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胆碱酯酶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2019-01-14王正茂
王正茂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目前,临床对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主要有药物、物理压迫、内镜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其中药物治疗仍然是该病的最主要治疗手段。医学研究报道,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是以门静脉压力增加为起始事件,继尔发生一系列事件的终点事件[1]。门静脉高压症机体普遍存在高氧化应激,血浆维生素C水平明显降低[2]。维生素C治疗肝病,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鉴于维生素C在结缔组织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在治疗中可能导致肝硬化不良结局。因此,对于维生素C治疗肝硬化的争议也从未停止。但维生素C是活性氧的有效清除剂,静脉注射后能够改善肝窦内皮细胞功能,逆转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前臂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的低反应性[3]。而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环状化合物,对减少内脏血流量、降低门脉压力具有较强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其治疗效果已得到众多医学研究的证实[4-5]。本研究通过观察奥曲肽联合维生素C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清胆碱酯酶和氧化应激的作用,旨在找出针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更好药物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男63例,女27例,年龄22~74岁,平均(46.58±8.37)岁;肝硬化病因:乙型肝炎38例,酒精性肝硬化24例,丙型肝炎21例,乙型合并丙型7例;患者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 分级:A级30例,B级35例,C级25例。对照组男58例,女32例,年龄21~75岁,平均(46.69±8.43)岁;肝硬化病因:乙型肝炎35例,酒精性肝硬化26例,丙型肝炎23例,乙型合并丙型6例;患者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 分级:A级32例,B级34例,C级24例。入组标准:①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6];②无既往明确肝硬化病史;③无合并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排除标准:①合并由其他原因形成的既往消化道出血患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③不能自主配合完成本研究患者;④其他不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患者。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签订知情通知书,自愿参加本研究,并报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扩容、止血、输血、护肝、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07)0.1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626)20 ml缓慢静脉注射,然后以25 μg/h的速率缓慢静脉滴注,视患者情况维持48~72 h;维生素C注射液(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475)3 g溶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成都青山利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0170)静脉滴注,控制滴速50滴/min,连续治疗至止血,最多应用时间不超过3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用药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治疗3 d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①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24 h内止血,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有效:治疗后72 h内止血,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无效:用药72h仍未止血,或出现其他不良医疗事件。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患者例数×100%。②抽取患者入院当天和治疗3 d后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日立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以及SOD、MDA水平,检测配套试剂盒均由日立公司提供,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血清分离后24 h内完成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死亡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以及SOD、MDA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胆碱酯酶和氧化应激指标SOD、M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注:①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χ2= 16.0000,P=0.0001。②两组死亡率比较,χ2= 4.7445,P=0.029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以及SOD、MDA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 论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患者肝细胞坏死和肝纤维化形成的再生结节,导致门静脉、肝小静脉改道、曲张或闭塞,促使形成门静脉高压,诱发出血。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为突然性大量黑便和呕血,短时间内即可引发肝性脑病和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7]。对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治疗、物理压迫、药物治疗等都有很好的疗效,但内镜介入治疗等由于易受医院规模和先进医疗环境的制约,一些基层医院仍不能普及,因此,药物治疗仍是目前临床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医学研究表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主要由门静脉高压所致,治疗时通过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减少肝动脉血流,降低门静脉高压,就可以最终实现局部止血的目的[8]。
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氨基酸结构稳定,半衰期长,对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具有确切疗效[9],其主要作用机制为:①抑制去肾上腺素,有选择的控制门静脉系统血流速度和肝脏血流量;②有效抑制血管活性肽与高血糖激素的分泌,减少出血危险因素;③减轻胃部运动和胃泌素、胃酸的分泌,给伤口愈合提供更佳的恢复环境[10]。而维生素C具有明显的抗病毒和改善肝功能作用,能促进创面愈合,短期大剂量使用,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效果良好[11]。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在短时间内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这可能与严格限制维生素C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有关。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在24h内止血后,即停止了维生素C的使用,应用时间较短,即使未能在24 h止血,也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在72 h以内。
本研究应用血清胆碱脂酶来评价肝细胞功能,这是因为血清胆碱脂酶主要由肝细胞制造,如果肝脏功能受损,合成的血清胆碱脂酶就会不断减少,活力明显下降,其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密切相关,是评价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功能的敏感指标[12]。应用SOD、MDA评价氧化应激,是由于SOD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保护细胞的作用,是机体主要抗氧化酶,维持着机体内氧化-抗氧化之间的平稳,对由氧化应激引起的肝损伤具有预防和修复作用,其水平可间接反应机体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而MDA是脂质过氧化过程中相应的过氧化产物,其含量可间接反应细胞氧化损伤程度,与体内SOD水平呈负相关,是评价机体氧化应激的重要指标[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胆碱酯酶和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清胆碱脂酶水平与患者病情明显相关,氧化应激参与了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胆碱脂酶和SOD、MDA水平对正确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4]。
综上所述,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血清胆碱脂酶和氧化应激反应。但由于本研究所选取样本量较小,没能取得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其临床应用研究仍需要大样本量支持验证,还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