪带到了不久的将来,⑤“她希望自己不会,或者在贵宾巴兹尔爵士到达之前不会发生任何意外,不会发烧。”[8]64-65她想到了儿女回来探望她的真正意图,接着思绪又延伸到更远的未来,⑥“是的,这两位客人走了就好了。”[8]65有关未来的思绪接着又在现时的意识中慢慢淡出,对目之所及的眼前世界的描写,属于当前物理空间,⑦“你就可以细听楼下房间中暝色四合的声音,李普曼太太撞在家具上和犹太人叹息的声音,还有外面公园中飞禽和水鸟的啼鸣。”[8]5

随之,亨特太太的思绪又一次回到雷福德家的宴会,她想起了政客阿索尓·施里夫在宴会中与她的闲谈、引诱。⑧“她发觉他的大腿移到她的旁边,岂止移到了旁边:贴着她了。”[8]66她的思绪在过去的记忆中挣扎,而后又回到当前,⑨“倘若在夜里,她会让德桑蒂给她一片吉德利给她配的药片,但午饭后不是服安眠药的时候。睁开眼睛吧,却又睁不开。”[8]69她试图从过去的梦魇中挣脱出来,但是思绪又坠入了与阿索尓·施里夫通奸的过去,⑩“暴烈的欲望在焦急地等待着:因为在婚姻生活的死水之中、在奸情淫心的火山口上、在最后对自己的野心的厌恶之下,存在着她知道自己一直企望达到的境地。”[8]69过去在她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反省中慢慢淡去。接着,时间又从不远的将来转换到遥远的过去。刚开始,她期待与儿子巴兹尔团聚,“巴兹尔大概要傍晚才到……但你在谴责其中的虚伪奸巧时,又不得不肯定其表演艺术。”[8]73随即,她又回到了过去,回忆起曾经对巴兹尔说的话,“当了演员,于那些想爱自己的人有什么益处呢?”[8]这些话又把她带回了更遥远的过去,父亲期待她照常给他朗诵布朗宁的诗,而她却“在小时候沉沉没过洋娃娃的河边闲荡,编着草叶,听着小桥上有没有牲口的蹄声。”[8]73她的思绪随即飘到了父亲自杀的夜晚。而后,曼胡德护士的一句“亨特太太,休息得好吗?”[8]73把她又拉回了现实。

在这一章节中,怀特打破了常规的时空线性顺序,以亨特太太的意识为媒介,使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叠加、渗透、融合,建构了立体的意识网络,物理时空和心理时空重合、交织,生动地展示了人物纷乱的意识流活动。物理时空主要作为背景框,或凝固停顿,或绵延流长,为亨特太太的意识流动提供符合常规的时空坐标,而繁复、跳跃的心理空间被置于前景,延展、放大,推动事件空间的发展,构成了多层事件的立体空间。这种物理时空和心理时空交错更替如图1所示。

上图的横坐标是划分过去、现在、未来的物理时刻,纵坐标是亨特太太意识流动的心理时空。其中①③⑦⑨属于物理时空,其余的为心理时空。箭头代表故事的推移,意识的跳跃。物理时空,即叙述者的现实空间,与人物流动变化的意识、回忆或梦境相互穿插的嵌入空间,随意地跳跃转换而不留痕迹,共同构成了立体的空间网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物理空间是基础,是引发人物心理的媒介和思想的着陆点,是意识子空间的起点和回归点。[9]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层层相扣,互相渗透,彼此交融,共同推动语篇发展。

由此可见,在心理空间的架构过程中,物理空间的确立是基础,人物的心理语段是叙事的主体。在解读文本时,读者应立足于物理时空,并以此为根基,探寻心理时空的运行脉络,构建一个立体的心理时空网络,形成关于人物及其故事世界的心理表征,领悟文本叙述和不同人物意识之间的层次转换。

(二)心理空间层级化

“心理空间网络构建的基础是基础空间的确立。”[9]意识流小说首先建构外层的宏观故事框架,再将故事世界内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外在要素嵌构在故事框架中,成为意识的导火索,而人物的心理和意识代替了传统叙事中的外部情节和事件,因此读者需要建立基于物理世界的心理表征,以此为基础,探寻人物意识流动的脉络。

《风暴眼》作为怀特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以人物纷繁复杂的主观感受为主,关注人物跳跃的、瞬息万变无规律的心理活动,通过挖掘人物的潜意识来反映人物复杂的心理现实和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小说淡化了故事情节,人物飘忽的意识流动和外在行为言语共同构成了文本语篇。其中,心理语篇是主体,事件语篇主要通过人物的意识流、梦幻、独白等现代派手法展现。真实与虚幻、追忆与憧憬、梦境与现实相互糅杂,人物的意识跳跃、随意,时间与空间相互交错、穿插,使语篇叙述在人物的意识之间、不同人物的意识之间、同一人物意识的不同层次之间频繁转换,更有利于展开人物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表现人物自然意识的流动性,形成了层级化的心理空间体系。如《风暴眼》中:

①“你喜欢吃点什么特别的东西吗?”因为他已经劝她和他一起恢复健康,她叹了口气,问道。

他紧握一下她无力的手。“随便什么简单的,大家喜欢就行啦。”

②她应该抛弃这里的一切,卖掉房子,把孩子送进寄宿学校,与艾尔弗雷德相偕回“库杰里”吗?

