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和经济协调发展初探

2019-01-13杨宜周

祖国 2019年23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经济教育

杨宜周

摘要:经济和教育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经济可以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结构、体制等;教育则可以改变劳动力的性质和形态、决定经济结构的演变、促进经济增长。如果经济和教育发展出现不协调的情况,会导致就业困难、经济发展受阻,因此需要保证两者的协调发展。本文将初探经济和教育的协调发展问题,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   教育   协调发展

人才的生产如同物料生产,是一个开发、生产、配置、消费的过程,各个环节需要协调一致,避免盲目进行。人才的生产工厂就是教育,其能够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就体现为两者的协调发展。经济和教育是影响人才生产良性循环的重要环境因素,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一、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一)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都需要经济提供物质保障。而跟教育相关的学校的教学仪器、物质设备,则体现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水平的上升会带动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激发人们接受教育的热情。一定程度上,国家经济水平的高低将决定教育普及的程度。

2.经济结构决定教育结构

经济的质量要求决定教育机构的质量以及数量,并且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经济的产业结构决定人才的层次、规格以及专业类型,进而决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行业的兴起,使技术结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相应的人才结构、就业结构、教育结构就必须发生变化[1]。

3.经济体制决定教育体制

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专门人才和劳动力。社会的劳动力流动制度和就业机制影响教育的管理方式、投资结构、办学体制。因此,经济体制会决定教育体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育体制也需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二)教育对经济的作用

1.教育会改变劳动力的形态与性质

教育是对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过程,对人的能力发展具有长期、高效、全面的影响。劳动人员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比较缓慢,而接受教育则可以快速的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能够提升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效率。教育改变劳动力形态,这也曾是马克思的思想之一。教育可以将单一劳动力转变为专业、综合的劳动力,能够让人们依靠学术知识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事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对劳动力的影响和意义更加重要。

2.教育可以促进或组织经济结构的演变

劳动力结构的形成取决于教育结构,而劳动力结构则会影响经济结构。劳动力水平、岗位、类型、地区都会受教育水平、类型、地区的影响。因此,只有教育结构满足经济结构的需求,才能够促进人才就业。比如,二战之后,日本对招生定员政策以及高校专业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解决了轻理工、重文法的教育结构问题,培养了很多工科人才,日本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进入了国际视野。

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人力资本理论出现之后,很多经济学家都在研究教育对经济的影响作用。研究证明,随着科技进步在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舒尔茨曾经对美国1929年到195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且按照人力资本理论得出美国当时的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罗默等人提出新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为技術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通过培训和教育来获得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根据经济增长模型,要想获得较快的经济发展,就要拥有大量的人力资本。我国对此也有相关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的崔玉平教授使用麦迪逊和丹尼森的算法分析了我国1982年到1990的经济和教育,研究表明我国教育因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8.84%[2]。

二、教育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后果

(一)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无法有效结合

一直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效益都不太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不理想的微观经济效益。如果企业的产品质量与价格、消耗不匹配,那么上交给国家的利润就会减少。企业自身的素质决定着微观经济效益,而员工的素质则会影响企业整体素质。当前,很多企业员工的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都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教育与经济不协调的后果之一。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员工整体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往往伴随着经济效益的较大提升,如果没有开展此阶段的工作,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无法获得较大的提高。

(二)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经济基数会决定经济增长的幅度。如果经济基数较小时,经济增长只需要追加投资就可以达到。但是经济基数较大时,如果只增加投资而不提升科技水平,那么经济增长的效果会不尽人意,甚至出现递减的情况。当前,我国的经济基数已经处于较高的数值区间,只有不断提升科技水平,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由于经济和教育的不协调,导致只有少数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得到提升,大量的劳动人员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只有改变教育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情况,为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更肥沃的土壤,这样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进而促进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降低国际收支状况

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过程中,国际收支状况处于不理想的状态。我国的出口创汇能力比较低,因此大量的引进技术和外资就会出现国际收支紧张的情况。根据相关专家的分析,我国的出口创汇能力之所以较低,是因为劳动密集型经济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其价格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有效的竞争力,从而限制外汇收入。劳动密集型经济中大多是教育水平较低的劳动力。因此,需要对这些劳动者开展相应的教育,提升其熟练能力,将经济基础转变为知识密集型经济。这样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得到改善,出口创汇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不理想的情况[3]。

(四)使就业更加困难

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扩大就业。这种背景下,为了解决就业而就业的情况就会出现,导致忽视了教育对解决就业的重要性。这样虽然会在短期内解决就业问题,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就业会更加困难。这样会导致大批技术知识水平不足的劳动者创造的收入较低。从微观角度来看,低水平的劳动者创造的收入较低,维持自身生活之外没有剩余的资金。因此,从宏观角度来看,劳动量的增加不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社会的扩大再生产能力受到限制,无法增加一些新岗位、新行业,从而出现就业困难的情况。

三、教育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教育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教育部门如同人才的生产部门,那么投资教育就是生产性投资,教师也是劳动人员,其能够培养的人才也就具有一定的商品性。教育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需要有效益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计划等观念,需要大力发展教育经济学。

(二)同步开展教育改革和经济改革

教育改革和经济改革的衔接点是能够结合两级供求,打破两极化的卖方市场。如果经济改革与教育改革相脱离,那么不会实现人才生产的良性循环,经济难以发展。因此,需要协调经济发展战略和教育发展战略,建立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规划,使教育发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4]。

(三)进行多元化的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的特点有功效大、回收周期长、见效慢等。教育投资应该放在经济投资之前,优先发展教育,再发展经济。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教育投资增长慢、比重小、起步晚,因此对教育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近年来,我国不断在开展教育体制改革,提升了教育投资的速度、比重、规模,有效的改善了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协调的情况。但是,较低的财政水平,导致教育投资存在很大的困难,这就需要采取多元化教育投资的方式。需要不断提升教育资金的比重,并且提倡企业、地方政府在保证有质量的教育,甚至鼓励个人来办教育,国家给与相应的奖励和自主。除此之外,教育投资还可以引进一些外资。总之,就是要充分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投资教育,推动教育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结语

教育和经济都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育和经济出现不协调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教育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且先发展教育,再发展经济。

參考文献:

[1]崔柏伟,王丹丹.基于数据分析的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职业技术,2016,(07):43-46.

[2]郭景云,刘佳,杨婧.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衡水为例[J].民营科技,2016,(11):219-219.

[3]刘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四川陕西两省为例[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01):1-4.

[4]何丹,程伟,龚鹏.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09):30-35.

(作者单位:河南省实验文博)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经济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