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看待私有制

2019-01-13郭雷庆

克拉玛依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私有制唯物史观

摘 要: 如何看待私有制是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贯穿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一条基本主线。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私有制的批判经历了从道德批判到法理批判再到经济批判的历史演变;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出发,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起源、历史作用、生产方式、未来命运和发展趋势,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章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历史梳理和学理分析,既是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关键词: 私有制;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D091.6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9.05.05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郭雷庆.如何看待私有制——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思想史考察[J].克拉玛依学刊,2019(5)36-42.

如何看待私有制是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贯穿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一条基本主线。对这一问题的历史梳理和学理分析,既是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对这一问题的社会主义认识,首先是从对私有制的道德批判开始的。

一、空想社会主义对私有制的认识

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空想社会主义三百多年的探索过程可以大体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如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德国的托马斯·闵采尔和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等,他们立足于道德批判,将私有制仅仅理解为个人占有财产,并没有明确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概念,并将其看成是社会不平等和罪恶的根源,是大多数民众贫困的根源。他们把公有制理解为从生产资料到生活资料等的一切公有,并把它当作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莫尔第一次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提出了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罪恶根源的观点。他在考察英国“羊吃人”这一“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将批判的矛头对准私有制:“我怀疑当个人所有即是私人财产时,一切平均享有能否达到……我深信,如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1]43-44。在彻底废除私有制的基础上,莫尔系统描绘了建构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全部公有基础上的“最完美的国家制度”,而它正是由资本主义滋长出来的共产主义国家制度。闵采尔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和农民战争的领袖人物。他明确指出,金钱和私有财产是真正基督教的主要障碍,要恢复对上帝的真正信仰,就必须废除私有财产,剥夺僧侣、贵族、领主、诸侯所霸占的本就属于全体人民所共同拥有的一切财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的“千年王国”的理想社会。[2]78-79康帕内拉是意大利著名人文主义学者。他根据天赋人权认为一切都应当是公有的,私有制和自私自利是违反对人仁爱的道德要求的,只要消灭了私有制,偷窃、劫掠、傲慢等一切恶习都将随之消失。因此,在太阳城中,一切产品和财富都由公职人员来分配,并实行公妻制度。[3]9

第二阶段是17-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如英国的杰拉德·温斯坦莱、法国的加布里埃尔·摩莱里和加布里埃尔·马布利等,他们利用自然法理论与理性原则,以法的形式批判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源于统治者的恶法,这破坏了自然秩序、导致一切恶果的恶性循环。为恢复自然秩序,实现人类的自由平等,就必须废除一切旧法律,制定合乎自然理性的新法律;同时,他们还明确区分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将批判的对象限定为生产资料私有制。

温斯坦莱是英国掘地派运动的领袖和杰出思想家。他认为,土地私有制度是对“伟大的造物主的一个极大地侮辱”,是不合乎“正义”和“理性”的。[4]4他通过发表《新的正义的法律》以及领导掘地派运动,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土地公有制的思想。掘地派运动被镇压后一年,温斯坦莱发表了他的一部最成熟的著作《自由法》。在这部著作中,他强调,“每个自由人都有权使用土地、耕种土地、在土地上建筑房屋的自由,有从仓库获得他所需要的一切并不受任何限制地享用自己劳动果实的自由”[4]202。但是每个人的住宅和其中的一切设备还是他的私有财产,他从仓库中领到的东西也只属于他个人所有。[4]117这一主张使得温斯坦莱成为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把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明确区分开来的社会主义者。摩莱里生活在18世纪中叶的法国,其代表作品为《自然法典》。他认为私有制导致了贫富对立、专制不公、自私自利、公益敗坏、国家衰落等恶果,而所有这些结果的原因都可以从“立法者的顽固性中找到”,那些维护私有制的法律可以被视为“拙劣疗法之恶果的始因”,也可视为“祸害的第二原因”[5]50-51。为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的恶习和祸害,就必须制定“合乎自然意图的法制蓝本”,建立以公有制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在其法律草案中,第一条就规定了社会上的任何东西都不得单独地或作为私有财产属于任何个人,但每个人因生活需要、因娱乐或因进行日常劳动而于当前使用的物品除外。[5]106这表明他同温斯坦莱一样,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进行了明确区分。马布利同样以自然法学说为基础,对私有制进行了全面批判,认为私有制会造成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平等:富人愈富,穷人愈穷;富人掌权,穷人受压;社会矛盾越积越大,最终引起革命。为此,马布利提出实行土地和财富的公有制,建立一个“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都是兄弟”的“完美共和国”,而“这个共和国的第一条法律就是禁止私有财产”[6]170;不过,生活必需品仍为个人所占有。

