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院校贫困学生帮扶机制探析
2019-01-13王妤煜
摘要:随着医学院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贫困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由于受家庭经济收入、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及社会影响等原因,贫困大学生比其他学生面临更多的问题和心理压力,导致就业状况不理想。本文从医科院校贫困生群体、尤其是完善贫困生帮扶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新的有效帮扶途径,帮助医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贫困学生 帮扶 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概括的“九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深入践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应当要尽力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贫困生帮扶工作,这涉及到学校的安全稳定和社会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研究医学院校贫困生特点、找到存在的问题、探析帮扶机制是本文的重点。
一、医科院校贫困大学生的特点
(一)学校现状
由于医学院校多数专业学制五年、学习费用高, 课程设置中实验课多,贫困生同学在承受经济困难压力的同时也要承受学业的压力,与普通的同学相比,他们的心理素质更加脆弱,问题更加严重。
(二)特征
在学校的绝大部分贫困同学,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在经济、学业和就业等方面的心理负担。他们大多都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自尊心强烈。当他们面对城市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身边家境好的同学高消费时,攀比心理导致巨大的心理落差,心理调适能力差的容易产生自卑、敏感、多疑、抑郁、孤僻等特征,不愿参与集体活动,自我封闭,和同学的关系疏远,长此以往容易产生消极厌世心理,甚至是轻生念头[1]。
二、医科院校贫困生管理和帮扶中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生人数大,扶贫政策多,扶智和扶志措施少
目前学校在校本科生近两万人, 2018-2019学年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一万六千人左右。其中贫困学生,贫困学生比例約80%,贫困人数多,目前以国家实施助学贷款为主,学校实施“奖、助、减(免)、缓、补”政策为辅,同时开展勤工助学和创业训练等工作,多方面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费和医疗保障等问题,从而形成了贫困生“等、靠、要”思想。然而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自强自立,是扶贫的首要任务,如何精准帮扶每一位贫困学子是学校一直探寻摸索的难题,让贫困生学会感恩,提高技能,增强综合素质,是我们研究的课题。学校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措施较少,不能真正解决贫困生思想贫瘠问题。
(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突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贫困生在学校学生中比重大,心理问题也比较突出。很多高校都很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建立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院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三级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2],同时还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和开展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但由于心理咨询专业老师比较少,大部分辅导员不具备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资质,致使贫困生在早期出现心理问题时得不到及时疏导,到了有精神病症时才被发现,导致严重后果,如何进一步健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扩大心理帮扶的覆盖面,是每个高校管理者要考虑的重点问题,这关系到高校的安全稳定和和谐校园构建。
(三)贫困生职业能力训练与就业帮扶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贫困生受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分配的影响,他们综合素质不高,在运用电脑办公操作、普通话交流和英语学习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在竞聘学生干部和社团时竞争力不强,失去大学期间锻炼的机会。另外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任课老师大多由辅导员担任,没有创业实战经验,课程缺乏实效性和指导性,如何针对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开展职业能力训练与就业帮扶,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仍然是高校要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医科院校贫困生管理与帮扶工作措施探析
(一)通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为导向,创新资助帮扶机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要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帮扶思想观念,创新资助帮扶机制,强化贫困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贫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如我校通过指导贫困生成立微水洗车团队,通过训练实践,团队成员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学习能力、自信心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并在省级刊物发表相关论文两篇。近几年,在学校贫困生考研通过率中,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同学占80%以上,“早临床、早科研、早实践”对贫困生的帮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专业教育、心理教育、思政教育相结合,加强贫困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学校充分利用“生命科学馆”、“心灵驿站”为平台,以“搭建爱心平台、传递人间真情、倡导互相关爱”为初衷,成立学校“爱心小屋“,通过“爱心小屋”开展“让爱启航”、“让爱传递”和“让爱延续”系列活动,“让爱启航”主要是新生入学志愿者服务、困难新生的帮扶和校园文化宣传等;“让爱传递” 主要是学生募捐、社会实践、三下乡服务等活动;“让爱延续”主要是在毕业季毕业生中募捐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引导贫困学生学会感恩,回馈社会,服务他人,同时通过开展解剖知识竞赛、微生物知识竞赛、组胚手绘大赛、文献阅读大赛等知识竞赛,加强贫困生专业教育,进一步提升贫困同学的综合能力。
(三)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健全贫困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学校在公众号中打造学生电台之声,通过电台之声让广大同学,尤其是贫困学生和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感受到心灵的安慰,同时也开拓贫困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吐露心声的渠道,让他们的不良情绪可以得到疏解。同时进一步健全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为中心、构建院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四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并通过在二级学院建立心理咨询驿站,防患于未然。对于心理亚健康的贫困生,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心理问题出现初期及时发现,辅导员及相关老师给予积极疏导。作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者,要用爱、用心、用情与贫困生交流,帮助贫困生打开心扉,疏导不良情绪。
(四)完善贫困生管理机制,提高贫困毕业生就业综合实力
由于内外客观因素影响,贫困生综合素质较差,因此贫困生帮扶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学校通过做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工作和毕业生精准扶贫就业帮扶工作,实现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努力做到精准扶贫学生半分之百就业。并充分利用学校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和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强化贫困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的职场教育和就业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强化竞争意识,全面提升贫困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贵州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贵州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完成同步小康,贫困生就业工作不容小觑,学校首先要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积极引导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为贫困生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充分保障贫困生的就业权益[3]。同时,学校也要对贫困生开展“双创”教育,提供“双创”平台,提升贫困生就业技能,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参考文献:
[1]胡丹蕾.浅析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与贫困生的教育管理[J].科技创业,2011,(04):90-92.
[2]谢清平,曾俊.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赣州市高校为例[J].成功:教育,2012,(08X):19-19.
[3]吴雄强.高校贫困生群体的管理与帮扶机制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1):115-116
[4]卢红振,卢晓蕊,秦素玲,等.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心理育人功能研究[J].智富时代,2016,(1X).
[5]刘珊珊.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探析[J].求知导刊,2017,(36):80-81.
(项目来源:贵州医科大学人文社科理论创新课题,编号GZYKDXRWSK-2018。作者简介:王妤煜,贵州医科大学政治学研究生,副教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