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妍,打造大国重器的“美女工匠”

2019-01-13王玉琴

华人时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乙烯压缩机设计

王玉琴

今年46岁的姜妍,出生在辽宁新宾县一个偏远小镇。1997年,24岁的她从沈阳化工学院毕业后,和同学兼男友左成柱一起,进入曾为我国创造了无数个业内第一的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工作。刚进厂时,她曾以为这家企业是做吹风机的,因此闹了笑话。

当时,姜妍并没有被分配到公司最核心的压缩机设计部门,而是为压缩机做配套的容器、油站等。当时活儿虽不多,可每天接触大量材料,上班没几天,她就被那些换热计算、设备参数、介质物理特性等弄得眼花缭乱。

为了尽快熟悉产品特性和设计环节,姜妍成了师傅的“小跟班”,每天跟着师傅认真观察学习每一项工作内容,利用休息时间琢磨未消化的知识点,在笔记本上记录各种公式、参数和体会。正是因为姜妍不讲条件的工作态度,她接触到了各种设备,也曾画了3年的技术图纸。这让姜妍收获颇丰:各种仪表、齿轮所用材料、技术规范、使用标准、物理特性,她都了然于心;各个专业的绝技,各道工序的妙处,她都能如数家珍。

姜妍对容器材料渐渐了如指掌,有时甚至能够同一段时间内接到30台容器设计。因工作投入,姜妍身上那股钻劲儿和取得的一些成绩,让集团领导下决心给她压担子。2003年,姜妍被调到沈鼓集团透平设计院主机设计岗位,从事压缩机核心部分设计工作。

设计院高手如云,有众多硕士生和博士生,其中不乏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甚至还有姜妍在读书时就听说过的技术权威。而她作为一个新手,毕业院校名不见经传,所学专业又不是压缩机,她一下子感觉到了令人生畏的落差,压力很大。

不服输的性格让姜妍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设计院扎根,为产业报国搏一搏!为缩小自己和同事间的差距,她下决心攻读研究生,而且是和同为沈鼓设计师的丈夫一起读。姜妍说,那时俩人没事儿就到办公室画图、学习理论知识,可以说他们开创了沈鼓二维微机绘制设计图纸的先河。

在女儿两岁时,她终于考上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其间,姜妍研发出了沈鼓集团历史上最大的冷却器。接着,她又主导开发了公司首台低温容器,主导研制的双管板换热器也填补了“沈鼓”的技术空白。

2003年,转到主机岗位的姜妍,已经参与了几百台压缩机的设计工作,这也让姜妍小有名气,其实这只是刚刚开始,等待她完成的还将有更重大的任务!

中国大型乙烯压缩机设计第一人

2006年,由于领导的高度信任,姜妍被选中主持设计我国首台45万吨乙烯压缩机。她介绍说,乙烯作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比如车辆、住房、服装、家电、电子产品等,没有一件可以离得开乙烯,而获取乙烯的大型装置乙烯压缩机,是乙烯生产设备的“心脏”,有着“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一停,效益为零”的说法。而大型乙烯压缩机技术长期被德、美、日3个国家的巨头垄断,在他们眼里,这是自己怀里的宝贝,是国家间较量的砝码。

因研发难度极大,中国不具备大型乙烯压缩机的制造技术,每年都需要从德国进口,一旦出现故障,就只能将机器整体打包起来,运送到德国去,往返的时间长不说,每年机器的维修费用高达数亿元!

产品“卡脖子”,价格很昂贵,维修费天价。姜妍说,“一套投资动辄上百亿元的乙烯压缩机装置,不仅价格由对方说了算,交货期和售后服务也没有保证。实现乙烯装置国产化,是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重大装备国产化战略内容之一。”接到任务后,姜妍决定为产业报国奋力一搏。

由于国外对乙烯压缩机技术严密封锁,研发工作很不顺利。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工艺可以套用,姜妍带领的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歲的团队,只能靠百倍的努力。他们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大量查阅外文原版资料,寻找工艺突破,一次次地进行结构调整,不停地穿梭于国内各大炼化工厂之间,在数十米高的乙烯装置工作台上爬上爬下。