第三阶段是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主要从经济关系的角度批判私有制。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一种是非完全颠倒、利己主义泛滥的新奴役形式,它造成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无政府状态,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混乱、供求失调,出现经济危机。但在是否废除私有制问题上,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态度是不同的。

圣西门对于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十分失望,认为新制度只不过是一种新的奴役形式,新的剥削者继续奴役包括农场主、工厂主、商业家、银行家和雇佣工人在内的劳动者,导致经济和社会的混乱迟迟得不到解决。因此,圣西门倡导建立一种有计划组织整个社会生产的实业制度,把实业家、学者、艺术家、工人甚至君主都纳入这一体系之中,各个实业家的活动服从于总的计划,社会中仍然保留着阶级结构,而企业主也仍然有利可图,从而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政府状态。这表明圣西门并不主张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而是利用它发展实业。

傅立叶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雇佣工人的残酷剥削,“在文明社会这许多分散的生产中,产生了集中的大生产,并且迅速获得推广”,“资本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他们利用自己的地位来加紧对人民群众的剥削”,“工业最成功的英国同时又是工人最不幸的国家。英国的工人们正在一个有剩余食品的国家里饿死”,这已经形成为“私有制对群众的暴政”[7]358-361。但他不反对私有制。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分配制度的不合理,不但不应该消灭私有制,而且还应当鼓励人们发财的欲望,只是要使这种欲望服从社会的利益,每人都应当有相当数量的私有财产。[8]16因此,在他所设计的被称为法郎吉的协作社中,全部社会收入分为三份:资本占十二分之四、劳动占十二分之五、才能占十二分之三,[9]188从而既可以鼓励资产阶级的投资积极性、又可以使贫苦阶级逐渐变成私有者,社会协作的联系也得以维持。

欧文参加过产业革命,多次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共产主义实验。他认为,私有财产是社会经常产生仇视的原因,是人们中间不断发生欺骗和讹诈的根源,也是贫困的唯一根源。[10]11-13他接受并运用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对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做了具体考察和剖析,并通过自己在工厂的经营实践初步发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工人阶级除生产出自己的生活资料外,还生产出剩余产品;而剩余产品的价值,比劳动者维持相当舒适的生活所必需的费用要大得多。[11]306这个巨大的差额被占有机器的少数企业主攫取,而这恰恰就是工人贫困的原因。[11]12鉴于此,欧文主张彻底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一个在现代化大生产基础上的“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权利平等、义务平等”的合作公社。

综上,伴随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初期发展过程,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私有制的批判经历了从道德到法理再到经济的发展历程,对私有制的消极作用给予了从现象逐步深入本质的剖析,并且逐步将批判对象限定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不过,对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私有制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了“批判的批判”。一是马克思指出,“诉诸道德和法的做法,在科学上丝毫不能把我们推向前进;道义上的愤怒,无论多么入情入理,经济科学总不能把它看作证据,而只能看作象征”[12]528。二是以法的关系来批判私有制事实上是本末倒置。马克思认为,“仅仅从私有者的意志来考察的物,根本不是物;物只有在交往中并且不以权利为转移时,才成为物,即成为真正的财产。否则,某人在法律上可以对某物享有权利,但实际上并不拥有某物”[13]213-214。三是绝大多数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急于消灭私有制,对私有制的积极作用未给予充分重视,并且把私有财产与私有制混同,把消除资本主义剥削的正义斗争异化为消除商品经济的斗争,主张取消货币和一切私有财产。[8]18对此,恩格斯指出以往的社会主义学说“批判有余,解释力不足”,“只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坏东西抛弃掉”[12]796-797。这是他们的学说成为空想和实践失败的重要原因。

