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论指导下的“文化论著”教学实践
——以《〈论语〉选读》为例
2019-01-14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王伟军
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 王伟军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育要在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下进行,对话理论是倡导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基础的对话教学方式展现,在对话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之一。本文分别讨论对话理论的意义和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化论著的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和论语选读的教学方法和过程。
一、对话理论教学观
对话理论是一种强调对话者之间必须是相互平等的关系下才称之为对话。对话理论中,对话双方在语言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存在于相互接纳和倾听的人之间或者人与论著之间。对话理论教学观认为,学生是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应该受到教师全面的单一的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发现自己以往所没有发现的一些现象。现在教育界的教育理念是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科中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密切合作进行课堂教学。德国的克林伯格指出,教学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教学中进行对话是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的认知过程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疑问,是一种最常用的方式,这种互相之间的对话是最基本的学习过程。巴西的弗莱雷指出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性、创造性的活动,对话并不是一种权威和权威者的独白。中西方学者认为对话教学是建立在对话官方相互尊重平等,民主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双向交流,沟通互动理解的一种教学形态对话,可以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进行语言思维、情感精神等多方面的交流。中西方学者认为对话教学是建立在对话官方相互尊重平等、民主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双向交流,沟通互动理解的一种教学形态对话,可以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进行语言思维、情感精神等多方面的交流。
二、文化论著的教学
教学环节中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语文教学是加强学生思辨能力和智慧的形成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要运用好文化论著的课程,教育好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研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受益一生。在教学环节中多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训练是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对语言的把握更加熟练,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实践性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掌握和运用了语言的能力是很好的培养途径,让学生从文字的内容进行学习后强化为自己的内在思想,真正做到看懂读懂。学生在多次课堂对话训练中得到语言和知识的提升和积淀。文化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众多生命个体有所了解,对生命有所认知,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与生命。例如,对孔子的一生和孔子的精神进行了解。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有哪些提示和引导?培养学生对仁爱思想的理解以及生命的丰富多样,让学生看到生命的美好与精彩,从而更加热爱和更加努力的创造更好的未来。在诸多著作中各种思想的不同使学生能够包容和理解不同环境下形成的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形态。感受不同的情感态度,丰富了学生情感的同时也对生命有了更多维度的思考,有了对生命的探索和智慧的觉醒之境界。
三、论语选读的教学
中国的思想家孔子就是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人类只有依托语言才能进行交流,进而思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其内容本身就是对话的记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分析论著中孔子与其学生的对话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可以通过其中对话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和文化的继承。学生:孔子为何说《诗》可以当作百科式经典来读呢?教师:《诗》中描写了各地的民族风情和历史的经验教训、人生百态、人情世故和社会的多样性,人们可以从《诗》中学到很多至理名言。对从政的人来说,可以运用书中诗句处理政事和外交关系。孔子强调读《诗》要能“专对”能“答”,而不是只能背诵而已。学生:孔子为何说《诗》可以当作百科式经典来读呢?教师:诗中描写了各地的民族风情和历史的经验教训、人生百态、人情世故、社会的多样性,人们可以从诗中学到很多至理名言。对从政的人来说,可以运用书中诗句处理政事和处理外交关系。孔子强调读《诗》要能“专对”能“答”,而不是能背诵而已。体现了孔子对学生学习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要求和观点。学生:《诗》是孔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孔子的教学思想运用到政治活动中,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以致用。教师:孔子弟子的教诲比教诲自己的儿子次数还多,他的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精神是中国教师的一种职业精神。
【结 语】
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程标准强调文化论著教学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对话的方式,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充满教学过程,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对生命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使学生的思想和追求更加高尚。对话理论指导下文化论著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学主体的心灵和情感以最好的形式融合到教学实践中,多维度地发展教学主体的思想、情感、语言和思辨能力、智力,达到了教学目标的最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