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关爱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2019-01-13鄢志勇李慕绚吴锋戴剑频俞刚旭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11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班级

鄢志勇 李慕绚 吴锋 戴剑频 俞刚旭

在保康县两峪乡中心学校,有一块占地三亩多的“开心农场”。每到春天,老师便带领孩子们在这里播下种子,给它松土浇水,看着它萌芽;到了夏天,“农场”里许多蔬果长得茂盛,孩子们便细心采摘,交给食堂的师傅做成美味可口的佳肴;秋天来了,“农场”里的果树上又结满了各种果实,孩子们又能品尝丰收的滋味。

“学校充分利用这块闲置的土地,开展劳动教育,教给孩子们最基本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道了什么是萌芽、什么是孕育,也了解了什么是惊蛰、什么是谷雨。”校长冯耀才告诉我们,学校根据二十四节气设置了节气习俗、时令诵读、农耕文化和种植探究等实践活动,还收集各种农具建起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农耕文化陈列室”,并开设了根书、根雕、剪纸、刺绣、盆景等注重动手操作的民间传统艺术课程,培养孩子们成为具有丰富情感和审美趣味的人。

作为生本教育改革的五大模块之一,自2011年在全县中小学校推进生本德育以来,保康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生本教育理念落地落实,不断探索生本德育新模式,构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生本德育体系,打造了具有保康地域特色的生本德育模式。

特色课程建设是实施生本德育的“牛鼻子”,深挖地方特色资源,丰富德育课程体系

“德育活动课程化,课程落地实践化,是学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必然要求。”保康县生本教育推手、时任教育局局长孙代文说,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牢牢把握课堂主阵地,充分尊重德育教育规律,发挥课程体系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特质,开展好德育教育。

在全面推进生本德育的过程中,全县中小学结合实际将生本教育理念融入学校各项工作,让学校时时处处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在生本的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

主题班会是重要抓手。保康县组织各中小学校将班会纳入学校课程建设体系,对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每班每月坚持上好一节主题班会课。

城关镇小学每周举行一次周激励会,包括四个环节:夸夸我自己,增强自信和自我认知;夸夸我同学,取人之长增进友谊;夸夸我们班,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建议和希望,为同学进步和班级建设提“金点子”。每次的周激励会由学生主持、组织,学生在激励自己、激励他人,被他人激励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得到锻炼成长。班级激励会在班集体营造了同学、老师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每个人在体验到同学尊重、班集体尊重、老师尊重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

龙坪镇中心学校设立了“我的三分钟”校本课程。每天晚自习前为“我的三分钟”课程,学生轮流上台展示自己,有秀英语、推荐一本好书或者好的文章、播新闻、展才艺、说看法等。全体学生大胆发言、展示自己,努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为自己收获自信、提升能力、赢得尊重。

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开展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全县各中小学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之中,从小做起,从细小环节抓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店垭镇小学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考勤、学生证佩戴、责任区卫生、两操、集会秩序、仪容仪表、行为规范、宿舍管理等进行检查管理。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期一总评,对优秀学生授予“文明之星”,对优秀班级授予“先进班级”。 监督岗成员由学生自己选举产生,监督别人的同时,也接受别人的监督。

“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翩翩。”在黄堡镇中心学校的学生食堂,这条醒目的标语总能吸引人的目光。“席位制”是保康縣在推进生本教育时的创新举措,通过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设立席长等职务,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这段印在学校食堂墙壁上的标语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看到的。“我原先以为这句话是教育大家吃饭时不要因为太饿去抢东西吃,慢慢我知道了,这是教育大家吃饭要文明,珍惜粮食,和同学好好相处,做一个有品德的人。”八年级学生王素乙说。

“以文化人,人恒化之”,生本德育要见实效,必须抓好文化育人

以文化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具有深层次的精神力量,学校德育工作要见实效,必须抓好文化育人。

班级文化是最直接的抓手。为此,县教育局专门制定了《班级文化建设评选标准》,组织引导各中小学校抓好班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经过八年努力,如今,各学校充分利用教室墙壁、走廊、窗台,建好专栏、图书角、植物角,营造良好班级环境。设计班名,提炼班训、班级口号,开展有益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打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县教育局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德育的重点内容,列入每年的重点活动安排,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晒家风家训、讲家庭美德故事、书法绘画竞赛、经典伴成长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要求中小学的经典诵读要落实“三有”(早上有诵读、课堂有讲解、课表有安排);组织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将黄梅戏、豫剧、京剧等传统戏剧送进校园;组织学生学习皮影表演、根艺制作、根雕等;开展“我们的节日”教育活动,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歇马镇梅花小学的“梅文化”,从种梅、诵梅、塑梅、咏梅四个不同角度让全体师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万寿小学围绕“竹文化”,开展诵竹诗、写竹文、跳竹舞、绘竹画、吹竹笛活动,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校园节会是学校文化最集中的展示。保康县特别重视校园节会的引领作用,组织学校办好特色节会活动,凝练德育特色,打造德育品牌,通过评选打造了一批特色精品活动。

