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019-01-14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幼儿园金洁琼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幼儿园 金洁琼
幼儿教育是属于未来的教育,从小进行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及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将来的成才大有益处。新《纲要》提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我们应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探索、创造。”而探索活动的特点,是根据孩子兴趣特点和教育规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孩子的主体作用,通过环境创设、操作探索及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做一做、摸一摸、练一练,从而激发孩子创造的兴趣、创造的灵感,逐步了解创造的方法,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和积极动脑动手的习惯。而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可以说探索活动是发展幼儿创造思维,培养幼儿创造思维能力的科学途径。
一、让孩子当主人,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孩子是孩子发挥创造力的兴奋剂。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孩子听”“教师示范孩子学”,像一根无形的绳索束缚着师生,忽视了孩子的主体地位,无意中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主题探索活动切中要害,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变“先学习后练”为“先探索发现再学习”;变“孩子跟着教师转,教师抱着孩子走”为“教师鼓励引导孩子试着自己走”,还孩子以主体地位。教师则不断地给孩子创造自主尝试的条件,引导孩子的思维经历单向、多向、正向、逆向等过程。在这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影响下,幼儿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思维得到尊重,并得到充分施展,这就为发展幼儿创造思维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和更加广阔的空间。如:科学活动《比较认知葱和蒜》进行过程中,给幼儿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一下子分辨出葱和蒜”引导幼儿从不同方面来进行分析比较,在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探索发现,讲述了自己的比较方法,有的说可以闻一闻,有的说可以看一看,有的说可以摸一摸。而葱和蒜的最大区别就是叶子,一个是像管子一般,一个是扁扁平平的,有的幼儿还创造性地发明了新的比较方法,可以掐开叶子看一看,葱的叶子是空心而蒜不是。接着引导幼儿说说哪一种方法最好。在整个活动中始终引导幼儿自己探索,自己归纳,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想象、创造,大大开阔了幼儿思维空间。
二、善于创设宽容的疑问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们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幼儿去探索,并产生联想寻求答案的愿望。
科学活动“茶”来源于幼儿对家中待客喝茶的关注,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准备了一些茶叶,泡了一杯茶,提出问题给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猜猜这杯子里是什么?盒子中的茶叶和杯中的茶叶一样吗?并组织幼儿自己运用不同的方法寻找答案。接着和孩子们展开讨论、观察活动,并设置疑问:茶的颜色和味道;在观察中,设置疑问:茶叶的颜色、形状不同;在泡茶、喝茶中、设置疑问:茶叶的变化。这些问题有步骤地指导幼儿进行探索,使幼儿感到探索活动的挑战性,从而使幼儿对探索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和愿望。
由此可见,在我们组织探索活动时,教师提问要适合不同年龄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积极思维;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使幼儿充分地发挥想象、扩展思维;且提问要由浅入深,使幼儿能系统地掌握知识,唤起幼儿想象和思维。
三、善于及时抓住瞬间砰出的火花,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孩子在活动中、生活中常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想法、发现,产生表达的愿望。而我们往往希望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在自己的意料中,出于这种顾虑,有时在活动的实施中对于孩子瞬间砰出的火花视而不见,其实这才是在思考、在发现,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注重随机教育,化被动为主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阶段,孩子对于自然角的豆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课间活动时总是围到自然角旁观看、讨论:“为什么要把豆子放碗里?为什么要放棉花呢?咦,它怎么发芽啦?”看到孩子有这么多的问题,于是,我随机开展了“豆子豆子快长大”活动,根据孩子的兴趣,组织他们收集资料,引导幼儿观察、尝试、交流,发现小豆子的发芽过程。后来我们从观察“豆子”过渡到 “小乌龟”,大家的兴致很高。后来我们还利用豆子和小乌龟做主角编了故事,在中午讲故事比赛上来展现,孩子们的创造想象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要把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多关注、多了解孩子,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