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龄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研究
——兼论对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启示
2019-01-14朱子平秦培府
朱子平 刘 鎏 秦培府
(华侨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华侨大学运动科学与健康实验中心,福建 泉州 362021)
基本动作技能(Fundamental Motor Skills,FMS)理论不仅是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用来指导学龄前儿童体育运动的基础理论,FMS能力还被美国、英国等认定为小学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1]。它是指涉及腿、躯干、手臂和头部等身体不同部位参与工作的一种运动模式,被认为是体育竞技、体育游戏、体育比赛户外教育等专项运动和各类复杂体育活动前导运动模式[2]。良好的基本动作技能能够提高儿童未来体育运动参与的自信心,还将为他们未来学习复杂的专项运动技能的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基本动作技看似简单,但它却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发习得[3]。目前的文献表明3-7岁是学习基本动作技能的黄金时期。虽然FMS能力较差的学生仍能在中小学的学习中得到提高,但是由于错过了黄金期,他们会在基本动作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习中遇到困难[4]。
目前我国学龄前儿童体育教学实践中以游戏为主要内容,忽略了动作技能的培养,使得我国学龄前儿童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地位和实际功能并没有在幼儿园阶段得以体现与发挥,这也是导致我国学龄前儿童“肥胖”、“体能低下”、“动作不协调”、“抵抗力差”和“性格懦弱”等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相关研究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幼儿体育、体质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专注于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研究的文章更是凤毛菱角。综上所述,加之我国提升儿童体质,提高青少年运动参与的迫切需求,本研究对西方发达国家学龄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研究的历史发端、影响因素和评价工具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期丰富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理论;促进学者对我国目前幼儿体育教育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为幼儿体育教育的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 研究发端与分类辨析
1967年,美国学者Beisman在研究有节奏伴奏时儿童学习基本技能的效果时第一次提出了基本动作技能这一术语,他将投掷、捕捉、攀爬、平衡、跳跃、跨跳、变向跑、拍球和击打统称为基本动作技能[5]。基本动作技能提出以后,很快就被相关研究人员所认同。但后来由于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都参与到儿童动作发展的研究中,各个领域的学者就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使用了不同的术语来概括相关动作,例如:粗大动作(gross motor)、动作熟练度(motor proficiency)、基本动作技能(fundamental movement / motor skill)、动作能力(motor ability)、动作表现(motor performance)、动作协调能力(motor coordination)等[6]。但却一直没有研究者对基本动作技能本身进行总结归纳。
1975年,美国学者Gallahue在总结前人的研究以后对基本动作技能这个术语进行了剖析,他使用“Fundamental Motor Abilities”这一术语描述相关动作,并将基本动作技能分成了基本移动能力(Fundamental Locomotor Skills)和操纵技能(Fundamental Manipulative Skills)两类[7]。1979年,美国学者Seefeldt, V.在Gallahue研究的基础上将稳定技能(balance/stability skills)从移动技能(locomotor skills)中独立出来,基本动作技能被分为了移动技能、物体操纵技能和姿势控制技能(Postural Control)。但是在2002年以前,研究者们普遍承认Gallahue在1975年提出的二分法,这种分类法也成为了很多研究展开的基础(如Fleishman,Quaintance & Broedling,1984;Burton & Rodgerson,2001;Gallahue & Donnelly,2003)。随着平衡和稳定技能在运动训练实践中被越发重视,2002年,Gallahue在研究不同人群动作发展(Human Motor Development)的过程中支持了Seefeldt, V.的分类方法,将基本动作技能分为了3种不同的类别:移动技能,包括身体的各类移动, 如跑步、跳跃; 对象控制技能,身体操纵物体的技能,如投掷网球、击打固定球;稳定技能,在静止(静态)或移动(动态)中维持身体保持平衡的能力,如单脚站立。在研究中他还特别指出基本动作技能是复杂的运动技能及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础[8]。
2 FMS在人类动作发展中的作用
Clark(2002)在研究人类动作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动作发展之山”模型(图1),他认为基本动作技能相当于体育活动中的基本常识。他按年龄将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划分为基本动作技能形成阶段(1-7岁)和基本动作技能运用阶段(7-12岁)。在第一个阶段,幼儿在此时期应建立一个充分多样的运动技能库, 以便以后学习复杂的专项运动, 为他们以后灵活地适应不同和具体的运动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第二阶段中,儿童在此期间将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灵活适应于不同运动项目和运动环境[9]。
Harter(1999)则从儿童心理层面视角出发提出儿童感知运动胜任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早期(7岁以下)的孩子评估自我运动技能的能力有限,他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运动技能能力,所以他们往往能坚持尝试并最终掌握该项运动技能。而到了中期(7岁以后),孩子们将转向更高层次的认知发展,感知运动胜任能力更接近他们的实际运动能力,他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运动能力接近的体育活动,将对超出了他们的运动能力的体育活动抱有较低热情,甚至拒绝参加体育活动[10]。因此,7岁之前是学习基本动作技能关键期,更是为未来参加体育打下基础的关键期。
图1 “动作发展之山”模型(E.Clark,2002)
虽然Clark与Harter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但是他们的结论基本是一致的,儿童最好在早期(7岁以下)进行基本动作技能学习,这些基本运动的学习是他们未来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如果在幼儿体育教学中出现基本动作技能学习的空缺,将对孩子们在青少年时期的体育运动学习,体育活动参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基本动作技能”在人类动作发展过程中属于运动启蒙及衔接未来体育活动参与的重要位置,承载了人类动作发展过程中基础运动技能的学习任务。
