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中立德树人的诵读教学策略探析

2019-01-13苏欢饶娟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诵读立德树人高中语文

苏欢 饶娟

【摘要】诵读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立德树人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如今高中的语文课堂很少采用诵读教学,学生缺乏参与度,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得不到体现。因此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诵读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至关重要。

【关键词】诵读;高中语文;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高中正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要怎样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呢?有效的立德树人不是耳提面命,而是润物细无声,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于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时,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诵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读”,深入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情感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发挥诵读的作用呢?综合学术界观点,结合语文名师的理论与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诵读教学措施,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诵读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决定了语文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因此诵读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地位。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责任。诵读能让学生在文本中读出体会,读出情感,读出价值。学生在无形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成为情感内驱力,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诵读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能力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知识无尽而学习能力无价。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与体会。诵读能力的养成让他们对语言文字有着敏锐的感知力,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他们亲身感知到的文化更能触发价值辨别内驱力,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其次是终身发展的需求。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仅体现在口语与写作上,也体现在情感表达上。通过诵读,他们对字词不断尝试,一次次体会,形成独特的语言感知力,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不仅能促进语文学习,还能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可如今高中语文课堂中诵读教学现状如何呢?

二、高中语文课堂中诵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城口县高中语文课堂的了解与观察,不难发现,在高考的重压之下,老师重在传授知识与答题技巧,学生将精力用在对必考诗词的背诵上。在诵读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教师引导较少

部分教师让学生诵读只是活跃课堂氛围,讲现代文只将重点字词句拿出来让学生读,只有讲诗歌时才将读贯穿全文。点名读与小组读或者男女读只能让读的同学更加熟悉课文,教师没有及时给予评价与点拨,学生难以走进文本,更不会对文本中的情感有所体会,达不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二)学生自主性差

学生初读课文时对文本、生难字词不熟悉,所以读时不流畅、不自信。由此可见他们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只关注老师讲的知识点。讲解后再读课文时,他们难以把握情感,读不出感情与韵味。体现出他们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感知不到文本的内涵。

(三)缺乏诵读氛围

因为高中生学习任务重,老师的课堂重点就是讲授知识,而学生缺乏诵读氛围,没有养成诵读的习惯和能力,整堂课很难将诵读教学实施下去。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能真正体会到情感,也不能从内心延伸出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诵读在高中语文课堂中难以实施,学生难以把握到文本的精髓,语文就达不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了将诵读这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语文课堂中,本人综合学术界观点,参考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挖掘诵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三、高中语文立德树人的诵读教学策略

带着名师课例的启发,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尊重其自主性,在皮亚杰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理论指导下,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高中语文立德树人的诵读教学策略探索。

(一)营造诵读氛围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提倡遵循学生的本性,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展。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与能动性。不同的文体与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情感色彩,教师要营造与情感相适应的环境,让学生放松,走进文本,静下心读文本。此外,这种氛围的营造能让语文课更加轻松,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上《荷塘月色》这一课时,学生初读文本时给学生播放清雅幽静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去探索发现。此时学生自由读,可以默读可以读出声。这个环节给学生解决生字词问题的时间,对文章有大概的了解,便于后面对学生情感上的引导。

(二)读出节奏神韵

朱光潜先生曾经指出:“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在学生初步阅读之后,教师趁机提出关键问题,驱动学生再入文本思考。学生找到关键句段时,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如果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给予点拨再读,直到读出味道。

肖培东老师在上《沙之书》这一课时,学生概括了文章之后,他提问:“这是一本怎样的书?”这就促使学生再次进入文本寻找相关句子,来说明这是一本有着何种特点的书,并且在学生读之后纠正读音与节奏。在学生读到两个人的对话轻描淡写时,肖老师提示学生通过语言应该表达出神秘的感觉,引导学生读出韵味,并且还与学生互读。此时,不仅达到了诵读的效果,也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了情感。

(三)读出情感价值

传授知识不是目的,立德树人是根本目标。所以,在诵读教学时,不仅要读出文本的情感,更要走进情感氛围之中,得到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所启发。

肖培东老师在诵读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他在上《山羊兹拉特》一课时,山羊与主人对话的“咩”,让学生根据主人的话语,即兴说出山羊所要表达的,将“咩”读出不同的味道。这里就触发了学生的大脑思考,也进入山羊这个角色去体验,让学生感同身受。通过不同的“咩”让学生体会情感变化。最后他说主人的话:“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三天三夜吗?”学生异口同声:“记得。”肖老师:“记得!我們永远记得!也希望同学们把这声‘咩,装在我们心中,走向我们人生最温暖的时段。”至此,他没有告诉学生动物与人之间有如此真挚的情感,人与人也应该追求真善美这样的话。但他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诵读,把价值观的种子埋在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通过诵读教学不仅能将文本内涵挖掘到位,更重要的是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感,得到自己的独特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诵读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2]高时良.学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杨学清.让语文课堂充满琅琅书声——探索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的体会[J].时代文学:上半月,2006(1).

[5]王随格.重塑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J].语文教学之友,2016(3).

[6]安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思想[J].青海教育,2015(7).

[7]刘德凯.继承传统的诵读教学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6(9).

[8]李兴彪.个性化经典诵读助力学生德育教育[J].文教资料,2019(7).

[9]张冬菊.语文新课标视野下中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诵读立德树人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