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路
——那些基层医生的故事
2019-01-14
■ 文 本刊记者
“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健康扶贫是这场战役的主战场,决不让一个人因病致贫、返贫,是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希望。撸起袖子,甩开臂膀,打一场健康扶贫的漂亮仗!”为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全国各地医务人员下到基层,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为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注入活力。在全面推进扶贫工作的过程中,他们写下自己的心声,记录下了这些饱含汗水、凝聚希望的日与夜。
我的巴东手记——刘跃
我是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刘跃,负责2018年下城区驻巴东县健康扶贫工作。被国家列为深度贫困县之一的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是拥有5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8万余人。
我在去巴东之前设想过无数次,那边的妇女同胞需要什么?我可以在那里开展什么?和当地的医务人员和病人接触后,我才感受到当地的医生护士对于知识和技术的推崇向往,大山里的病人对于医术和健康的渴求。他们对于我的珍惜和感恩,让我在巴东的每个日夜心存温暖。
我在巴东遇到一位年轻病人,疤痕子宫半年内再妊娠,情况危重,在她高危流产的这次手术中,整个麻醉过程,她除了怯怯地喊了一声“医生”,就是用她那瘦削的手死死攥着我的手,仿佛用出了全身力气。手术后的健康教育我更是反复强调,直到她能将注意事项复述给我听为止。她对于我是信任,是托付;我对她是责任,是担当。因此直到今天,我都无法忘记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握手!
不仅是技术的扶持,知识的提升,在健康扶贫的过程中,更有与当地同事的协作,对当地病患的真情。医生的价值光谱,是处方良药里的仁慈心肠,也是关怀奉献中的脉脉温情。我愿意褪去城市中的灯红酒绿,只身入巴东一线,让医生的价值光谱在健康扶贫和精神扶贫中闪耀,心怀一片善意,付出一片真心,我的眼里看的是疾病,心中装的是人民。
基层医生的感悟——李才银
还记得2017年第一次给贫困户做体检时的情形。村民多居住在山上,并且大多数贫困户村民由于生病的原因,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由于缺乏健康知识,贫困户个人的卫生状况无法保证,并且他们对扶贫工作不是很了解,我们所询问的问题,他们往往不能理解。然而两年多来,随着健康扶贫工作的大力推进,现在的贫困户精神面貌极好,无论走到哪里,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干净整齐的家庭环境,井然有序的物品摆放。贫困户们看见我们来了,即使隔着很远也会热情地招呼我们。他们会时常同我们聊起生活,谈论起家里的收入及子女学习或外出务工情况,很多贫困户还会给我们讲政策,谈及健康扶贫工作都面露喜悦,表示政府的扶贫政策好,一大批大病患者得到了救治,群众的健康得到了保障。有位老人曾对我们说:“你们真好,时时提醒我们做好疾病预防,就是有一点,不让抽烟喝酒。烟酒跟了我几十年,一喝酒家人就提醒我,医生说了,不让喝酒吸烟!”大家听了以后忍不住笑出声。
看到村民产生积极的变化我真的很高兴,他们不但因我们参与帮扶而提高了认识,改善了身体状况,更看到了我们国家健康扶贫的远期效果。我深信,决胜小康的伟大构想一定能够实现!
家庭签约医生的心声——于献东
自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以来,我以一名最基层的村卫生室责任医生的身份加入到“健康扶贫医疗服务团队”中。
记得在一个寒冷的深夜,我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拿起手机一看,是一位因病致贫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户张树林的电话号码,心里预感到有些不妙。
接通电话时,对面传来患者家属焦急而语无伦次的求助声:“快来我家……”,我让他仔细描述一下情况,他才断断续续地说:“家人头晕的厉害,说话不清晰。”因为这位患者原本就有脑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当时我立刻认为可能有新的病灶形成。于是,我用最快的速度奔赴患者家中,并在仔细的体格检查后,通过由旗、乡、村三级医护人员组成的“微信医疗服务群”帮助家属联系往上级医院转诊。患者平安转诊后,我在回家的路上才感觉到自己没穿棉衣的寒冷。患者经过旗医院系统的检查诊断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并在医生精心的治疗14天后出院。
我在后续的随访时发现,患者借助轻微的外力已经能独立行走,他的言语虽有些笨拙,但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了。家属非常感激地说:“在人力方面有你们这些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的医生帮忙,在经济方面有政府‘两降两提’的资助,病人的病情才得以及时的控制和康复。非常感谢政府的惠民政策,不然对于我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根本就是雪上加霜。”听了家属这番话,又一次让我想起了习主席那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嘱托。
尽管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我们得到了老百姓的一点肯定,但是我们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改善医疗条件,让更多的人“少得病,不得大病”。当然,一个人的力量只是杯水车薪,相信更多的人共同努力让惠民政策真正的“惠民”,一定会做到“奔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