不,她不能永远戴上艾尔弗雷德希望罩在她头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除了那一次不可避免的事件,她也不是一只阿索尔施里夫曾经与之交配的发淫的母猪。她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地打开包藏着全部期望的箱子,但由于开箱无计,她只得在箱子外面,在那等待的凄凄冷冷的偶然机会中寻求答案。

③这时,艾尔弗雷德凝视着她,脸上的表情与坐在雷德福餐桌对面的那个容貌平常的女人极相类似:

④想象你是某种了不起的人物而感恩戴德。[24]72

上文中用引号标示的直接引语,从全知视角叙述了当前故事世界中艾尔弗雷德和亨特太太的有声对话。一般而言,话语会激起对方心里的阵阵涟漪,而接下来的段落②没有运用传统叙事中作者的解释言辞或如“她想”“她认为”之类的引导性词句来表明是亨特太太的内心反应,因此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经验图式判断空间关系和结构。②是刚发生的对话刺激了亨特太太的心理,是其内心对于刚才事件的反应和评价,是她心理矛盾和意识流动的无声语言。③中“这时”是空间构造语,表明②③是概念主体亨特太太和艾尔弗雷德的即时视角,②④是二人对有声对话所产生的共时性心理反应。该段中,话语者的言语空间与聆听者的意识空间并列嵌入基础空间内,形成并列式网络结构体系。

外界触媒引发自由联想,人物触景生情,由此及彼,“意识流小说家创造了意识流小说的基本语篇结构模式:物理时空叙述+在场人物自由联想。”[9]怀特在《风暴眼》中以此结构范式渗透、交融了客观时间与心理时间。又如:

①“其余的一切全被融化在风暴眼可以见到的这一光彩夺目的时刻了,②如果让她选择,她宁愿永远就这样下去。她觉得她自己再也经不住所谓大自然的考验了。更经不住昨夜想开小差时占据自己心灵的那种恶性膨胀的,如果不说是病态的良心的折磨了。她宁愿躺下来,听凭自己成为回头看见的那堆废墟的一部分……倘若她这样死去,一点也不比那些人来得悲惨。”[8]

①从叙述者视角描写风暴眼带给亨特太太心灵上的震撼,是基础空间描写;②是亨特太太在暴风雨的洗涤下瞬息流动的意识状态。其中,她宁愿、她觉得、倘若等词语是亨特太太由聚焦于眼前的景象而产生的对人生的顿悟。读者通过她的聚焦,进入了她的内心世界,获得了她思想的详细信息,体会到了她对自己逝去人生的鄙薄。从心理空间结构来看,“倘若”一词展开了亨特太太观察视角的虚拟子空间,从而构建起该部分的内嵌式心理空间结构。

小说《风暴眼》在叙事过程中,通过并列式心理空间和内嵌式心理空间的构建,实现了心理空间层级化。读者在阅读此类意识流小说时,需要在立足于基础空间的同时,利用基本经验和经验图式,识别心理空间类型与层次,理清意识归属,从而才能理清语篇脉络,感受到人物无声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心理空间网络的标记手段

意识流小说家经常使用印刷符号和语言符号两种方式引导创建心理空间网络。就符号标识方面,怀特在《风暴眼》中常使用括号表示叙述者的外部判断、评论,建构心理空间网络体系。如“当她把他的外衣从沙发移到椅背时,她嗅到一股淡淡的湿热的气味……(为什么这一切都涌上心头,而当天中饭吃了些什么,甚至有没有吃过却都记不起呢?往事历历,如铭如刻——就像他们在牛背上打下的烙印。)当时阿诺德结婚了吗?啊,结过婚了,他一定结过婚了。”[8]18这段是亨特太太的内心独白,她回忆着第一次见到年轻的阿诺德的情境——他的外貌、他的衣着、他的味道,都让人刻骨铭心。括号内的插入语表明亨特太太的心理空间暂时由过去转换成现实,亨特太太的内心独白转变成了全知叙述视角,从而使读者感受到叙述焦点的转移及视点空间的切换,通过引导读者穿梭于不同的时间空间,构架起心理空间网络。

《风暴眼》中另一个重要的空间转换标志是变异的词汇语法。怀特突破传统语言规范的束缚,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句式结构。“躺在这张狭小的床上 分得清何时是春天 何时不是春天 就像分得清能人和蠢蛋 粮食和草皮 漏斗和隧道 分得清你的抱怨一样……你真傻 亨特太太躺得好好的 没有蹬破一个洞 棉毛不会破”。[8]73小说中的该处描写摒除了传统句式中(省略句例外)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取而代之的是由短语、并列的名词、从句等成分构成句子。这种不顾句法成分的合理位置和规定的秩序,引起句子表层结构的混乱,从而突显了小说人物意识的混乱、残缺、恍惚和非理性,是人物心理现实的真实反映。同时,段落中标点的缺失体现了意识的原生态——意识是混沌的,又是绵延不绝的。句法的错乱、颠倒展现了意识的无序、混乱。此类标识手段很明显地将人物的意识空间与基础空间区分开来。立足于此类标识手段,读者可以依靠自身的认知图式和语境判断,理清意识的脉络和纹理。

四、结语

怀特的意识流小说《风暴眼》凌乱的语言表层之下隐藏着一定的脉络和结构。[9]《风暴眼》的心理空间网络体系具有基础空间背景化、心理空间层级化等特征。基于这些认知特征,读者可以借助空间标识和语言符号,主动调动已有的对世界的认知和心理概念,构建起立体心理空间网络体系,领悟连贯的语篇表征,感受深层的主题内涵,领略意识流独特的人物建构魅力,去感受纷杂的意识流动所折射出的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从而增强对意识流语篇的审美体验。

猜你喜欢

意识流亨特风暴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埃德加·亨特利》中的边疆家园与哥特暴力叙事
美国亨特工程公司 北京代表处
换锁
脑风暴大挑战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风暴中奔跑的树》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喧哗与骚动》中首章非线性叙事分析
头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