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邂逅古乐器

2019-01-13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唢呐琵琶白居易

自古以来,诗词和乐器都是风风韵韵,琴瑟和鸣,相得益彰的。作为传统文人墨客,作诗品乐的功力都不可或缺。音乐是文人作诗作词的重要题材,而品读音乐更是诗(词)人们的必修课。今日,鲁小班便带大家领略古人的诗乐雅趣。

听幽兰

白居易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古琴的历史悠久,历代文人多鼓琴,所以留下非常多的诗词歌赋。白居易不一定是弹琴的高手,但绝对是写琴诗的高手,这首《听幽兰》中,白居易知琴,知意,追求“身心俱静好”,就算不自己弹,听别人弹也是很好的。中国人自古有遇“知音”的美好理想,自己弄琴可以遇听琴者为知音,听而不弄者也可以寻弄琴者为知音。

试院闻奚琴作

欧阳修

奚人作琴便马上,弦以双茧绝清壮。

高堂一听风雪寒,坐客低回为凄怆。

深入洞箫抗如歌,众音疑是此最多。

可怜繁手无断续,谁道丝声不如竹。

二胡的前身是奚琴,欧阳修在听了一首乐曲之后发出了“谁道丝声不如竹”的感慨。哪种乐器的音乐好听,不能光看乐器本身,还取决于人的表达。虽然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但是这样总有些偏颇,不能一概而论。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古人写诗喜欢比喻,在这首诗中一连串的比喻表现了李凭的音乐境界。高超的琴技、绚烂的乐音,这首乐曲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啊。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诗歌和箜篌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其实这就是古代版的乐评吧。

琵琶行(节选)

白居易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在我国的诗歌中,与琵琶有关的诗歌最有名的当属白居易的《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精妙比喻将琵琶圆润清越的音色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首《从军行》,也可以看出琵琶与边塞、军事有颇多的联系。想起琵琶的起源,在汉代琵琶又称“批把”,有记载说“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像其鼓时,因以为名也。”从中可以看出,琵琶本是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作“批”,向后挑进称作“把”。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打击乐可以说是音乐史上最早出现的乐器种类,唐代使用的鼓种类繁多,如:铜鼓、节鼓、腰鼓、正鼓、和鼓、齐鼓、担鼓、羯鼓等等,唐边塞诗中常用的鼓是哪一种,已经很难考证了,我们只能从诗人的诗句中去想象唐鼓威风凛凛的气势。

擂鼓,是激励士兵前进的。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冲锋号。《左传》上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作为重要的打击乐器,给乐曲提供了坚实的节奏基础,也增添了更多雄壮的气氛。在“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萧杀寒冷的战情景仿佛在声声鼓击中再现。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最早制作和使用乐钟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

的钟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我们一般说“钟”是一种体积较大,可以悬挂起来,用锤或棒敲击,使其发声的乐器。现在,一般寺庙里都是钟鼓具备,鸣钟击鼓,是寺庙的常态。在《诗经》里也往往是钟鼓连在一起描述。《小雅·鼓钟》就有“鼓钟将将”“鼓钟喈喈”“鼓钟钦钦”的描写。《唐风·山有枢》中有“子有钟鼓,弗鼓弗考”等,都是钟鼓连在一起的。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汉唐以来的石刻、壁画以及墓俑保存了许多吹奏排箫的形象。箫的音色低沉清越,常常作为独奏乐器出现。由于其音色低沉,箫声经常用于表现凄清空旷的气氛心境,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明月夜和箫声相辅相成,组成了一副略带忧郁的画面。

边上闻笳

杜牧

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笳,中国古代北方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出于西北民族地区,汉时传入中原,通常称“胡笳”。最初是卷芦叶为笳,吹以做乐。后在形制上有所变化。将芦叶制成的哨插入管中,于是成为了管制的双簧管乐器。形似荜篥。笳有相当的表现力,刚柔待用,五音迭进。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笛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笛子的音色圆润婉转,整体处于中高音区,常用于演奏欢快明媚的曲风,表达愉快开阔的心境。如同在“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这句诗中,春风的活泼与笛声相得益彰。

李白性格豪爽,喜饮酒。与弹拨相比,吹奏的乐器可能更容易表达丰富的感情,所以李白写笛的诗歌比较多。笛声起,思乡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听到了熟悉的笛声,如同在外地想起自己的故乡,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银河吹笙

李商隐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發,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笙,是我国古代的传统簧管乐器,历史悠久,能奏和声。它,以簧、管配合振动发音。簧片能在簧框内自由振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到夏,商,唐诸代。发展以数根竹簧之管参差插入葫芦之干壳内制成,今云贵边疆的苗,瑶族,仍留用此笙。

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

白居易

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

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

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

落盘珠历历,摇佩玉铮铮,

似劝怀中物,如含林下情。

时移音律改,岂是昔日声。

非琴不是筝!特殊的音色让听者为之惊叹。既可以用描写琵琶的“落盘”来形容,也可以用描写筝的“铮铮”来形容,真是无所不能。阮因为阮咸的名字,让人会联想到这个乐器的性格也许和洒脱不羁的阮咸有一些相似,实际上,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声调,就是对洒脱之人的应和。

朝天子·咏喇叭

(明)王磐

喇叭唢呐,曲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唢呐,曲小腔儿大。一句就将唢呐的特点表现了出来,但这并不是唢呐的性格。这首诗借唢呐来讽刺当权宦官,欺压百姓的景象,以此揭露宦官的罪行。唢呐此时在这帮小丑手里竟然也成了欺压百姓的工具。

猜你喜欢

唢呐琵琶白居易
民族器乐唢呐的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我和我的琵琶
唢呐
唢呐放光芒
夜雪
唢呐(短篇小说)
“琵琶”和“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