在荆山山脉深处的油坊街小学里,古树成荫,历史悠久。学校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确立了“生态文化”发展主题。从“生态德育”入手,围绕校园内的皂角树等植物,开展了四月“皂荚科技节”、六月“银杏艺术节”、九月“桂花诗词节”、十一月“蜡梅体育节”等以生态资源为载体,以科技、艺术、文化和体育教育为灵魂的四大生态系列教育活动。五年级的胡忠奥同学说:“通过活动,我知道了桂花有崇高、美好、吉祥、友好的寓意,我亲手缝制了一个香囊送给以前学校的老师,感谢他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近年来,各学校始终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县教育局要求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加强德育薄弱环节,改进德育关键载体,夯实基本保障。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核心价值观传唱、“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书画比赛等,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唯有生本的理念上升为生本的制度,“以生为本”才具有了坚硬的基础

“尊重、关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孙代文在多个场合强调,生本德育的基础就是尊重学生。有了尊重,就有了更宽松愉悦的氛围;有了尊重,就能帮助学生树立阳光的心态,促进学生健康、阳光成长。

在生本德育改革之初,县教育局要求学校对以往的德育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修订,要求所有学校本着高度尊重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认真修订、完善德育管理制度,确保每一项制度都符合生本理念,从而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歇马镇中心学校发动学生自己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学校组织各班通过民主决策的方式,协商制定班规班约及各项制度,让制度来自集体,约束集体,形成遵规守纪的共识。在各项制度实行一段时间后,再组织学生对不合理的内容进行修订,保证制度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常用常新”。

熊绎中学在班级管理中树立充分相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充分发展学生,充分成就学生的育人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来发掘自身潜力,发展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做到目标让学生“明”,计划让学生“订”,效果让学生“查”,总结让学生“做”。推行班级自主管理,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

学校管理制度由以往学校、教师制定,转变为师生共同制定,充分发扬民主,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制度的制定者,同时又是执行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主人”意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让制度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和推进剂。

目前,全县中小学牢固树立生本理念,将尊重学生落实到学校管理中,落实到学校活动中,落实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中,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成长氛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扬民主,在制度层面打下尊重学生的基础。

评价是指挥棒,是方向标,创新德育评价方式是生本德育得以全面推进的重要保障

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德育的重要环节。近些年,保康县各学校积极改进德育评价方式,关注个体差异,注重综合评价,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完善。

两峪乡中心学校开展“阳光十星”评比,播撒阳光思想,践行阳光行为,养成阳光习惯,塑造阳光性格,成就阳光人生。学校把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表现划分为10个方面,每个方面一颗“星”,学生在某一方面达到要求,经班级、学校评定后,即可获得一颗“星”,并贴在学校宣传栏。学期结束,对所有获星学生举行授星仪式。

校长冯耀才说,“阳光十星”既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评价,也是育人过程,通过争星、评星、授星,让学生整个学期都在“追星”,都在受教育。学校本着有长处即鼓励的原则,激励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在赏识、激励中积极主动成长。

城关镇小学围绕“成就最好的自己”的办学宗旨,多维度地树立榜样,让每名學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学校设立多项表彰类别,有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优秀学习小组、优秀干部、班级标兵、优秀学生、星级学生、美德少年等,让所有学生在一学年内都有受表彰的机会。学校为每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册,小学六年跟踪记载,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综合素质档案、老师和家长寄语、幸福时刻、得意之作、获奖记录等。

城关镇小学校长李兆忠说,成长记录册反映了学生成长历程,记录了学生童年的一个个精彩瞬间,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找到自信,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保康县中小学深入推进生本德育改革,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融入学校德育全过程,融入宽松和谐的氛围里,融入在学校的课程、文化、实践中,让德育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友文说:“未来,我们将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改革,进一步实现育人理念的转变,育人模式的创新,育人载体的有效落实,育人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鄢志勇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班级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班级“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