设计方案被推翻了一次又一次,姜妍的内心无比煎熬,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在想,“乙烯压缩机到底怎么办?我们国家能不能生产?”巨大的压力下,姜妍常常深夜一个人偷偷流泪。就这样付出3年心血后,产品终于设计出来了,在厂区试运转一切正常。不料,当设备装配到生产线上,这套国内第一台自主设计的压缩机组却出现了严重问题。

原来,设备在厂区运转时是常温,开机运转是超低温(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下102摄氏度)。开机后,压缩机的振幅越来越大,只能停工。“按照最开始的设计,我们觉得做得已经很完美。不管是从材料上、结构上,还是在厂内试运行的时候,都是优质产品,振动幅值都不超过15微米。但是到用户现场,经历零下102摄氏度低温的环境中,机组发生了严重的振动,机器无法开启,每天损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

用户急得大吼:“必须马上彻底解决,否则退货!”焦急的姜妍顿时蒙了,如果整改不成功,就意味着中国冲击乙烯三机的研发全部失败。当时,团队只有20天时间去解决问题。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数据都是经过多次验证的,想要找出故障原因并不容易。

这时还有人冷嘲热讽,姜妍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回到家就压抑不住地流眼泪。丈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在妻子的书桌上留下这样一句话:“还记得大学的那场球赛吗?就是因为你不放弃,才能在最后反败为胜。即使所有的人都怀疑你,我也永远支持你。”看着老公朴实的话语,姜妍的眼泪簌簌而下,还有什么比家人的支持更有力量呢?

再次坚定信心后,经过分析,她确信主轴材料采用1Ni9没问题,只是需要大量实验数据验证。在第二次的整改方案之后,设备即将开始试运行,姜妍第一天晚上彻夜无眠。到了第二天晚上,她收到同事的短信告知,与第一次的现场情况一样。刚刚有了睡意的姜妍吓了一跳,她以为又出现了跟上回一样的问题,若真是这样,就证明还是没找到症结所在,她也有些失落和沮丧,甚至给同事发短信说,那看来我们国家做不了乙烯压缩机了。

值得庆幸的是,第二次试运行的温度和压力和第一次一样,但是机组运行却非常好。终于,经她整改后的乙烯机在-101℃下开车成功,所有指标均达到国际化水准。

2010年1月8日,姜妍永远记得这个日子。由她主导设计的我国第一台乙烯压缩机,成功稳定运行,看到用户赞誉的微笑,她喜泪涟涟———此举打破了国外长达几十年的垄断坚冰!

打造大国重器,绘出无悔人生

接着,更复杂的年产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设计重任,又落到了姜妍身上。在集团办公大楼里,总工程师王学军对姜妍一字一句地说:“研制百万吨乙烯压缩机,是沈鼓从事压缩机制造30年来的最大梦想,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定要给用户、给国家一个满意的交代!”姜妍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脏怦怦跳动,她用力甩了一下马尾辫,声音不大却一字千钧地答道:“坚决完成任务!”

姜妍介绍说,压缩机是一种高速旋转的机械设备,规模越大,对精度要求越高,对技术要求也越高,百万吨大乙烯设备压缩机的转速,每分钟都在几千转甚至上万转,同时还要求转起来后振动的幅值不能超过25.4微米,相当于1/4头发丝的直径。

“百万吨乙烯压缩机不是数量级的简单放大,机组结构、制造工艺与普通压缩机都有着天壤之别,其困难之大,难以想象。所以,这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一直都是难以攀登的技术高峰。”而且一旦试验出问题,将会造成一天上百万的损失。就连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科学家,研究多年花了巨额资金都失败了。所以,此举关系重大。

那些天,姜妍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气体流场图,利用周末时间啃国外英文资料、论文,跑遍全国的有关科研院所请教学习。其间,姜妍也曾向一位欧洲著名专家请教,结果被对方以“涉及国家科技机密”为由,当场拒绝。去一家德国生产百万吨大乙烯设备压缩机的企业参观,想看一眼机组结构都被拒绝,而且身边还跟着人时刻监视。

