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2019-01-13吕荣彩

祖国 2019年23期
关键词: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吕荣彩

摘要:数学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广泛应用在生活中。为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作为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需深刻认识到有效情景创设的重要性,通过有效情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内化,进而有效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本课题结合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从学生实际、学生好奇心、学生活动、数学学习内容四个方面入手,论述了如何创新有效情景。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情景   创设

近些年来,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给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迎来了春风,一些新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广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得以实践应用,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下,发挥出了既有作用,促进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推动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有效情景的创设,作为新理念的具体实践,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时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主体,以“以人文本”贯彻实施各项教学活动,以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展开深层次剖析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基于学生实际,创设小学数学有效情景

小學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有效情景的创设,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创设有效情景时,需注重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挖掘,组织学生对此问题展开有效思考与探究,鼓励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寻求问题解决途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效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1]。需强调的是教师在创设有效情景时,需展现基本的思路与特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保证所挑选的问题,符合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让学生更具学习兴趣,从而能够让问题更好为教学提供服务。通常情况下,数学教师通过现实生活问题,建立的有效情景,需强调的是这个生活场景的选择,需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不得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同时结合现实生活,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将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全面阐述问题的内涵,问题将会生活化,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自然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3]。

二、基于学生好奇心,创设小学数学有效情景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对于一些新奇的事物,普遍有着较强的好奇心[4]。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需认识到学生好奇心十足的特征,在创设小学数学有效情景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好奇心。基于此,数学教师在创设有效情景时,充分考虑学生好奇心,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创设出一个与生活相关联的有效情景,诸如生活购物等之类的情景,结合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指导学生知识的深层次探究[5]。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借助趣味十足的有效谈话方式进入,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游戏,设置有效情景,具体规则是,一方随意说出两个数,另一方在规定时间内说出两个数的平均数,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只能通过心算,不得借助其他工具辅助计算。待一方说出答案之后,说出数字的一方需要当场验证。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断说出数字,教师总是能够快速、准确说出平均数。数轮游戏结束之后,学生便思考如何才能打败教师。这样一来,学生需要发散思维,积极想出应对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得不进行知识的深层次研究,进而能够促进知识掌握程度的提高。同时,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作用,并在具体的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新知识深层次的探索,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基于学生活动,创设小学数学有效情景

小学生普遍有一个特征,就是好动,热衷于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倘若设置多个教学活动,必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在创设有效情景时,需着重考虑学生活动爱好。同时,学生通过有效的活动,能够在实践中,内化知识,增强知识记忆印象,并且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符合当前新课改理念。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创设小学数学有效情景,可考虑为问题情景增强活动性。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在授课之前,组织学生收集一些易拉罐等物品,让学生在活动中,结合自己划分要求,将收集的物品进行合理分类,并给自己分好类的物品,找出相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应该组织对物品进行外观的观察,并且让学生在班级里自由交流,促进相互之间对物品外形特征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初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物品搭接,促进圆柱深层次的认识。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之间需进行有效合作,才能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在活动中,学生之间需要进行有效交流,就任务如何完成进行有效交流,利于学生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进而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创设小学数学有效情景

小学数学有效情景的创设,需要教师重点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涉及到数学内容,并具有数学思考意义;二是与本课教学目的保持高度一致;三是符合教学设计需求,能够推进数学课堂高效发展。基于这一认识,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之前,需要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并且在授课之前,做好教学设计,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从而在创设有效情景时,才能有的放矢,确保创设的小学数学有效情景,符合数学课堂情景创设的基本要求,真正意义上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夯实基础。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认识角”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想象出的角的基本轮廓,并在纸上描画出来,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角由两条边与一个顶点组合。在学生对角形成一个初步感知之后,数学教师需要拿出两张纸和一个小图钉,刻画出角,结合这一刻画的图形,指导学生认识角的顶点、角的两边,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与指导作用,让学生对角形成一个全方位的认识。这种教学情景,可以促进质量的提高。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景,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有效情景创设的重要性,并基于学生实际、学生好奇心、学生活动、数学学习内容四个方面,创设一个有效情景,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檀同海.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探微——以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08):26-27.

[2]樊祎.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61.

[3]吴建.创设有效情境 加深合作体验——关于小学课堂情境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的研究[J].语文知识,2017,(24):42-44.

[4]杨莲芳.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193.

[5]万小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有效运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117.

(作者单位:遵义市播州区第十五小学)

猜你喜欢

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