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及对策
2019-01-13余敏
余敏
从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开始,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非常重视,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因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这充分体现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上升到了全新高度。
一、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1.意识形态及其理论释义。“意识形态”一词源自于西方,产生在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出现之初更倾向于是一个哲学概念,法文、德文、英文中的该词汇在汉译中一般都译为“意识形态”、“观念形态”或“思想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非常关注,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关注从本质来说停留在哲学的理论层面。列宁对意识形态工作确立为政党工作内容起了关键作用,他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后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意识形态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完善。同时,列宁还在具体实践中完成了将意识形态从一个理论概念衍变成为政党的一项具体工作内容,并且最早提出了要加强意识形态制度建设。
2.意识形态工作及其作用。①意识形态工作的内涵。从不同的视角对意识形态工作定义的概括有些许的区别,本文是从意识形态的主体、途径、目的的角度进行界定。意识形态工作是指某一个政党(阶级、群体),通过一系列意识形态的构建、传播、解释、推广,把自身的政治主张转化为现实,传播到社会大众当中,在实践当中实现贯彻自己的意图和宗旨的活动。中国共产党一直很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因为高度重视、善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维护意识形态工作的安全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与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工作,曾使用过“宣传工作”、“政治宣传”、“教育宣传”、“鼓动工作”、“宣传鼓动工作”等称谓。现在所说的“意识形态工作”,是泛指一切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工作,包括对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和对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②意识形态工作的作用。意识形态工作有着其独特的机理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a.辩护作用。即在政治活动中,意识形态可以通过论证现实的合理性来维护现实、解释现实的不合理性来改变现实。其改变现实的主要途径是运用辩护的结果来影响具体政策,从而改变现实社会走向。b.批判作用。即针对对立思潮和思想体系挑战的针锋相对,这是意识形态内在强大的主动性功能。c.引导作用。也就是通过非强制力的渠道实现引导社会、动员大众的目的。d.整合作用。即通过意识形态去处理政党(群体、阶层)内部、与其他各群体、阶层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在超出具体利益诉求之上形成思想层面的统一性。e.认同作用。即通过调节意识形态内容的生产和分配,尽可能让社会大众认同政党的价值主张、纲领,实现执政的合法性及稳定性。
二、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
1.价值理念互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带来挑战意识形态领域一直被称作没有硝烟的战场。所谓没有硝烟在于冲突的隐蔽性,而所谓战场就在于冲突的残酷性。西方国家在冷战结束之后,从未放松过把自身的意识形态内容进行传播推广的努力。尽管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体系有其本质的缺陷性和虚伪性,但由于裹挟其进行渗透的是西方国家目前在经济发展现状的表层优势,以至于有一部分人用理想中的民主概念来关照中国的现实,进行批评、指责。同时,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多样性也就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判断造成干扰。
2.工作能力不足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解释带来挑战。①意识形态工作构建力的不足。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构建既需要尊重本国本地区的历史特点,也需要一定程度结合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共识,更需要反映出执政党自身的价值取向。我国由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了较为曲折的探索过程,直到21世纪之初才开始系统性地进行意识形态构建工作。目前,无论是从构建的力度还是深度都未能准确实现上述目标。②解释权不足带来的挑战。意识形态交锋首先是关于现实生活“解释权”的较量。从认知——解释层面来看,还做不到用通俗化、大众化、生活化的语言诠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内容上也没有完全成为人民群众“生活逻辑”的真实表达;另一方面,针对价值理念互动之下多种思潮对社会问题做出的多种质疑挑战进行的回应性解释较为乏力,也没有能够建构起回应意识形态挑战的各种机制和方法。③引领力不足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是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在解释层面缺乏丰富的形式和产品,甚至出现学科建设中“失语”、教材内容中“失踪”、学术论坛上“失声”、文化传播中“失魂”。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引领能力弱化的现象较为明显。
3.渠道更新变化的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控制能力带来挑战。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打破了过去政党和政府垄断信息发布的局面,尤其是意识形态的对立方利用自身的科学技术优势,在新兴传播推广领域进行渗透,最深层的影响就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渠道控制能力被削弱。
三、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途径
1.以强化工作责任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明确要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要切实履行好各级党委(党组)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工作责任制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各项工作的成功经验之一,对于意识形态责任由于其主体责任是一项集体责任,也就是有各级党委(党组)来承担,因此落实责任就必须由各级党委(党组)把责任进行再分解,再明确。第一,以促进履责来促进落实。要向组织成员明确责任归属。明确尽管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是集体责任,而且要明确意识形态责任通常会贯穿与业务工作之中,除主体责任之外还有首要责任、主要责任和直接责任。一旦出现责任事件,所有责任人都要承担相应责任,由此必须特别重视工作职责的日常履行。第二,以促进问责来促进落实。近年,中国共产党加大了治党规范化的力度,并将党内工作开展纳入了依法治国的范畴。在党内法规体系日渐完善的趋势下,首先必须严格执行现有问责的途径和要求,其次必须进一步将意识形态工作的问责内容具体化。中共中央最近几年陆续出台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以及《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其中《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突出的强调要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并且对于各级党委(党组)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责任、意识形态阵地范围等内容进行了明确。同时,更加具体地明确了总体要求、责任要求、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再次强调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各级党委(党组)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尤其是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另外,还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党组)组织部门把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纳入干部的各項考核,为此专门提出了一些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这些举措标志着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始全面实施。
2.以加大主动作为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既然意识形态工作是政党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在当前相对较为复杂的工作背景和形势之下应该把握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①主动梳理现有工作中的短板不足,正确的分析研判自我工作能力和现状。②主动加大意识形态工作的推进力度。在组织内部形成思想上的压力,进而形成行动上的推动力。③主动应对工作中的挑战考验。尤其对于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价值互动必须积极应对,同时不断提升应对的底气和能力。
3.以提升创新能力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①加强领导能力。通过完善构建执政党对意识形态的构建、解释、传播、推广各环节的组织领导体系来实现政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通过利用好各种渠道平台、手段方法来做好事前的引导工作、疏导工作。形成既符合意识形态理论特点,又符合政党要求的工作效果,用实际工作的有效推动强化领导力。②创新工作形式。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必须特别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要针对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积极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主流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各种舆论场。③强化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中国共产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是针对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传播、推广途径的新变化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迫切的要求。所以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政治权威实现对互联网意识形态一定程度的掌控和引领,实现思想上的领导;另一方面涉及互联网的问题必须用互联网思维去解决,要培养具备专业能力的工作队伍及时应对和处理问题,实现能力上的领导。
(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