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课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2019-01-14甘昌林
◇甘昌林
小学科学实验课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的教学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保障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的整体水平,才能实现小学生科学兴趣、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良好培养。基于此,本文从立足于如何提升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有效性的角度,进行了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的相关策略分析。
一、引言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而实验课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也迎来了较多教育改革,这使得提升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关键问题。从目前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整体情况而言,教学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其忽视科学实验课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情况,导致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比较低。对此,为有效提升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水平,笔者结合相关教学经验,从小学科学实验课前与实验课中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究。
二、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
小学科学实验课作为一项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综合教学课程,与理论课教学不同,它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实践操作,因此做好小学科学实验课之前的准备十分重要。一般而言,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课前准备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即教师课前准备与学生课前准备。
(一)教师方面的准备
教师作为小学科学实验课的主导者,若想有效确保小学科学实验课的质量,必然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师需要对教学课本熟练掌握,以充分了解小学科学的整体教学大纲,在明确了解每次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的目的前提下,做好相应的实验课教学规划。其次,为保障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师在实际教学实验室,科学实验能够有效成功,实验课教师需要在进行实验教学前,提前对教学实验内容进行多次实验,并对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相关方案制定,以保障实际小学科学教学实验时,实验内容能够有序、安全地进行展开。最后,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师需要做好相应的实验报告单,以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验完毕后,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相关记录,便于教师根据实验报告进行教学策略调整。
(二)学生方面的准备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小学生的成长心理特征,在实际开展小学生科学实验课教学前,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课的相关课前作业布置,以使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实验课的教学中,提升对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有趣的磁铁》单元实验课教学时,科学实验课教师可以布置相应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本的内容,自我探索和寻找磁铁、铜片、铁钉等相应材料,促使小学生能够在材料寻找的过程中,对相应原理产生好奇心理,进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小学生科学实验课程的内容。
三、切实提高科学实验课的实效性
(一)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
在小学生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科学实验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操作能力。因而,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时,需要明确科学实验的教学目的,以展开有序化与规范化的实验课教学。例如进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验课教学的内容要求,合理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与实验内容;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插入相应的科学原理,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进行科学实验课教学后,能够明确了解科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对科学实验课的理论教学内容能够有一定体会与掌握。
(二)规范教师的实验行为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老师的演示实验水平,不仅是引发学生对实验课的主动学习兴趣的主要动力,也是决定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由此可以看出,规范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老师的实验行为的重要性。为此,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老师在进行实际实验操作时,全部过程必须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操作,以给予学生规范性的操作演示。例如,在进行《测量谁的温度》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温度计等工具,为学生展示温度计的正确方式,然后一步步教学生进行规范读温度操作,使得学生们能够对温度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了解温度计的规范使用方式。
(三)组建合理的实验小组
有效开展小学科学的实验课,实验课教师需要在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下,合理根据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能力等情况,将班内学生进行6人一组的分组。对于实验组内的小学生,应当进行实验的相关责任分配,如组长、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发言员与材料员等,以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小组实验模式下,有效锻炼个人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在小组实验操作完毕后,教师需要对各个小组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并给予相关正确指导,确保小学生能够在实验课教学后,能够对实验课形成良好的认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每科学科都有其专属的属性,教师若想确保学科的教学水平,需要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合理进行教学方式优化,以使得教学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在趋向于创新力与思维能力的学生培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不仅需要做好实验课前的各项准备,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进行学生思维引导与操作能力培养,促使小学生能够在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同时,可以不断锻炼个人的动手能力,进而有效达到小学生科学教学的新课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