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的有效路径

2019-01-13李秋红

祖国 2019年23期
关键词: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初中

李秋红

摘要: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德育教育应该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涯相伴的一种教育。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不能单纯的从学习成绩方面来看,而是应该从德智体美劳这些方面全面来看。在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中,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正好是其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形成的品德和价值观对学生的一生都大有影响。因此,作为初中生的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断学习探究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德育教育   初中   班主任   有效渗透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树人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二是立德,即让初中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所谓优秀的道德品质就是让学生拥有正确的道德认知,道德准绳,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那么如何让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这是初中班主任工作探索中的一个重点。

一、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努力增加学生和社会的社会接触,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初中生因为自身的社会经验还比较缺乏,其大部分的社会信息都来源于网络,这就导致了网络媒体发布什么信息学生往往就接受到什么信息,对于信息的真伪和信息的质量并没有自己的判断。但是这些不辨真伪的信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将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1]。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接收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增加这些学生和社会的接触面,形成学生对社会事件的正确认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第二,班主任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让学生培养出自信的人格。初中生正是出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学生年纪的增加和心理的成熟,学生会逐步的进入青春成长阶段。在青春期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形成阶段需要更多的来自外界的认同,尤其是来自家长和教师的鼓励,这个时候班主任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理解,最好是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善意和关怀,通过这种方法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把自身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向班主任反映咨询,这样班主任就能够实时对学生进行交流,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

初中阶段也是学生的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很多时候学生会出现学习状态不佳,早恋等青春期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不应该一味的对学生打骂,而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进而开导学生。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不要让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此外,在学生学习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之后不要吝啬对于学生的夸奖,对于学生大加鼓励,并且要跟家长积极沟通,让家长也学会这种表扬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受到重视,促进学生自信心态的培养。

二、关注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培养道德情感的关键时期,而班主任作为初中生教育的关键性人物,肩负着对于学生的道德情感的责任和义务。道德情感对于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中介作用。良好的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道德信念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在学生的主体道德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道德信念不单单是指某种心理成分,更是深刻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有机统一。作为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道德信念还是个人道德目标追求的内在驱动力,这种道德信念在人的道德情感构成中处于中心环节。基于道德信念的这种作用,它自然应该成为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工作实施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背诵一些名言警句,或者组织学生讲一些爱国主义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把这些格言中的内容渗透到自己的言行中,让这些警句不断的激励自己。学生还可以选择一位名人作为自己的榜样,用他们的具体事例激励自己的发展进步。在这些活动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学生自身的主体性。

三、班主任应该适应时代发展,转变德育工作观念

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在无形中指导着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简单来说,德育观念指的就是人们长期持有的教育目的和对于教育目的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当前,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当前有70%的班主任认为德育工作在初中阶段开展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头脑中长期以来养成的“重视智力因素的教育,而轻视德育”的教育观念的影响[3]。所以,要想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最根本的就是转变当前班主任的教育观念。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优秀的人才应该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的重视智力,轻视体育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班主任应该注意时代的发展,对于德育教育要有明晰的认识,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德育教育在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要有正确的判断。在职业道德方面和德育责任和观念方面要把坚定的信念作为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对于现代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理念要重视和学习。让初中班主任自身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当好一个好老师,好班主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把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应该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培养。道德本身的源泉就是社会生活,其作用的发挥之处也是社会生活,所以良好的德育观念的培养必须要在整个社会上建立起系统的、多层次的德育网络。而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的配合各方面,让整个社会形成合力,共同为德育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班主任要加强对于班级的文化建设

如果一个班级中建设了良好的班级文化,那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会十分的顺利。良好的班级文化包括,树立学生班级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班级中积极的竞争氛围等,这些要素对于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都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故此,在初中阶段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4]。第一,班主任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全局观念和合理策划的思想,能够把班级工作安排的协调合理,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班级文化的建设一定要能够体现出来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一个好的班级环境能让学生在享受中学习,对于学生情操的培养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意义远不止于此。首先,良好的班级文化中包括班级集体精神,集体精神的培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班主任可以通过一些班级集体活动来加强班级集体精神,如拔河比赛、足球比赛等。在这些集体赛事中,要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力量,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把自身的荣辱与班级荣辱联系起来。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尤其要避免小团体的出现,坚决杜绝个人主义的滋生。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还可以把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当中,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获得道德感染,从而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观念。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选择几个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树立班级中的优秀榜样,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五、注重日常工作中的平等意识

一个好的初中班主任应该时刻保持着一个对所有学生平等的心态。在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尤其要重视这种平等心态的渗透。对待班级中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到平等对待[5]。在班级中,可能存在一些因为家庭因素或者自身的生理缺陷而极度自卑的学生,在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时,如果班主任也存在歧视心理,那么将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对于学生一生都造成很大的阴影。如果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感受到教师的一视同仁,那么那些心理敏感的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无论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都能放下架子,积极的融入到班级建设当中。这样那些学习成绩差,心理敏感的学生就会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对于这些学生日后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作用。

六、结语

初中阶段德育教育的开展对于初中生日后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故此,作为初中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注意切实的贯彻落实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在初中阶段,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三观,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教育管理者应该把学生作为教育管理的主体,以真情打动学生,把班里的文化建设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载体,从而提高德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丽娟.刍议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17,(45):135-135.

[2]陈博文.浅谈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汉字文化,2018,(09):106-107.

[3]宋西珍.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路径[J].中华少年,2018,(13):82-82.

[4]侯麗丽.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开展德育渗透[J].神州,2017,(29):203-203.

[5]佚名.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A]// 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8.

(作者单位:山东邹城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初中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