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模式的发展

2019-01-13撒晶晶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24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改革

撒晶晶

[摘 要]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配置不断完善,但管理仍存在一些缺陷。基于此,笔者以我国部分区域的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模式改革案例为研究样本,分析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模式模式;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4.001

[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24-000-02

0     引 言

发展至今,我国配置科研经费的主要模式仍旧是以科学基金制为主导的竞争性模式。这一模式本身是较具先进性的,但其存在的弊端也不容忽视。为保证国内科研经费使用合理,我国各级政府也对其进行了改革性探索,希望借助管理模式改革来促进我国科研经费配置管理,使其更具合理性。探索得出的后补助模式、普惠模式等都为我国科研经费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提供了一系列可供借鉴的实施方案。综合来看,因国家宏观调控的缘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出来,资源配置管理也成为将来管理此类科研经费的主要方向,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一步厘清了我国政府和市场在科研经费配置中的角色与作用,在今后,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改革的新思路就是“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目前,暗含深厚行政意识,市场机制作用不明显仍旧是我国科研经费配置管理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政府应当予以重视,积极建立高效合理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政府宏观引导作用,让有限的科研经费来带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发展,促使其实现联动。根据科研需求研发产品,让市场主导科研经费配置,以保证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可以综合利用政策法规、补贴补助、免税减税、产权保护等手段来促进科技创新,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指明方向,确保基础研究领域及重点研究领域均有合理投入,不让市场进行盲目配置,以此来弥补市场配置的不足之处。第二,打破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促使科研经费多元主体配置管理模式尽快形成。在珠海,科研经费配置改革让政企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形成了协同决策机制。新模式的应用不仅打破了各自为政的僵局,还实现了财税互动,让企业成为配置科研经费的主体,能够自主选择配置科研经费的方向。自此之后,科研经费配置决策机制成为一个集财政、企业、科技、税务为一体的多元主体协同决策模式。据已有研究看来,这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由科技管理向科技创新治理转变。因此,加大部门之间、政企之间的协调沟通力度,可以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决策机制形成。

1     我国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模式演进概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也在不断改革创新,相关模式创新和变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取得了不同的成绩,特性大体可做如下概述。

1.1   1949-1978年为计划经济时期,以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为主

自1949年我国实施计划经济之后,国家制订了完整的计划来配置所有资源,其中就包括科研资源配置。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机制,“国家科研经费的使用权、所有权全部集中在国家手中,一切资源的使用、投入、支出都由国家统一统筹规划、审批、监管,所有科研单位的经费使用及相关活动都要事先编制预算、计划,任何科研机构都没有独立支配资源的自主权利。”在那个时代,国内资源稀缺、国外经济封锁,这一模式可以充分集中、调动有效的科研资源优势。但计划体制的弊端也是无法避免的,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严重脱节,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的配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情况中新的发展趋势。

1.2   1979年以来为市场经济改革期,逐步完善科学基金制

自1979年之后,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再次兴起,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开始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力求占据科技前沿,高科技的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巩固自身地位、提升自身与其他国家之间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筹码。基于这一国际大背景,我国政府开始重视科技发展,关注科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战略思想出现巨大转变,正式确立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5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科技机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我国科技管理机制。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86年2月14日正式成立以来,我国就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科学基金制。这一制度施行之初,仍具有较为严重的计划色彩,为改变其“计划性”,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再度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利用科研院改制來改变国家统一投入科研经费的现状,提出经费来源于市场的理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规定》等政策性文件的颁布,基本上从整体考虑到了各个环节(如立项、管理、验收、监督、检查)的经费投入和管理,明确规定了专家咨询及课题招投标机制,在制度建设层面加大了科技计划课题管理力度。不断改革的过程中,科学基金制成为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的主要方式。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模式若以科学基金制为核心,将会大幅改善计划时代遗留的高度集中的经费配置管理方式,以竞争性选拔的方式来配置管理科研经费,适时引入市场机制,使其进入科研经费配置管理领域,全面提升科研人员及其机构的研发积极性,促进我国科研事业蓬勃发展。

2     我国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模式面临的困境

2.1   缺乏强力统筹协调,重复资助与资金分散明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断完善,国内科技管理机制也得以完善。但是,科研经费仍然缺乏强力统筹协调,重复资助与资金分散明显仍旧是主要弊病。在科技管理部门内部设立了诸多科室,相关边界不清,多头申报、重复资助、资金分散现象明显,提升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成为一纸空谈。

2.2   暗含深厚行政意识,市场机制作用不明显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用了很长时间,计划经济时代的配置模式在科研经费配置管理中仍有折射,暗含着深厚的行政意识,市场机制作用不明显,政府仍旧主导着科研经费配置,市场无法发挥有效作用,我国尚未建立起真正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经费配置机制。就像国家在相关工作报告中说的一样,在财政科研经费管理中,政府“越位”问题极为明显:一方面,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科技创新,企业无法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另一方面,政府大力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开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竞争,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但有的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不高,财政科研经费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减小,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较低。

2.3   形式化严重,监督检查“缺位”

目前,我国科技管理机制的核心环节是申报与立项,但是,一旦立项之后,便会忽略过程监管、绩效管理、项目验收、项目鉴定等环节。除此之外,信息不对称也会导致项目虚假申报,政府资金被套取之后,会出现“逆向选择”,一些企业或机构经过包装之后,再次拿到政府资助,但实际有需要的企业或机构并未获得政府资金。

3     我国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性研究

近年来,国内各级政府都在改革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机制,在不断加大科研经费配置管理力度的同时,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出台部分新政策,制定一系列创新性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改变经费投入方式,变事后补助为事前补助

以浙江省为例,在2007年时,该省便出台了诸多改革政策,以后补助的形式对省级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进行资助,这类补助以事前补助及事后补助为主。对云南省来说,自2008年《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后补助实施办法》出台以来,就采用鼓励政策对7类符合规定的项目进行备案补助、审查补助。此外,全国其他各省也有不同程度的后补助实施。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变革性措施对监管科研经费有很大作用,能够有效提升经费使用率,增强资金使用规范性。

3.2   以普惠式、竞争式科研经费配置模式为主

根据当前中国各地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情况来看,最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积極探索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新途径,不懈努力之下,探索出了一种新的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机制——以普惠式、竞争式模式为核心的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出现,打破了原有补助机制的框架局限,让竞争性与普惠性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集财政、企业、科技、税务为一体的多元主体协同决策模式。普惠模式以“政府宏观为引导,市场为导向”,优势可以集中概括为:第一,使科技、财政、税务部门之间实现协作,不仅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让财政资金使用更具廉洁性;第二,项目立项之前的“经费监管难”问题得以解决,市场在科研经费配置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得以凸显出来,科研经费配置的有效性、合理性得以提升。同时,也要看到,这一模式仍存在诸多缺陷及不足,集中表现为地区原始投入创新不够。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核心技术创新,都存在技术公共性、外部性,“投入大,风险高”是其显著特性,市场作用无法发挥,政府必须干预。

4     结 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我国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模式也逐渐形成,在充分借鉴国际相关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我国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模式更具中国特色。与国内经济机制由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相对应,我国科研经费配置管理模式也由原来高度集中的行政主导模式转变为市场配置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国飞.浅议“放管服”背景下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19(1).

[2]赵立雨,徐艳,张琼,等.我国财政性科研经费柔性化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22).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流程再造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