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式
2019-01-14陈筱蓉
陈筱蓉
(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仲莎乡中心小学,西藏林芝 860200)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程,但如果教学方式应用不当,其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思考研究课题,游戏化教学模式就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1 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概述
游戏化教学模式,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教学思路,即教师利用游戏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积极的学习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与投入感,从而获得更多技能与知识,实现学习目标,对于教师而言,游戏化教学将课堂教学重、难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及具体情况相结合,并以娱乐的方式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应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为:(1)游戏化教学目标、内容要明确;(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3)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游戏与教学紧密结合,实现“寓教于乐”。
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结合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游戏
游戏的运用不是随意的,不能仅凭学生们的喜好来选择,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这个核心,有针对性地科学选择游戏,游戏教学要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游戏内容要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内容,游戏形式应该简单丰富,难度适中。比如在“认识键盘”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将字符键与控制键等比喻为几个王国,画出边界线,然后让学生们说出各分区的名称,每个王国都包含了哪些内容,运用这样想象化游戏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印象。再比如在鼠标操作的时候,也可以开展“扫雷”游戏比赛,也能使学生充满兴趣的参与练习,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2.2 结合学生实际合理选择游戏内容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教学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应该结合学生实际,要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真正的理解和接受,营造欢乐活跃的教学氛围。例如对于“键盘输入”内容的教学,很多教师都会选择运用“金山打字通”这个游戏,比赛哪位同学速度的键盘输入最快、最准,给予相应的奖励,但这个游戏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键盘输入基础能力,并且要输入熟练,输入速度较高,这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不太适合,所以教师可以选择“摘苹果”这个打字游戏,要求学生准确输入一些简单的汉字达到对应的游戏任务,这比较符合他们的实际能力。
2.3 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应该通过不断的训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所以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
3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3.1 借助游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在以往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的就是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当时这些文字内容都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既没有学习兴趣,也很难真正的听懂,导致教学效率比较差。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需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关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借助游戏化教学,能够改变以往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例如在讲解“计算的硬件”知识时,对于输入和输出设备的区分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仅通过语言讲解无法使学生深刻认知,所以教师就可以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比如课前准备好几张纸片,上边写好鼠标、键盘、显示器、打印机、U盘等设备名称,在课堂上为大家展示出来,并将这些纸随机贴到不同学生的身上,随后比赛开始,要求学生按照输入和输出设备站好两队,这样的教学就非常具有趣味性,同学们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在游戏中学习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
3.2 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动力
小学生本身就是爱玩好动的,还不具备自主学习意识,他们更喜欢做趣味的游戏,而不是坐在座位上一味的听讲学习,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很关键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比如打字训练是一个教学重点,但对于多数小学生来说,打字训练是非常单一枯燥的,他们不愿意参与其中,即使被动的参与也不会取得好的训练效果。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实施适当的激励措施,比如说:“电脑中有一款很好玩的游戏,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打字训练的任务,就活动了开启游戏的钥匙,可以自由地玩游戏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游戏乐趣的驱动下,学生们就会动力十足,努力完成打字练习,对键盘的运用技术也会更加熟练。
3.3 将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对于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是可以运用到多个教学环节上的,教师应该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包括:第一,借助游戏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一开始就可以为学生介绍游戏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来,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为知识的讲解和整个课堂做好积极的情感铺垫;第二,借助游戏进行知识讲解。针对一些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的方式,将其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游戏娱乐的同时也掌握了新知识;第三,借助游戏检查教学效果。教学内容讲解完成之后,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检测,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不会畏惧老师的检查;第四,运用游戏布置课后作业。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对于课后作业布置也应该是开放式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到指定的游戏学习平台,这样小学生们会积极地去努力完成,并且也能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便捷性。
4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游戏化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关注教学侧重点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这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是说越多越好,如果游戏环节的时间过多,很可能会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完不成预期教学任务。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备课工作,对游戏环节科学设计,合理分配课堂时间,要注重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终止游戏,不能过度依赖游戏,要关注教学侧重点,以教学内容有效传授为根本,切不可本末倒置。
4.2 适度运用游戏,引导学生自我约束
游戏固然趣味性强,但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也有可能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所以游戏教学绝不能助长学生的“游戏瘾”,教师要适度运用游戏,观察学生的游戏参与状态,引导学生自我约束,正确运用游戏,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4.3 游戏要与德育紧密联系
游戏化教学还要与德育教学紧紧联系起来,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电脑使用观、网络道德观等等。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相关知识,还要挖掘出游戏中的德育元素,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良好的品质。
5 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利用“游戏”的先天优势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主动参与性和团队协作精神,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育资源。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结合教学实际,更好地将游戏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