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视网膜筛查及视网膜病变影响因素
2019-01-14赖婉君
赖婉君
(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惠州 516001)
新生儿视网膜病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干预,才能降低其致盲率[1]。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高龄孕妇的增加,妊娠及分娩并发症逐渐增多,新生儿视网膜疾病的筛查成为一个新的任务,既往未得到应有的重视[2]。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400例新生儿纳入样本中,对视网膜筛查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探讨我市新生儿视网膜筛查依从性,以及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为我市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治疗干预提供干预策略和政策支持,降低我国新一代儿童的致盲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400例进行研究。全部新生儿中,男206例(51.5%),女194例(48.5%);胎龄35~39周,平均胎龄(37.69±0.45)周;出生体质量2.1~3.6 kg,平均出生体质量(2.98±0.34)kg。出生后给予吸氧316例(79.0%),未给予吸氧84例(21.0%)。记录患儿情况,包括日龄、性别、是否早产、早产时间、出生体质量、出生孕周、分娩方式(剖宫产、顺产)、母体妊娠是否患有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单胎)、分娩并发症(颅内出血、感染、低Apgar评分)、出生后黄疸、出生后有无长时间吸氧、并发其他系统畸形等。
1.2 方法
视网膜病变筛查:检査前5 min给予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点双眼;用专用型小儿开睑器将眼睑撑开,先右眼后左眼,RetCamII探头涂上迪可罗凝胶,垂直置眼上方,轻轻接触角膜表面,按照后极部视盘、黄斑、颞侧、上方、鼻侧和下方的顺序依次进行眼底检查和眼底图像采集,必要时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协助诊断。主要观察视盘、黄斑、视网膜、玻璃体的情况及视网膜病变的分级、分区、分期。
视网膜筛查护理:检查前对家属的心理干预:要求出生后4~6周,或早产儿正胎龄36周行首次眼底检查。家长配合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大多数家长对新生儿眼部疾病知识知之甚微,担心对散瞳眼药水、开睑器及Retcam3的光源是否会损伤眼睛,以及新生儿检查时的啼哭感到心痛,从而产生紧张、焦虑、急躁情绪,心理负担很大。因此检查前应给予耐心、科学的宣传教育,配合图例讲解新生儿眼底疾病的危害与早期筛查防治的重要性,告知家长检查步骤、所需时间,解释散瞳眼药水、专用的开睑器和短暂眼内光照的安全性,帮助家长消除紧张情绪,接受眼底检查。
1.3 观察指标
病变分期和视网膜检查阳性参照《早产儿治疗用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3],并根据眼科医生的眼底所见确定再次筛查时间:未达阈值前病变者,每周随访1次;阈值前病变密切随访。依从性评价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价随访依从性,首次就诊时让患儿监护人填写,定义初次首诊后未复诊的患者依从性为0,按随访标准定期复诊的患者为100。客观评价根据患儿随访情况进行最终实际情况评价,定期随诊为依从“优”,不定期、但是有随访为“良”,未随访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获取到的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加以处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和视网膜筛查影响因素。
2 结 果
2.1 新生儿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的分析
全部400例新生儿进行视网膜筛查后,有70例新生儿发生视网膜病变,病变率为17.5%。在视网膜病变筛查过程中,新生儿家长的依从性优良率为94.3%(377/400),其中依从性优213例,依从性良164例,依从性差23例。以新生儿家长的依从性作为因变量y,以新生儿年龄、医疗技术水平、护理人员素养、认识上的偏差、筛查所用时间、筛查的复杂性、其它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x,对影响新生儿家长依从性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新生儿的年龄、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家长自身的认识等是比较主要的因素。具体情况如表1。其中64例视网膜病变患儿未达到阈值前病变,占到总病变数的91.4%,余下6例为阈值前Ⅰ期病变,占到总病变数的8.6%。63例未达到阈值前视网膜病变患儿中,Ⅰ期病变41例,Ⅱ期病变22例。针对70例视网膜病变的新生儿,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发现患儿的恢复情况均比较理想,视力逐渐恢复正常。见表1,2。
2.2 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以新生儿是否发生视网膜病变为因变量y,以性别、胎龄、出生时低体质量、低血糖血症、长时间吸氧、肺炎、输血史作为自变量x,对新生儿视网膜病变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视网膜病变的因素中,出生时低体质量、长时间吸氧是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具体情况如表3,4。
表1 新生儿家长的依从性可能影响因素及赋值
表2 新生儿筛查家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3 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可能影响因素及赋值
表4 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新生儿视网膜病变是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被称之为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4]。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临床妇产科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升,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严重威胁到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新生儿视网膜病变发生之后,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常见的如视网膜变性、剥离、并发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时甚至造成新生儿失明[5]。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三期,分别是第一期的急性活动期,第二期的退行期,第三期的瘢痕期。由于视网膜是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视网膜发生病变,将会造成新生儿残疾,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而防治工作开展时,对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加以掌握显得至关重要[6]。
诱发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因素比较中,其中最为常见的影响因素为出生体质量轻、长时间吸氧等[7]。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影响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因素中,出生时低体质量和长时间吸氧是最为主要的两个因素,其它多因素与新生儿视网膜病变无关。这与临床相关研究保持一致,充分说明了本研究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在对新生儿进行视网膜筛查后,400例新生儿中,70例新生儿出现视网膜病变,其中未达到阈值前病变63例。在对新生儿视网膜筛查的过程中,新生儿家长的依从性比较高,保持在94.3%的水平。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在进行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中,新生儿家长因为对新生儿眼部疾病知识知之甚微,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进行筛查的过程中,面对新生儿啼哭感到心疼,再加上检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相关的药品,进而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急躁情绪,出现不配合、不依从的情况[8]。针对新生儿家长的不配合、不依从情况,要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在筛查之前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纠正家长的认识偏差,提升家长对视网膜筛查的认识。
综上所述,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出生时低体质量、长时间吸氧,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提升筛查过程中家长的依从性,提升视网膜病变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