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原:95后天才科学家用双层石墨烯为中国发声

2019-01-13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超导体少年班石墨

捣鼓走出来的天才少年

1996年,曹原出生于四川成都,3岁时一家人迁往深圳,他自幼就十分聪明,读小学时,往往老师刚说出题目,他就能喊出答案。他还特别喜欢捣鼓电子产品,经常跑去深圳的电子市场,然后买上一大堆电子原件回家,拆了装,装了拆地去研究电子线路。他特别热衷的就是科技类课外书,一本《科学探索者》,他就前前后后翻了好几遍。

2007年9月,他顺利考上以“超常教育”闻名的深圳耀华实验学校。在这里,他更加“放飞自我”:课桌、椅子、黑板,都没能逃过他的“毒手”,甚至连老师的讲台都被他拆了;而在课堂上经常踊跃发言的他,提出的一些问题,竟然有时让老师都难以回答;他在学校搞个实验室,还在家里弄个实验室,当时做实验所需的硝酸银很贵,也很难买到,他就买来了硝酸,偷偷把妈妈的银镯子放了进去,人工“合成”了硝酸银。这些事惊动了校长,可校长却连连称赞:这孩子是个好苗子,是个天才!并当即决定送他进少年班,接受“超常教育”。

从此,曹原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一个月读完初一,三个月读完初二,不到半年读完初三,2009年9月,才13岁的他就考上了高中!

高中学业繁忙,他仍旧捣鼓个不停,放学回家都10点了,他还要再花1个多小时的时间捣鼓各种化学试剂,这些实验都很折腾人,又有一定的风险,但家人的支持和学校的开明,让他尽情翱翔在科学的天空。

别人都是中学三年,高中三年,而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把初中、高中的课都读完了!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那些日子

2010年,14岁的曹原参加高考,成绩公布,考出了理科669的高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他抢到手,并送他进了驰名中外的、培养未来科研领域领军人物的“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能在这个少年班里面的哪个不是天才?都是经过激烈竞争才能夺得一席之位。群雄环绕,更有一群“可怕”的老师督促着他们,可他,却能“力压群雄,独占鳌头”!

他求知若渴,经常穿梭于各大教授的办公室,一脸认真地去逐一请教,还时时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和教授一起去探讨。

那么多的天才中,唯独他让教授们念念不忘:物理学院丁泽军教授,因教学严谨苛刻,让许多学生“闻风丧胆”,人称“丁老怪”,而偏偏,就他入了“丁老怪”的法眼,一提起他,“丁老怪”就赞赏有加:“很聪明的家伙!计算机物理课程中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章,曹原没花多少时间,也就一个寒假就做完了!”

曾长淦(ɡàn)教授也自豪地说:“这是在我实验室混过的娃,他还发了一篇PRB理论文章,当时就觉得这孩子太厉害了。我实验室出了很多位郭沫若奖,但他在其中还是非常特别。”

“他是如此地令人放心,只要把題目交给他,他一定能做出来!”甚至在某些方面,曾院长还说,自己指导不了曹原。

才气过人者往往恃才傲物,但曹原却非常低调沉稳,不骄不躁,勤学之余他还喜欢天文摄影,他说:“仰望星空总是能让我安静下来。”浩瀚宇宙,璀璨星空,让他始终保持一种平和谨慎的心态。

少年班那些学霸谁都不服谁,只有提起他才会表现得十分钦佩:“真的是怪物啊!”“我们都觉得他可能成为下一个庄小威(第一位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华人科学家),这一点都不言过其实,因为他实在是太强了,就是传说级的人物。”

在麻省理工学院深造的那些日子

曹原非但有当下的荣耀,还有更辽阔的远方。2014年,导师推荐他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他随即奔赴美国麻省理工,攻读博士学位。实验期间,他总能想起中学时的一件小事,当时物理实验课上,老师黄佳堂告诉他,如果谁能在常温状态下,发现一种超导材料,就可能颠覆世界。

年少的曹原对此充满了好奇,继续追问,但老师却不知怎么回答才好,便摸着他的头说:“这是你们这一代人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出来了,就能改变世界。”没想到老师的一句话,成了他念念不忘的“梦想”。

读博四年,他一直潜心研究石墨烯的超导电性,可这项研究,在国际上还没有先例,而他之后的研究成果,成为了能改变全世界的“神操作”!