二、科學社会主义对私有制的认识

在如何看待私有制这一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从现实出发,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个理论工具,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起源、历史作用、生产方式、未来命运和发展趋势。正是由于这两大工具的发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起源。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详细谈了这个问题。起初,从蒙昧时代到野蛮时代中级阶段的后期一直盛行着原始共产制的家户经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三次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奴隶制;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得耕地朝着完全的私有财产过渡,贫富差距显现;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一个不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商人阶级,他们不从事生产却夺取了生产的领导权,对生产者进行剥削,并通过贸易、货币、高利贷、土地所有权和抵押,获得了大量财富,而大众日益贫困化。[14]174-195社会大分工的背后是各种不同形式的所有制。根据马克思的划分,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相继经历了部落所有制、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的历史演变。封建时代所有制,即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所有制,随着生产和通商的扩大,产生了新的生产分工,工场手工业兴起,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逐渐解体,产生了新的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样,“以剥削别人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以“生产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个体私有制区分开来,而且前者是在后者的“坟墓上成长起来的”。

第二,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正反两方面科学评价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作用。一方面,随着工场手工业资本发展为大工业和普遍竞争所引起的现代资本,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发展了起来,资产阶级从一个“等级”转变为一个“阶级”。为了占有更多财富,资产阶级必须在全国范围内、而不再是一个地域内组织起来,并且使自己通常的利益具有一种普遍的形式。[13]212于是,资产阶级破坏了一切封建宗法关系,并把原来分散的小的生产资料加以集中和扩大,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全球各民族交往日益密切,城市、交通、通讯、工业等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3]405。另一方面,通过资本主义私有制,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13]403。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土地和劳动的分裂、资本和劳动的分裂,这三种要素中的每一种也都分裂:一块土地与另一块土地对立,一个资本与另一个资本对立,一个劳动力与另一个劳动力对立”[13]34。这样,资本、劳动、土地之间自然、合理的关系都被颠倒过来,“要是资本不最大限度地展开自己的活动,它就经不住其他资本的竞争。要是土地的生产力不经常提高,耕种土地就会无利可获。要是工人不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用于劳动,他就对付不了自己的竞争者。总之,卷入竞争斗争的人,如果不全力以赴,不放弃一切真正人的目的,就经不住这种斗争。在竞争的波动不大,需求和供给、消费和生产几乎彼此相等的时候,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力大大过剩,结果,广大人民群众无以为生,人们纯粹由于过剩而饿死”[13]38。这样的经济危机造成了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和广大工人群众无穷的贫困和绝望。

第三,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科学批判,揭开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剥削的秘密。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之前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者早已研究过“剩余价值”,但都浅尝辄止。而马克思研究了全部既有的经济范畴,从商品概念入手,研究了商品与货币、货币与资本、资本与劳动、劳动与价值的关系,“以劳动力这一创造价值的属性代替了劳动,因而一下子就解决了使李嘉图学派破产的一个难题,也就是解决了资本和劳动的相互交换与李嘉图的劳动决定价值这一规律无法相容这个难题”[15]303。根据剩余价值理论,劳动力是商品,它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占有者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独特属性,能够创造新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力通过必要劳动偿还资本家所预付的工资,而超过补偿工资所必要时间以外的劳动,即剩余劳动,来生产剩余价值,这是资本继续不断增大的源泉。[15]73-74这样,资本主义私有制剥削的秘密就被马克思彻底揭露了出来。

第四,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未来命运进行了科学判断。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大工业快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表现在:一是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根据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积累主要表现为“资本家剥夺资本家,许多小资本转化为少数大资本”[15]280-281。随着这种集中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生产资料和生产实质上已经社会化了。[12]658二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越来越与社会化大生产不相容。在私有制下,生产多少、能否盈利、是否为社会真正所需,都比较盲目,个别工厂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种矛盾以经济危机的形式剧烈地爆发出来,“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可供支配的工人——生产和一般财富的一切因素,都过剩了”[12]664。这意味着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能力继续驾驭巨大的现代生产力,并且导致了尖锐的社会对抗,最终,“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15]299。以上分析便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产方式的变更中科学判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灭亡的未来命运。

