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企业信用风险预警管理
2019-01-13王美乐
王美乐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国际国内经济多变的复杂环境中,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全球外汇市场美元正处于强势,黄金价格持续走高,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劳动力成本高。我国经济正面临产业转型带来的波动,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经营困难,其中也涵盖了一些实力较强的上市公司。自从2018年我国多起上市公司爆发的债务危机,给社会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如何认识我国新常态经济特征,分析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因素,做到未雨绸缪,建立企业风险预警机制逐步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经济课题。
一、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特征分析
1.新经济常态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中高速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2018年我国的GDP增长速度仍然达到6.6%,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保持在6%以上的水平。我国经济虽然处于结构转型阶段,但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稳步发展,各项改革措施实施落地,社会经济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为6.4%,预计2019年我国经济增速也将保持在6.3%左右,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态势。第一产业2019年第一季度增速为2.7%,第二产业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为6.1%,第三产业第一季度增速为7%,产业机构保持合理的增长态势。
2.去杠杆政策推动我国传统经济升级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实施并逐步推进,经过了去杠杆、稳杠杆及结构性去杠杆三步骤。结构性的去杠杆势必对一些传统行业的流动性带来影响,尤其是对杠杆率较高行业,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带来的影响尤为明显。从当前债务危机爆发的案例分析发现,既有中小企业,也有上市公司。既有传统的制造企业,也有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涵盖民营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经营发展需要依靠信息、技术和知识等新生产要素,不断创新来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强,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环境更加复杂,竞争区域不再局限于国内,国际竞争逐渐升温。我国企业只有打造新型的商业模式,加快科研、技术、人才、制度等方面的投入,才能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3.国际国内的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多变。美国政府挑起的全球贸易争端持续发酵,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升温。持续的中美经济贸易战给企业的经营环境带来不可预测因素增加,导致原材料成本增加,商品的进出口价格上升,汇率波动大。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美国对我国出口企业加征关税,也会对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造成重大影响。关税及汇率造成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升高,将带动整个加征关税产业链的成本增加,并最终转嫁给消费者。中美贸易战不仅对两国经济带来实质性影响,更对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对未来的生产经营及消费预期影响更为明显。
二、新常态下企业信用风险分析
1.政策风险。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下,国家会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调整和改变相应的经济政策,从而对企业的经营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当前我国以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环保等政策手段为抓手,推进促转型、调结构经济改革。首先,企业面对货币政策风险。货币政策作为一国主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对经济的影响尤为明显。当前我国推进经济转型的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势必伴随经济短期下行的压力。在施行去杠杆的货币政策过程中,利率水平的高低,汇率的变动,贷款政策的松紧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影响,尤其是对负债率比较高的行业和企业影响更大。其次,企业需要面对税收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我国以降低企业税费为目的,企业增值税改革对大多数的企业都会带来利好,但对少数高污染、高消耗的行业和企业却产生较大影响。再其次,我国当前日趋严格环保政策对一些行业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政策性风险。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强调我国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性。中央和各地逐步加大环保的排查和管制,加强环境监管,并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度,通过立法来加大环保违约成本,给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政策性风险。
2.流动性风险。当前,我国发生信用风险的企业,主要是企业所引发的流动性风险。首先,当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状况陷入困境,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资金回笼困难,企业的偿付能力低。其次,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未能形成有效的现金流,财务预算不科学,甚至少数上市公司现金管理制度混乱。再其次,企业负债率高。资产负债率高影响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如果通过运用流动负债支持长期资产,短债长投,短期负债要在一年内偿付,一旦现金流量不足,便会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最后,企业的担保承诺类业务使企业面临巨大风险。债务担保所形成的所有负债,企业所担保的债务的数额较大,如果企业一旦需要承担到期债务的连带责任,就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债务危机,爆发流动风险。
3.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兴产业层出不穷。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兴产业的兴起,使得行业转型速度不断加快。新兴产业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企业带来机遇,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管理风险。首先,企业战略上的扩张,尤其是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过程中,面临决策风险。其次,新技术新材料带来研发及原材料成本的增加,技术变革给企业带来生产风险。再其次,新兴的电子商务带来的营销风险,新零售理念的出现,对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供应链的变革,需要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随之提升,在这过程中伴随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
三、企業信用预警管理措施
1.企业练好内功。新常态下我国企业关注全球的经济形势,把握最新的经济动态,把握前沿科技发展趋势。企业通过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制定适应自身的企业发展战略。寻找与企业匹配的商业模式,扬长避短,调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当前全球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需通过不断创新,运用前沿科技技术适应市场环境。通过运用AI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在新材料、新零售、人工智能、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中占得先机。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价值链,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盈利模式。客观科学地制定企业战略,进行组织变革,打造全球化的管理团队,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积极加入互联网+、新零售等前沿产业,进行营销体系创新。
2.设立信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未设立信用管理部门,缺乏信用管理人才。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专业的信用管理部门,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分析,培养风险管理人员。通过对经营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防范控制企业信用风险,以此降低和控制企业经营管理风险。销售和财务部门是作为当前国内企业履行部分信用管理职能的两个部门,企业可通过整合两个部门的方式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培养信用管理人才,从事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
3.充分运用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当前都在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为企业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提供保障。企业充分利用各种信用平台,建立中小企业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制定统一、规范的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制度。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收集、处理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统计、海关、质检、公安等不同部门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平台,构建企业自身的征信体系,建设企业客户征信数据库。政府部门逐步建立的以信息发布、信息共享信用管理体系与信息平台,企业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网络化,以方便快捷获得自身需要的信用信息。当前我国逐渐涌现出专业的信用管理咨询公司、信用调查机构、信用评估机构及信用担保公司,尤其是信用大数据分析公司的出现,为企业进行信用信息的分析、加工、处理提供了专业的信用管理技术和工具,为企业信用风险預警管理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指导。
4.大力发展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支撑的信用风险预警技术。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兴起,依靠AI技术手段,使得当前我国的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各行各业兴起利用大数据分析和运用方兴未艾。运用大数据技术来进行企业信用风险预警分析,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的效率。充分利用基于大数据构建的风险预警系统,对授信客户的信息采集、分析、评价,对目标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在构建风险预警系统的过程中,不断与工商、税务、法院等公共行政机构密切合作,同时专业征信机构、信用评估机构、电商平台等市场化的信用主体进行交流,夯实大数据信息系统。
5.建立企业预警指标体系,构建预警模型。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需要海量的信用信息为支撑,在企业信息风险管理过程中不断收集和积累目标群体的信用信息,运用数理统计工具构建一套适应自身行业的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借鉴国内外已有的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成果和经验,与专业的外部信用机构合作,通过整合内外部数据,构建与企业相匹配的风险预警模型。运用风险预警模型,对企业面临信用风险指标进行动态分析,得出量化的科学的信用风险预警结论,以此指导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做到未雨绸缪。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