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质

2019-01-13吴会蓉

祖国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政治素质课程思政

摘要:“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全面育人工作的重要形式,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强化育人意识,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教学同向同行,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政治保证。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专业课教师   政治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此,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掘高校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教育功能,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的“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质,是高校育德育人工作的政治保障,对强化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有积极促进作用。

一、坚定的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政治学说和政治制度真诚信服和坚定不移地遵循与执行的态度。

坚定的政治信仰是高校教师从教工作的政治基础。首先,坚定的政治信仰是高校专业课教师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政治保证。“广大高校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①坚定的政治信仰有利于帮助教师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明确政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对我国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价值。其次,坚定的政治信仰是高校教师抵御不良思想渗透、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的素质保证。在中国崛起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试图阻挡和延缓中国发展进程的国家和势力,不断进行着与我们争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的竞争,承担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是文化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育人必须直面境外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和国内思想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比,专业课教师没有经历专门系统的政治理论培训,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就容易忽略风险、迷失方向,降低育人的质量,难以真正承担起学生成长发展的引导者的责任。

坚定的政治信仰要求高校教师做到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志的统一。首先,坚定的政治信仰来自于对我国发展历史、国情和发展任务的清晰认知,即对中华优秀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肯定和认知;其次,坚定的政治信仰来自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领导能力的充分肯定和情感认同,对中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烈期待和情感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坚定心态和情感认同。再次,坚定的政治信仰来自于对今天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复杂环境的充分认知和我们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克服一切困难的坚定意志。专业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渗透正确的政治观点、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政治思想合格、业务能力合格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较强的政治能力

政治能力是指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把握方向、预防风险、调节行为的能力。高校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政治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了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专业课教师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政治鉴别力。面对东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多元化的价值标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判断是非、鉴别正误成为高校专业课教师确立正确的政治标准、把握政治方向的重要能力。二是政治洞察力,即对政治的敏锐性和警惕性。部分高校教师对思想政治领域内的新问题、新情况反应迟钝,缺乏敏锐性和警惕性,不能站在国家发展大局和学生成长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去看待分析问题,政治风险意识不强,防范能力差。三是政治引导力,即引领、导向能力,高校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教育过程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学生要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培育,“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②政治引导力既要要求教师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即必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正确的是非价值判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担当起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职责;又要要求教师具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意识,即能够充分认识到大学育人工作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要求,从思想到行动自觉承担起专业学科的育人职责,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理直气壮地宣传党的科学理论,旗帜鲜明地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

三、严格的政治纪律

政治纪律是指对高校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的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的基本要求和行为规则。政治纪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刚性要求,事关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

高校教师的政治纪律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严守政治规矩和法律规则。近年来,少数高校教师以言论自由、教学自由为幌子,在课堂上信口开河,发牢骚、讲怪话,捏造事实,歪曲历史;片面夸大我国社会管理问题,放大社会负面现象,推崇西方价值观,公開质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论文、微信微博中发表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过激言论,质疑或抹杀英雄形象等。这些违反政治纪律的言行,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威信,误导学生,造成学生思想混乱。“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高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的任务更加艰巨。”③我们应当明确,在课堂上,教师课堂教学有言论自由,但教师言论要有政治“安全锁”,绝对不能我的自盘我做主,传播错误的思想和观点,高校教师必须在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底线要求,防范教师政治立场和政治纪律出现重大问题。

二是严守职业道德要求。近年来,有关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的事件屡屡发生,如:学术造假、言语失当、行为失范,校外挣钱为主业、校内教学为副业,只上课不管理、只教书不育人的懒教偏教现象等等,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形象,而且为学生做出学术不诚信、从业不敬业、有责不负责的错误人生示范。高校教师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最主要的知识导师,更是学生接受社会政治标准、法律标准和道德标准检验之前最重要的思想行为导师,教师身教和言教的一致性、正确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成才,对学生具有终身影响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师应当强化师德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高道德素养,建筑人格长城,规范从教行为,传正道、树正形,努力完成好自己教学工作的同时为学生成长做出良好的人生示范。

四、明确的育人意识

育人意识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对学生思想引领、行为导向的任务,以促使教育对象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育人意识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思想基础和主观态度,也是新时代高校教师从教的基本政治要求。长期以来,高校专业课教学与思政理论课教学分工明确但沟通欠缺,有的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是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与己无关,专注于知识传授,缺乏主动育人、育德意识,对课堂纪律缺乏管理,对学生不良行为不做纠正,对学生职业困惑不做积极引导等等,放弃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育人育德的资源和机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教书与育人、育智与育德同步的任务,专业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育人育德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育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心,积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教育资源、信息,找到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想教育的契合点,把握思想教育契机,主动、有意识地渗入思想教育内容、理念和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价值。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经,高校要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政治信仰、政治能力和政治纪律要求,强化育人意识,为育人育德工作提供政治保障,使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教学同向同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政治合格的接班人和优秀建设人才。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2018年9与月10日。

②习近平总书記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视察时讲话,2016年9月9日.

③袁贵仁:《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02-02。

(作者简介:吴会蓉,本科,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廉洁廉政教育。)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师政治素质课程思政
浅谈企业保卫人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性
浅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研究
提高医院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思考
创办中学生业余党校 提高学生政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