无奈之下,只能自己一点点啃这块硬骨头。有趣的是,面对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图纸,就在姜妍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一张低温转子的样图引爆了她的思路,姜妍突然想到:零下100多度的乙烯,本身不就是制冷介质吗?如果采用缸内加气方法,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机组的效率。想到这里,她兴奋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此后,姜妍带领团队反复研究试验,将这种完全颠覆了以往常规压缩机结构的设计,应用在百万吨乙烯压缩机上。而且经过创新缸内加气结构,一台机组可为用户直接节约资金7300万元。经过反复验证,她终于形成了一套完美的设计方案。

2012年2月,我国首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躺在试车台上,此时的姜妍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转数5890转,振动值15微米,轴瓦温度低于75摄氏度”。随着试车总指挥的一声令下,各项参数源源不断传来,姜妍奇迹般的成功了!

这使我国一跃成为全球能够自主设计研制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的第四个国家。此举振奋了国人,也震惊了世界。沈鼓集团董事长苏永强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如果说,沈鼓是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业与国外竞争的国家砝码,那姜妍就是不折不扣的国宝!”

试水第一单国产机组后,沈鼓集团很快签下30多亿元的大型乙烯项目。姜妍也因此被媒体誉为“中国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设计第一人”!

接着,沈鼓又立刻投入研发120万吨乙烯压缩机,仍然由姜妍掌舵。2018年4月26日,由姜妍主导设计的120万吨乙烯压缩机在用戶现场开车成功,这是国内最大的乙烯压缩机,由于运行工况复杂、设计难度极高,被誉为透平压缩机“皇冠上的明珠”。

目前,沈鼓集团已具备了150万吨乙烯压缩机的研制能力,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姜妍带领她的设计团队,用短短几年时间,就实现了乙烯压缩机100万吨、120万吨、150万吨的“新三级跳”。

现在,不仅国内石化企业的乙烯压缩机几乎全部由沈鼓生产,姜妍每年为国家节约数十亿美元的外汇,而且这些“巨无霸”还成功地出口到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虽然事业上很成功,但对于家庭姜妍却时常感到亏欠。她的父母都已退休,忙于工作的她却很少回去看望。父母年纪大了,没坐过飞机,姜妍曾许愿陪他们一起坐飞机去三亚旅游,可至今没能满足老人家的愿望。

2002年孩子出生后,5个月大的时候,姜妍就雇了一个阿姨来带她,一直到现在。多年来,姜妍没有时间辅导女儿学习,没空送她去辅导班,甚至没有去开过一次家长会。至今,姜妍的手机里仍保存着一条短信,那是上小学的女儿发来的:“妈妈,我在雪地里等了40分钟公交车,还没来,我都冻哭了,多想你来接我。”在北京开会的姜妍当时就用双手捂住脸,失声痛哭。可是,当有人问起姜妍后悔不后悔时,她依然平静地说:“我当初选择的就是一条吃苦的路,有快乐,也有亏欠,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多年来,姜妍从一名压缩机设计领域的“门外汉”,成长为掌握世界前沿技术的压缩机专家,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变成了沈鼓集团透平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同时,她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当选十九大代表。

2019年10月1日,被业内称作“工匠女神”的姜妍,还作为国庆70周年大会观礼嘉宾,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见。天安门西侧五区8排8号是姜妍的座位,在这里她全程观看了阅兵仪式并参加了联欢活动。

春华秋实,姜妍用20多年的勤奋汗水,最终铸就“国之重器”,绘出无悔人生。如今,她的梦想还在延续:让中国石化装备站在全球最高端,让更多的“中国心”走向世界……

(责编  许  娟)

猜你喜欢

乙烯压缩机设计
往复压缩机管道振动分析与减振处理
BUBA台灯设计
聚氯乙烯多乙烯多胺合成研究
120万吨级乙烯压缩机打破国外垄断
基于故障树模型的往复式压缩机填料密封失效分析
基于故障树模型的往复式压缩机填料密封失效分析
循环氢压缩机防喘振系统改造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析压缩机在煤化工工艺中的应用和实践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