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标准的《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9-01-13李爱梅

祖国 2019年23期
关键词:职业标准课程改革

李爱梅

摘要: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领域新技术及新理念的不断更新,使得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如何对接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已成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基于职业标准的课程改革是必然趋势,本文研究了物流核心课程《配送作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与探讨了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及实施方法和意见,对物流相关课程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业标准   职业教育改革   课程改革

一、《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互联网及电商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配送行业不断向复杂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在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物流及相关岗位的职业标准也在不断变化调整,那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做到与行业、企业相融合,已成为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教育教学标准,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指明了方向。

本文结合作者《配送作业管理》教学经验及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作业规范为标准,以岗位任务为驱动,以作业流程为模块,研究了《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二、《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改革实施

(一)明确课程定位及教学目的

《配送作业管理》 是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围绕配送作业的业务流程,依次介绍配送中心的认知、订单作业、拣货作业、流通加工、送货作业、补货、退货及配送作业绩效评价等知识点,涵盖了物流出入库实操、配送中心规划布局、配送路线优化、客户服务等诸多知识点,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能课。

从职业能力的标准出发,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具备面向制造企业、零售企业、消费者等客户提供配送服务的物流配送企业(或企业的配送部门)的基层操作管理人员(如验货员、理货员、拣货员、配货员、送货员、信息员等)岗位职责中所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与管理技能。并且要充分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单一或综合的配送作业任务,并对完成的任务的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二)《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改革思路

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对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根据物流配送领域的工作内容与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将课程内容分解成七个教学模块,以各个能力训练模块为载体,模块之间通过业务内容相关联,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为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每一个模块的教学主题都结合企业工作实际设计,学生在学习和实操过程中更有针对性,通过模拟工作场景,学生以小组形式分角色完成工作内容,充分体现岗位协同的综合能力要求,增加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深化文化素养、物流技术和综合技能学习与训练。

(三)《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通过对《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从配送业务的职业标准出发,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配送作业的七大教学主题,每个教学主题(模块)包括不同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可以以知识点讲授和实操两种形式展现。

知识点的讲授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以微课或布置任务的形式将基础知识点发布到学习平台(如超星学习通)上,供学生预习,课中将理论与实操的讲解贯穿到每个学习任务中,课后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总结,作为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实操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着重学生配送岗位实操技能与综合技能的提升。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将配送作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细分

①客户订单处理能力

②拣选、加工、包装作业组织能力

③优化配送路线,积载车辆及送货能力

④合理组织补货能力

⑤合理组织退货能力

⑥配送作业绩效评价能力

(2)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如下模块

①配送作业认知

教学内容:配送及配送中心基本常识及配送业务基本流程介绍。

教学设计:通过视频介绍、动画演示等手段,认识配送的概念及类型等,从而理解配送对经济运行的重要性。以配送中心作为载体,整体认识典型配送工作的全过程,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②订单管理

教学内容:包括接受订单、客户信用确认、订单形态确认、建立客户档案、存货查询和存货分配处理等。

教學要求:利用课程资源,对订单进行分析和处理。

教学实训:订单处理实训及订单处理优化实训

③拣货作业管理

教学内容:包括拣货的概念、拣货方法选择、拣货路径规划、拣货作业计划、拣货作业基本原则、拣货作业区域规划、拣货作业信息传递、拣货作业流程优化以及拣货技术。

教学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业务要求,选择正确的作业信息传递方式、合适的拣货设备、合适的拣货单位,按照拣货作业流程操作,制定拣货作业计划并实施计划。

教学实训:摘果法与播种法操作实训

④流通加工

教学内容:流通加工的形式、典型流通加工的工时计算、流通加工的作业排序、包装技术、流通加工的合理化等。

教学要求:在了解流通加工的类型、作用、技术等的基础上,能够针对具体的加工任务组织安排工作,能对流通加工任务进行排序。

教学实训:合理组织分配流通加工任务

⑤送货作业管理

教学内容:包括配送线路设计、车辆积载等。

教学要求:掌握路线优化、调度积载等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优化设计配送线路,能够正确完成车辆配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实训:配送线路优化设计实训、车辆配载实训

⑥补货及退货作业管理

教学内容:补货及退货原则,补货方式,补货及退货作业流程知识及作业方法。

教学要求:能利用模拟实训,完成手工补货流程操作;能利用模拟实训,完成退货操作。

教学实训:补货作业实训、退货作业实训

⑦配送作业绩效评价

教学内容:配送作业绩效的指标体系及配送作业绩效的评价分析。

教学要求:能够利用基本的指标评价部分配送工作的绩效。

教学实训:订单作业绩效评价、拣货作业绩效评价

以上模块的教学实训可采用虚拟模拟实训如VR或Flash游戏和学生分组手动实操两种形式开展。

(3) 教学考核与评价

教学评价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体现形式,遵循知识、技能和素质、能力形成的客观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利用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核方案如下:

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结果考核(期末测试)两部份。其中过程考核占50%,结果考核占50%。

过程考核包括考勤(超星学习通等学习平台的学生签到率)、课堂表现及配送实操技能等三部分,期中技能考核包括储配方案设计和配送实操两个部分,也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模拟工作场景,根据案例资料,学生分组或单独完成某项作业任务,并根据配送工作环节,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

三、《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改革实施建议

(一)教师队伍建设

《配送作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团队应该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组成。为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學理论与岗位实践能力,校内专任教师可通过学期内下企业在岗实践的方式学习企业最新的技术及理论,可将教师在企业实践学习时间折算为教师在校教学课时,提高教师下企业学习的积极性。校外兼职教师可由企业一线配送作业岗位的实操人员担任,以讲座,录制岗位实操视频,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

(二)课程资源建设

配送作业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更新速度快,传统的教材及实训室都无法做到及时更新知识点和实操模块。在课程资源库建设方面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知识库的更新,可通过录制微课及flash动画等方式将更新的碎片化知识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其中实操部分的视频可以由企业一线实操人员录制,由校内教师归纳整合,既可以做到实时更新知识点、对接企业岗位标准,又能降低投入成本。

二是实训模块的更新,可引入虚拟现实技术(VR),既能实现逼真的实训场景,又解决了学校资金短缺或实训场地有限无法建立真实实训中心的难题。

(三)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模式有两个方向:一是面向商贸流通企业的配送中心、专业配送企业等开展教科研、学生顶岗实习等方面的合作。二是与物流科技及设备等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理实一体”的教学产品,充实教学资源,辅助课堂教学。

四、结语

配送是物流的缩影,它几乎包含了物流的所有功能,配送作业的水平反应了物流的处理能力,本文以《配送作业管理》这门课程为对象,研究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案,目的是能为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之路提供探索的方向,由此推动构建基于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物流行业企业需求,服务地方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向华.微课设计与高职《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融合研究[J].物流科技,2015,(02):143-145.

[2]李朝敏.产教融合视角下的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物流科技,2016,(01):153-156.

[3]沈文天.配送作业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系)

猜你喜欢

职业标准课程改革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途径分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
基于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