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点拨探究教学策略
2019-01-14胡晓东
◇胡晓东
随着对“探究—研讨”教学法研究的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非常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探索。然而,有时他们被过度纠正,他们强调自律,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会有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或盲目探索。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际的教学实践产生的矛盾,引起了我们的困惑。怎样的科学探究对学生是适合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有效的科学探究做好什么样的准备?恰好此时,世纪之交,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机遇和灵感仿佛一架彩桥,使“适时点拨”和“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的百花园中意外相碰撞、相融合,并逐步形成了适合当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核心教学理念——点拨探究。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将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时,才能产生教学效益。而“转化”又必须依靠具体的教学策略作为支撑,需要我们的反复探索和实践。点拨探究的实验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做和说,建构他们的知识,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不断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组织并参与学生的研讨。教师通过点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曲折、艰辛和乐趣,学习到科学方法,学会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同时习得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
一、解决问题:点拨探究教学策略的起点和归宿
点拨探究教学的内容应是富有儿童的品位(心理价值)、科学价值和能力培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科学问题。科学探究始于科学问题,科学问题的探索可以获得新的科学知识。确定科学探索的科学问题课程与探索的活动的价值直接相关。点拨探究教学从问题开始,教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焕发出巨大的学习潜质。
请记住,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必须接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如果教师的问题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那么这就超出了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域,学生就会感到深刻、困难,或者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害怕;相反,即使您重复或低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或认知水平,学生也会觉得这不是问题,他们对新问题或任务不感兴趣,不想探索。学生的学习内容或主题本身必须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学生因好奇而提出的任何问题,我们都要真诚地予以赞扬、鼓励,把问题写在班级的“奇思妙想”问题记录本上,并注上他的名字。同时,巧妙地引导学生去关注更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提出问题的重视和对他提问题能力的信任,从而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去留心观察,去发现更多的问题,使科学课堂成为孩子们放飞思维的广场。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也就会逐渐得到提高。
二、支配材料:点拨探究教学策略的引导框架
(一)给学生提供的探究材料要具有科学性。
在编写研究资料时,为了得到与教学有关的现象,让学生树立这一概念,努力消除干扰因素,教师提供的调查资料应当科学。
在《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教学中,让学生重现“盐逐渐消失在水中”和“沙子逐渐沉入水底”的现象。观察研究的两个自然现象,建立了溶解和不溶化的概念。在研究中选择“沙子”非常重要,必须是洗涤和干燥后的沙子。如果随意采取沙子,杯中的水是混浊的,这会影响研究效果。此外,沙和盐的体积应相似,相比之下,体积应适当,如一小匙,明显且易溶解。
(二)给学生提供的探究材料要有结构。
准备结构化材料意味着所选材料可以通过探究(即材料的相互作用)揭示与探究目的相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所学知识和概念。在《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找出一种可以在水上“爬行”的物体与一种不能“爬行”在水面上的物体,粉笔、纸张、布料和玻璃板、软塑料薄膜之间的本质区别,木制筷子、薄玻璃管、玻璃棒、夹在一起的两块玻璃板、金属板等。在这些材料中,同样的物体是“柔软的”,有些可以使水“上升”,如纸、布,以及一些不能使水“上升”的物体,如软塑料薄膜、玻璃棒、玻璃板等,不能“爬行”水,薄玻璃管和两块玻璃板夹在一起,有间隙让水向上“爬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发现“软”和“硬”的对象并不是决定水是否会增加的因素。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不难知道是否有洞或差距在物体中,这就是水可以增加的原因。在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具有相似特征但不同探索现象的典型材料,如不能提升水的“玻璃棒”和“管子”,以及光滑的玻璃可以提升水。通过比较不能提升水的玻璃片与可以提升水的玻璃片连在一起,很容易找到两种材料之间的重要区别。
三、多角度入手,采用发散思维点拨学生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多样性,体现了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如在研究鱼鳍的作用时,针对鱼鳍的固定,学生就设计了用木夹子夹、用竹片夹、用泡沫板粘、用宽胶带缠、用硬纸片和回形针扣等方法。方法五花八门,实验结果却相同,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会更信服。
在《神奇的水》的实验中,学生设计了用尺子量瓶中水的高低;用天平称;先在原来的瓶子上画一条线,然后把大瓶中的水倒在一个空杯子中,再把小瓶中的水倒在大瓶中,看谁多;用大注射器去抽水,看哪一瓶中抽到的水的次数多;用一个有数字(刻度)的玻璃杯(筒)量一量等实验。
总之,在点拨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时,教师要树立这样的原则:凡是学生不能自行设计的实验,教师一定要讲透;凡是一句话能点拨明白的实验,教师绝不讲两句;凡是学生能自行设计的实验,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