第五,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形式进行了科学预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阐明了未来社会所有制的本质特征:“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是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15]299-300对这段话,特别是对“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解引发了国内学术界巨大的争议,甚至被称为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争议的焦点是:重建的“个人所有制”,究竟是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还是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对此,我们可以从对马克思的思想领会较深的恩格斯及其著作来理解。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事实上对马克思的这段话进行了详细论证。首先,恩格斯谈到,中世纪的小生产者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属于他们个人所私有。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出现了。这种生产方式具体表现为资产阶级把这些分散的小的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化的即只能由一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而生产产品也从个人的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12]656,但是资本家仍然几乎独占一切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个体小生产者逐渐丧失了全部的财产,成为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来换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无产者,即“集中在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和除了自己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生产者彻底分离了”[12]659。这是马克思所说的“第一个否定”。接着,恩格斯具体论证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12]661,而这种矛盾又随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剧烈爆发出来,导致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过剩,“经济的冲突达到了顶点: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生产力起来反对已经被它超过的生产方式”[12]664,资本主义私有制已经没有能力继续驾驭这种快速发展着的巨大的生产力了。这是马克思所说的“否定的否定”。

最后,恩格斯谈到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方法,不是“向股份公司转变”,也不是“向国家财产转变”,而是由“社会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已经发展到除了适于社会管理之外不适于任何其他管理的生产力”,从而使“生产、占有和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质相适应”[12]666;即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形式是“社会所有制”,其特征表现为社会直接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个人直接占有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马克思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就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基础之上,即“社会所有制涉及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涉及产品,也就是涉及消费品”[12]509。

至此,根据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详细论证,马克思这段话的意思就非常清楚了,特別是“重建个人所有制”,指的就是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的基础上,个人重新占有生活资料。通过占有生活资料,才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真实和有效,而不是名义上的和虚假的。现在再来完整地理解这段话,即马克思是从历史和经济的角度分析了所有制关系的变革过程,并指明了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形式:“小生产基础上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个人所有——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资本家占有——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和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这是一个“按一定辩证法规律完成的过程”[12]513。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社会所有制只是一种对未来社会形式的大致规划,具有相当大的理论抽象性,其具体的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基本没谈过。[16]35

三、余论

如何看待私有制绝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当社会主义从理论层面付诸实践时,该如何面对是否要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问题,对此,恩格斯在1847年写作《共产主义原理》时就做了解答: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也谈到,当我们处于这样一个变革时代,即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了矛盾时,我们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5]3。

在批判俄国民粹主义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在1882年《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对于原始土地公有占有形式的俄国公社能否越过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过渡到高级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这一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13]379。恩格斯在1893年《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一文的跋中对“答复”作了进一步解释。他谈到了经济发展阶段的适应性问题,“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解决只有高得多的发展阶段才产生了的和才能产生的问题和冲突,这在历史上是不可能的”[14]312。因此,俄国农业公社要上升到共产主义阶段所必需的先决条件只能是“西欧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以及与之俱来的以社会管理的生产代替资本主义生产”[14]311;即使俄国可以走一条不同于西欧的发展道路、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苦难,但先决条件还是必须“取得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成果”[14]316。类似的论述还有很多,都表明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代之以社会所有制,需要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基础。那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目前是什么呢?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明了“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3]421。在1894年《未来的意大利革命和社会党》一文中,恩格斯指明社会党人的任务和目标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作为改造社会的手段”[14]324。因此,目前能够完成的任务是进行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在无产阶级政权领导下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并逐步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从实践上看,社会主义在从理论变成现实的第一天起就遭遇了挫折,在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一直在跌跌撞撞中前行,特别是苏东剧变的发生,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以沉重一击。但另一方面,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启了伟大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使社会主义在中国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持续、深入地研究,从本文的角度出发,非常有必要继续对如何看待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践进行整体、系统地考察,特别是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在这一问题上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这对于总结改革开放40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伟大成就的实践经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戴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2]蒲国良.社会主义思想:从乌托邦到科学的飞跃(1516-1848)[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意]康帕内拉.太阳城[M].陈大维,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温斯坦莱文选[M].任国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5][法]摩莱里.自然法典[M].黄建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马布利选集[M].何清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7]傅立叶选集(第3卷)[M].赵俊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8]李芳.空想社会主义财产权理论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6).

[9]傅立叶选集(第2卷)[M].赵俊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10]欧文选集(第2卷)[M].柯象峰,等译,北京:商务

印书馆,2014.

[11]欧文选集(第1卷)[M].柯象峰,等译,北京:商務

印书馆,2014.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张光明.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史考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私有制唯物史观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源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