3 影响儿童FMS发展的因素研究
研究人员认为影响儿童FMS发展因素主要分为生物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其中生物体因素包括年龄、体型、健康状况、爱好以及锻炼动机等;环境因素包括教学方法、教师、家庭、社区和文化的期望与支持以及提供的练习机会等[11]。
3.1 生物体因素对于FMS发展的影响
虽然影响基本动作技能学习的生物体因素很多,但是年龄、体型和动机问题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基本动作技能与年龄相关但是不依赖于年龄,因为技能的学习需要足够多的练习时间,Kelly(1989)指出,培养任何一项熟练的基本动作技能都需要至少10小时的高质量教学。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没有特定的发展序列,有的儿童可能掌握的快,而有的儿童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有的儿童能够掌握全部规范动作,而有的儿童则只能掌握部分。但无论掌握的时间和程度如何,教学和训练中都应重点关注小朋友的正确动作模式,以防止坏习惯的养成[12]。体重是反映学龄前儿童体型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儿童FMS学习的重要因素,Okely(2004)和Lubans(2010)的研究都表明,FMS熟练度与儿童体重负相关,正常体重的男、女儿童掌握良好基本动作技能的可能性是超重儿童的2-3倍[13-14]。
儿童锻炼动机是FMS熟练度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Ryan(1985)提出了FMS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认为儿童学习FMS时主要有两种动机,分别是自主动机(即因乐趣等内在原因而从事活动)和受控动机(如因获得奖励或老师鼓励等外在原因而从事活动)[15];Kalaja(2009)的一项研究显示,受控动机与移动技能熟练度显著正相关,自我动机与操纵技能熟练度显著正相关[16]。这在教学方式上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低年龄段的儿童在学习移动性技能时需要教师更多的影响及鼓励,内在动机可能并不能提供他们足够的兴趣参与到练习中;而在操纵性技能学习中恰恰相反,外在的奖励可能并不能使儿童保持足够的热情,教师需要引导儿童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要避免重复机械性的操纵性技能练习,如设置拍球、踢球次数等教学方法。
3.2 环境因素对FMS发展的影响
训练干预是影响FMS发展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这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其中教学方法、教师和外界条件支持又是研究者关注的重中之重。Ignico(1991)在研究能力本位教学对学龄前儿童FMS发展的影响时发现女生在能力本位教学计划中的获益比男生多,训练有素的体育教师在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计划时,有助于提高幼儿园学生的动作技能的表现[17]。McKenzie(1998)支持了他的观点,他通过纵向实验研究发现,体育专家,普通体育老师以及对照组在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儿童改善程度分别为21%,19%和13%,他认为受过培训的体育老师对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儿童FMS学习的外界支撑条件中,社区和家庭是两个最重要的方面。Cliff(2007)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儿童在参加了以社区运动为基础的FMS学习项目后,儿童的运动知觉能力和知觉自我价值感显著增加[18]。而如果在社区运动的基础上再加上家庭的支持和相关饮食计划,那么对提高超重儿童的FMS则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19]。综上所述,儿童FMS熟练度受生物体因素跟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国外学者在开展此类研究时主要通过纵向和横向研究的手段进行,比如在环境因素对FMS影响的研究中,学者普遍采用纵向研究,这样做的好处是能看到变化的转折点及减少其他变量带来的影响;而在生物体因素对FMS影响的研究中,例如体型、健康状况和动机等,学者普遍采用横向研究,这样减少了时间上的消耗,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研究成果。
4 FMS评价工具的研究
FMS评价工具是西方国家用来检查儿童FMS能力水平的评价工具,当前的基本动作技能评价工具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北美国家。随着对评价工具研究的推进,评价方式逐渐从单一的结果导向或过程导向评价发展到运用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的评价方式。Logan等人(2016)对立定跳远、单脚跳和投掷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FMS动作质量和动作结果表现出弱到强的相关性。另外,Logan等人运用3种不同的过程导向评价工具对FMS能力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却得出了未掌握和高度掌握的显著不同的结论[20]。这表明不同的过程导向评价工具在评测学龄前儿童FMS能力时存在差异。而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相对来说是较客观的,如何集中两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建立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的评价工具是未来基本动作技能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目前,在儿童FMS测试上还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目前,在研究中学者最常使用的测试工具是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 TGMD),TGMD测试工具广受研究者欢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它测试的项目包括了一些在各种特定的运动、游戏及其他体育情境中所必须的移动技能和物体操纵技能[21]。
5 对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启示
5.1 借鉴西方幼儿体育教育思想,提高我国基本动作技能学习地位
Harter(1999),Clark(2002)和Gallahue(2007)的研究表明,学龄前阶段是基本动作技能学习的黄金期。错过黄金期他们会在基本动作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习中遇到困难。
我国幼儿体育教育工作中,内容体系较为混乱,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的教学大纲,在实践教学时,不少幼儿园体育课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科学依据或随意性大,未能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安排体育活动内容[22]。如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与游戏内容本末倒置,缺乏技能学习的情况。其实游戏作为孩子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的天性,以游戏为手段的教学方式也是幼儿园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但是游戏的内容应该基于教学目标而设计,让孩子在轻松教学氛围中达到一定的预定教学目标。