我们都知道,从发电站到用户的传送过程中,能量传输是肯定会有损耗的,而且损耗量是非常巨大的。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发现,当汞被冷却至绝对零度(-273℃)时,电子可以通行无“阻”,从而将能源损耗降到最低,这个“零电阻状态”被称为“超导电性”,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超导体的存在,昂内斯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但悲剧的是,超导体要在接近绝对零度(-273℃)的环境下,才能显现其近乎0损耗输电的能力,而这其中的材料,冷却成本却高得让人绝望!

之后,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开始了各种试验,去寻找“低成本超导材料”。1980年时,有人发现了铜氧化物,这种材料达到超导状态的最高温度,约为133K(-140℃),但是铜氧化物结构难以调整,无法实现超导机制,在超导体的研究上这只是前进了一小步。

诺贝尔奖获得者Robert B.Laughlin说:物理学家们已经在黑暗(超导研究)中徘徊了30年,试图解开铜氧化物超导的秘密……而今天,我们的这位中国天才少年,就成为了照亮黑暗的那盏明灯!

2017年攻读博士期间,曹原发现了石墨烯中的非常规超导电性,他推测,当叠在一起的两层石墨烯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的时候,材料会发生剧变,有可能实现超导体性能。可当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却遭到诸多物理学家质疑,他们认为,这不过是一个20岁的中国小孩关于世界的美好幻想。但曹原没有被权威质疑的声音击退,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捍卫自己的梦想!

为此他日夜待在实验室,克服了样品无法承受高热等各种极端困难,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后,他依旧信心满满地说:“实验失败是家常便饭,心态平和地对待失败就没什么压力。”“吃一堑长一智,做得多了,慢慢有经验了,自然就攻克了。”

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在一次实验中,奇迹发生了!当他将两层石墨烯旋转到特定的“魔法角度”(1.1°)叠加时,它们可以在零阻力的情况下传导电子,成为超导体!

曹原顿时欣喜若狂,他深知,这绝对是一个改变世界的研究成果。但他仍小心谨慎,又是半年多的的反复实验后,震惊世界的石墨烯传导实验终于成功了!

打破世界107年来超导体魔咒

2018年3月5日,曹原将论文整理后,投给了世界顶级科刊《自然》。紧接着,一个重磅消息瞬间引爆全球,让全世界学者都望尘莫及的《Nature》,竟然一天之内连续刊登了两篇关于石墨烯超导的论文!

此时距离发现超导体已过去足足107年了,世界终于迎来了这个领域的重大突破!

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就是中国人,曹原!而刚拿到这篇研究成果的论文时,《Nature》等不及排版,就先行在网站上刊出,并配以第三篇文章做评述。有网友评价:《Nature》,应该为能刊发曹原团队的文章而感到荣幸不已,甚至都已迫不及待了!

激动的不仅是中国人,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驚呼:“曹原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们能做的太多了!”

就在曹原发表论文之后,短短9个月,石墨烯的初步商业化已经开启。以手机为例,一旦安装石墨烯电池,手机的充电时间将被缩短为16分钟。可以说,曹原的发现,将带动电子消费品飞速发展,未来在能源行业,能为全球省下数千亿资金!

与此同时,无数大学和科研机构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甚至愿意聘请年仅22岁的他为教授。然而曹原做了什么呢?

他在论文轰动世界后,第一时间回到母校中国科技大学!这份来之不易的殊荣,他选择和导师同学一起庆祝!

因为此时距离1978年3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成立刚好40周年,这个轰动全球的研究成果,恰巧成了他回馈给少年班40周年最重磅的厚礼!

面对全世界的赞誉和邀请,他只说了一句简单的话:“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学成以后要回到中国的。”

英雄出少年,作为一个中国人,曹原延续了华夏英才的优秀,也扛起了中华民族的荣耀,他,已是传奇!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培养出的这些好少年,也预示了中国未来的强盛之路!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我们期待,将有越来越多的“曹原”出现,愿他们都不辜负祖国的培养,为中国未来的科技强盛贡献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为曹原,点赞!

猜你喜欢

超导体少年班石墨
橡皮为什么能擦铅笔字?
悬空
“跃进”,光环以外的少年班
少年班“不惑”
“跃进”,光环以外的少年班
浅谈超导及其应用
石墨烯助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石墨烯理疗U型枕
湖南省石墨烯产业基地布局郴州
牛人辈出的少年班再证因材施教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