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医生”贺星龙:青春绽放在吕梁山

2019-01-14

青春期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乡亲们村民医生

■ 文 本刊记者

走上乡村医生岗位17年来,贺星龙24小时待命出诊,骑坏了7辆摩托车,跨越陕西、山西两省,永和、大宁、延长三县,行程40多万千米,守护着方圆28个村、4600多名百姓的健康。

位于吕梁山南麓、黄河东岸的山西省大宁县,沟壑纵横、梁峁交错,自古以来就是贫瘠之地。然而,这里却有一位“80后”,他年龄不大,学历不高,名气却很大,曾获“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白求恩奖章”等荣誉称号。他就是“全国最美医生”、山西省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乡村医生贺星龙。

大爱无垠,昭示医者仁心

1996年,贺星龙考上了山西省运城卫校,在缺医少药的农村,他成了全村人的骄傲。然而,由于家境贫困,无力承担学费,贺星龙一度想要放弃自己的学业和梦想。乡亲们听说以后,纷纷主动解囊,为他凑学费。乡亲们的举动让贺星龙默默地下了一个决心:毕业了,我要为乡亲们服务。

2000年,结束实习的贺星龙不顾亲戚、同学的劝阻,一口回绝了留在县医院的工作机会,坚持回到乐堂村。对此,大家都不能理解,但只有贺星龙知道自己为什么坚持这份执念。

在贺星龙回村之前,贫穷落后的乐堂村没有医生,药品和医疗器械也十分匮乏。回到家乡后,贺星龙把自己想开办村卫生室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父亲腾出准备给他娶媳妇用的窑洞,供他开办卫生室,母亲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还卖掉了农作物和家禽,一共凑了960元,作为贺星龙的“创业基金”。拿着这沉甸甸的960元,准备了常用的药物和必备的用品后,贺星龙便开始了他的乡村医生生涯。

刚开始,村民们对贺星龙的医术抱有怀疑的态度,“刚毕业的年轻人,看病能行吗?”直到贺星龙将一个被医院下过三次病危通知书的老人从生死边缘拉回来,他的医术才被村民们认可,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由于村子里的村医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无法为老人和卧床不起的村民提供上门服务,为此,贺星龙专门印刷宣传单,宣传自己可以24小时提供上门服务,并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写在了宣传单上。自此,电话就是病情,病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风里雨里,随叫随到。

最初看病出诊时,由于交通不便,贺星龙只能用扁担挑着沉甸甸的出诊包去看病,扁担一头是常用药,另一头是器械。后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贺星龙曾换过好几种交通工具,扁担、自行车、摩托车。做乡村医生17年来,他一共骑坏了7辆摩托车,用烂了12个行医包。

一心为民,彰显党员公仆情怀

人虽年轻,可贺星龙已有13年党龄。扎根山村,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默默付出,贺星龙不仅具备医务工作者的仁心,还有着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仰和公仆情怀。

作为农村“稀缺”的年轻人,贺星龙是大家的乡村医生,也是留守老人、五保户家庭的儿子。有一年春节,妻子看他穿了6年的衣服实在太旧,就狠心花200元为他买了一件羽绒服。没想到,过年的时候,贺星龙偷偷把衣服送给了村里的五保户老人。贺星龙说:“老人没儿没女,还患有骨髓炎,和我们相比,他更可怜。”

贺星龙在生活起居方面也给村民提供了很多帮助。有的村民家里水管坏了,电视没信号了,手机不会操作了,都会打电话给贺星龙。家里的大事小事,村民也都喜欢找贺星龙商量一下,因为,村民早已把贺星龙当作家人,当作主心骨。

城乡“逆行”,无怨无悔

2003年时,贺星龙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多年不见的同学,生活都很体面,只有他像个“外星人”,衣着简单,面容沧桑。有同学说他死心眼:“当年让你到城里发展,你非要回村当医生,自己受苦不说,你对得起老婆孩子吗?”贺星龙百感交集,无言以对,躲进卫生间哭了,聚会还没结束,他就悄悄离开了。

妻子心疼丈夫,自然明白他的心思。2009年,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贺星龙的妻子陈翠萍费了好大劲在城里谈妥了一间门面房,准备“逼”丈夫进城开诊所,同时方便照顾孩子。可贺星龙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夫妻俩为此吵翻了天。后来,不知是谁把这件事传开了,乡亲们着急了,贺星龙一天就接到了十几个挽留电话。索堤村一位70岁的老奶奶甚至走了6里山路来找他。老人哭着抓住贺星龙的手说:“娃呀,你可不能走啊,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谁来管咱呢?”一旁的陈翠萍见了,抹起了眼泪。她又何尝不理解丈夫呢?村里老人多,离了谁都行,可就是离不了贺星龙这个医生。后来,陈翠萍只好只身去城里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孩子,留贺星龙一个人在村里继续行医,但她一有时间就会回村帮丈夫的忙。

长年劳累和生活不规律,让贺星龙落下了一身病,摔伤擦伤更是家常便饭。但回想起当年从城市到乡村的“逆行”,贺星龙并未后悔:“钱是没挣下,但是能守护4600多个乡亲们的健康,值了!”

编后语:

贺星龙,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甘当基层百姓健康的“守门人”,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他这样弘扬救死扶伤和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的基层卫生的“弄潮儿”,才托起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基层大地开花结果的灿烂曙光,健康扶贫的各项惠民措施才能遍地开花。

猜你喜欢

乡亲们村民医生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最美医生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