在幼儿体育教育内容体系建设方面,西方国家从人类动作发展视角出发,将人类动作发展分成了不同的阶段,并在不同性别、年龄阶段根据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了具体学习及发展要求,主张学龄前儿童应首要发展基本动作技能,学习三类(移动、操作物体、平衡/稳定技能)。并提出不同年龄在各个基本动作技能学习序列要求,如动作整体发展序列中,“踢”的动作学习在 7-8岁能达到成熟动作行为模式;“跑”的学习在4-5岁能达到成熟的动作行为模式[23]。建议参考国际目前较成熟的幼儿体育教育理论,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育、动作发展序列规律进行以动作发展为本位的教学,构建以三大技能(移动、平衡/稳定/操纵物体)为内容,以游戏为载体的教学方式,提高儿童协调性、灵敏性、力量、平衡能力为目标的内容体系。
5.2 加强学龄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训练理念的普及和研究的推进
2014年教育部体质调研数据显示,近25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 我国儿童肥胖率逐年上升,在儿童体能状况和身体活动等各方面无论是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还是和我们的邻居日本、新加坡相比都处于落后状况。基本动作技能教学作为指导幼儿与青少年运动的基础理论已经有30余年的运用和发展历史了,大量研究结果也证明学龄前时期拥有较好的基本动作技能够有效降低儿童肥胖问题,能够有效提升青少年时期的体育运动参与,能够有效降低儿童久坐行为,养成体育习惯,增强体质[24]。然而我国目前对于基本动作技能的研究还较少,以“基本动作技能”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搜索只找到5篇相关的研究。在我国幼儿教育指导大纲中,也未涉及到基本动作技能学习的理念。在家庭教育方面,幼儿体育教育更是薄弱。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支持是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因素之一,建议加强基本动作技能理念的普及。在我国现在的文化氛围中,来自政府层面,从上而下的理论知识科普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知识普及方式。
5.3 编制适合我国儿童的FMS评价工具
目前我国幼儿体质测试以国家体育总局在2003年制定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作为依据,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和素质指标两类,身体形态包括身高、体重;素质测试包括 10 m 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和走平衡木[25]。在测试内容上,它主要以结果导向为评价目标。然而,从教育部《发展指南》提出的幼儿身体发展的“幼儿平衡、力量与耐力、灵敏与协调等的活动能力”的目标来看,这种结果导向评价显然无法做到全面评价这些能力。西方国家由于以FMS教学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在幼儿体测评价中主要集中以过程导向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的好处是可以测试幼儿动作表现的质量,能较准确的评价儿童运动过程的协调、平衡、灵敏等能力。这为今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评测这些指标时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价值。
但是,目前常用的这些评价工具大都以西方人口作为常模所开发出来, 由于东西方文化、种族差异的客观存在, 这些评价量表是否可以直接适用于我们亚洲儿童体质测量上还存疑。此外,国外学者对于FMS评价工具的研制也一直未停下脚步,最近有研究者提出,以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的评价工具可能是未来评价工具的发展方向。建议随着我国基本动作技能教育工作的开展, 我国研究人员在未来编制一个适合我国儿童的FMS能力评价工具。
5.4 基本动作教学的干预建议
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与儿童学习其他文化知识是一样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的学习和记忆,因此教师在学校实践教学中,要注意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让孩子的大脑与运动系统都形成对FMS的记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注意受控动机及自我动机教学策略的调整,减少重复机械式的训练,注重兴趣的培养。此外,家庭和社区对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同样很重要,例如在日常生活和社区活动中的舞蹈、体育游戏和各类体育运动,家长可以在课余时间有意的创造参运动条件,减少孩子久坐时间。课堂、家庭和社区占据儿童大部分的时间,三者间有目的地沟通,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加儿童体育参与时间,提高体育运动趣味性,随着儿童健康水平提高,参与动机的提升又将促进基本动作技能的提升,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良性循环。
6 结语
基本动作技能作为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发达国家指导儿童体育运动的基础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学龄前教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从最早美国学者Beisman的研究开始,关于此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并对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国外学者关于FMS理论的研究中,有几个主题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包括FMS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影响儿童FMS发展的因素和FMS评价工具的编制等。我国随着国民教育观念的提升,儿童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及外界的关注,但在有关儿童体育锻炼的研究却还处于尚不成熟的阶段,关于FMS的研究也尚处于探索萌芽阶段,在我国经济和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开展具有我国特色的,适合于我国文化和儿童身体发展的研究,以丰富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理论,推动FMS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发展。进而为解决我国儿童目前体质连续下滑的危机,增强学龄前儿童体质,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做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