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日常养护更高效
2019-01-14文
文
“升高,起飞!”
“好,稳住,保持这个速度匀速提升、围绕桥底进行全方位拍摄……”这是甘肃省道202线某桥梁巡查的一幕。
在甘肃省庆阳公路局养护的各类桥梁、高边坡等处,总能看到小型无人机起起落落的情形,引来过往行人驻足观望和接连称赞,这可不是微视频、电影拍摄,而是日常养护的场景。
近年来,庆阳公路局强化科技强路理念,持续推进数字化公路建设,突出一个“早”字,抓好一个“实”字,不断探索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强新技术成果运用,积极做好公路养护“加减法”,抓细抓实国道211、309线,省道202、303线“两纵两横”4条干线公路及G22青兰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使1330个干线公路涵洞、228个高速公路涵洞、158座普通干线公路桥梁和356座高速公路桥梁的巡查、抢险等环节,基本实现了精细化、智能化,加快了公路养护现代化进程。
出动无人机 巡查更便捷
桥梁经常性检查、监测是桥梁工作的重要环节,现阶段大部分管养单位对桥梁的定期检查,多采用传统检测手段,即由桥梁工程师依靠肉眼并利用望远镜、记号笔、相机等设备,检测桥梁主要构件是否出现裂缝、开裂破损等病害,再手工录入数据,这种传统方法操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检查盲区多。
庆阳公路局在2019年的养护工作中积极探索“互联网+公路养护”新模式,多架无人机加入桥梁、边坡、涵洞等难点部位养护巡查后,已然成为巡查工作中的一大利器和工作亮点,比传统人工巡查省时达90%以上,实现了路况巡查、应急抢险各环节的可存、可传、可视。
庆阳公路局充分利用无人机、激光测距等设备,只需一名熟练的操作员,一名辅助人员,即可完成以前7人至8人才能完成的巡查工作量,对大型桥梁的巡查时间缩短近20分钟,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无需部分封闭或全封闭作业,保证了车辆和行人通行安全。无人机独特的空中检测角度优势,可驻点多角度、无死角静止拍摄,使检测数据资料更加完整。发现病害后,可对病害位置反复进行最佳视角观察拍摄,再利用手机客户端实时接收记录的数据、影像资料并立即保存,第一时间回传、共享,为后续病害分析、处治提供了科学养护依据。
运用新技术 省时更省力
针对冬季极端天气多,公路路面病害加剧等现象,庆阳公路局秉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突出节能环保理念,在公路养护中加大养护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和应用力度。
在省道202线长庆桥段一处混凝土路面上,宁县公路段养护人员把成块的灌缝胶放入灌缝机中加热熔化,熔化后的胶像一条条粗壮的粉条,通过喷嘴倾泄而出,均匀地涂在风机吹干净的裂缝上,胶液渗入后很快固化形成雨雪水隔离层。这种灌缝新技术的应用,极大缓解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而且凝固快、交通放行早。
在国道211线庆城公路段施工点,伴随喷灯“呼呼”的声响,在火舌的狂烈灸烤下,养路工将一条黑色的胶带不偏不倚地俯身贴在一处细长的裂缝上,开裂的路面瞬间愈合,这是新材料裂缝贴的神奇功效,灌缝效果优于以沥青为原料的传统工艺,且操作人员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做好加减法 公路更环保
庆阳公路局坚持“全面、细致、彻底”的养护原则,因时制宜,科学施策,全力打造良好道路通行环境。
全面抓好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庆阳公路局组织养护人员加大各条国省干线公路及高速公路保洁力度,对养护中遗留的防滑料和道路两侧绿化带内垃圾进行彻底清理,杜绝防滑料造成二次污染,并全面修剪影响视线的行道树,营造绿色、美丽、舒心的行车环境。
庆阳公路局开展桥涵和公路设施养护维修,及时疏通排水沟、涵洞,加强波形护栏、挡墙等部位养护,对冬季损毁和缺少的公路设施全面修复和应补即补。抓好路况普查及预防性养护,公路部门在抓好裂缝、翻浆等路面易发病害集中摸排的同时,加大对路面、路肩、边坡等处预防性养护力度,将病害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通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