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构建策略初探
2019-01-13习海月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推行,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更着重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核心素养。在小學数学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同样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这有利于他们长远的学习和发展。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为将来学习更深奥的数学知识做铺垫,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大有裨益。在充分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和内涵之后,结合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探讨提升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特质与构建
数学课程的核心素质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关系到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学习本质和能力。核心素质的内涵和特质具有发展性、实践性和基础性特点,教师要把握好这些特点,有利于优化数学的教学理念,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可以从数学的人文、意识和思维三方面来概括分析[1]。首先,数学人文是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追求数学的美感,渴望与数学交流。具体而言,学生对数学有强烈的学习动机,遇到数学的困难也不会逃避,而是在头脑中时常分析数学问题寻找答案。坚持数学严谨、科学的原则,通过阅读和理解数学语言,了解数学结构的技术美感。例如,了解数学的对称美,在小学数学中,对称的几何图形随处可见: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圆形、圆柱体等都是代表性的对称结构。联系生活中的事物也有类似的结构,如纷飞的蝴蝶、高悬的灯笼、婚庆的“囍”字,无一不体现着数学的美感。其次,数学意识则是体现学生的空间、符号意识,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的角度解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能进行智力拓展训练。最后,数学思维的形成,帮助学生解决抽象问题,增强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运用数学思维,将较复杂的问题,通过推理转化为熟悉的知识,也可以把生活中难题简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计算分析快速解决。例如,有一个人带着猫、鸡、米过河,船除需要人划外,至少能载猫、鸡、米三者之一,而当人不在场时猫要吃鸡,鸡要吃米。试设计一个安全过河方案,并使渡船次数尽量减少。合理的方案是,先带鸡过去,空手回来;再带猫过去,带鸡回来;然后带米过去,空手回来,最后带鸡过去。这种趣味的数学题,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推理能力,使数学变得生活化。
二、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变化较快,对知识的需求量大,思维也较为灵活。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客观规律,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知识的探索[2]。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大程度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学生独立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想象力,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增强数学的实践应用能力。从另一角度来说,数学学习的基础也就是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果抛开核心素养,只是对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理解和运用,那么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无法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中蕴含的道理。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觉生活中的数学,学会使用数学理解客观的事物现象。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准确的数学计算习惯,与自身素质的培养相辅相成。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够更加理性从容地思考,能够以小见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生活习惯,为重大抉择时增加自信心,为漫长人生道路铺设基石。
三、构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增强学生的数学敏感度
大部分情况下,对于数学知识敏感度较高的学生,学习成绩更为优异。在各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运算始终是其最重要的一块体系,那么我们必须重视数字,重视数字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在平时的习惯中,时间观念是最锻炼人数字敏感度的一种方式,往往有时间观念的人能很容易的想到数字之间的联系,而且会将学生培养成不虚度光阴,守时、守信用的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和生活中,注意培养自身的数学敏感度,对于核心素质的培养很有帮助。例如,在课堂中对一些特殊知识的记忆,数的平方、100以内的质数、九宫格数字的和。通过对这些数字的运算和记忆,可以提高对数学题的解决速度。在生活中,学生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字,零食的价格和重量、纸牌游戏21点的数字组合、摩天大楼的楼层、红绿灯的秒数等。观察这些生活中的数字特征,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将数学和生活相结合。
(二)增强数学课堂的实践性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更注重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得到更多机会锻炼和成长,学生通过实践可以显著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3]。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加课程参与感。这样一来,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概念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变化的影子》课程时,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由选择实践目标,如旗杆的影子、教学楼的影子、同学的影子等。在室外的阳光下同一地点,记录好不同时间段的影子长度和形状变化。学生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及方向变化的过程,体会影子长短、方向变化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与同学合作、交流与观察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及对数学的兴趣,这种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实践过程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三)巩固学习知识,增强学习自主性
小学生学习知识量大,同时学习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更好的巩固学到的知识,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制作数学错题集是不错的方法。首先,学生要及时摘抄错题,不管是平时作业的错题还是考试卷上的错题都要及时摘抄,养成良好的错题收集习惯。其次,归类总结错题,按题型对错题进行归类总结。把相似的错题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比较总结,记住自己的错误原因。最后分析改正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并把正确的解题思路写在后面。错题集能反映出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薄弱之处,促使学生研究错误造成的原因,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去弥补。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同类错误;并且能促使学生提升自主思考的能力,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学生的错题,从而反思课堂教学上的不足,促使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改进。教师通过讲解学生的典型错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反思他们在独立作业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盲点和思维误区。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各不相同,除了集体教学,有些学生也需要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师通过翻看该生的错题集,可以发现该生的知识薄弱点,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和纠正错题集里的题目,能够有的放矢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后续学习的信心。
(四)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偏重于学生应试考试的成绩结果,忽略了对学生全方位整体性的评价。要想构建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首先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模式,并不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无法增强解决困难问题的信心。教师应该不断大胆尝试,找到最适合学生的评价体系,除了各阶段考试成绩,还要将学生日常课堂中的对知识的学习欲望、课程参与度、实践课程表现都纳入评价范围。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数学知识记录簿”,对学生数学的进步情况进行记录,多给予指正和引导。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对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情况进行了解,体现学生课堂和课后的学习态度,学习的创新思维也可以作为加分项。还要注意对学生数学思考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能否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否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要关注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必须持续钻研,开发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利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4):163.
[2]赵志会.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方法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04):189.
[3]申娟.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考试周刊,2019,(43):88.
(作者简介:习海月,长春市二道区远达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