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激励机制研究
2019-01-13白少群
白少群
摘 要:对学生来说,学习结果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而在这其中,学习主动性又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学生的影响比较明显。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教”的问题,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和习题训练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而这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内生动力释放不足,自我学习的效果得不到提升。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學生在学习上有比较明显的突破。因此,文章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入手,来探讨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激励机制建设,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改善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素养;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3-0035-02
一、引言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不仅教师要善于“教”,同时,学生还要善于“学”。对学生来说,要能够学好科目,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消化吸收能力,还需要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认为,建立起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关键的环节。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激励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那么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都能够得到明显加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长久以来,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相较于城市地区的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村学生的语文学习内生动力没有很好地被激发。因此,本文将阐述如何建立起适应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励机制,为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在如何促进语文教学模式改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二、建立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事业的推进,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资源等方面的融合发展脚步不断加快,与此同时,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在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也获得了不断的交流和互补,这也是目前城乡一体化战略下教育事业所形成的积极发展方向。
但是,由于乡村地区和城镇地区长期以来在一些方面根深蒂固的差异,目前在农村和城镇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领域,这种失衡现象也直接体现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比如,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在一些语文素养方面(如灵活运用知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方面。
与此同时,教师不能够忽略的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两个方面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是教师的“教”,还有一个就是学生的“学”,前者可以理解为学生的被动式接受,而后者则是学生的主动式接受,只有教师能够做好教学工作,同时学生也能够积极学习,学生才能够取得相对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只侧重于“教”的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学”的关注。事实上,学生如果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相比在课堂上的被动接受和理解,往往能够对相关知识点更加深入地消化吸收,同时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
但是,小学生有着自己固有的特点,比如,贪玩心较重,长时间学习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的自主能力较为欠缺等。如果教师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强调和引导,必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来充分发挥激励机制这根“指挥棒”对学生的约束和鞭策作用,使学生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那么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都能够得到提升,进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如何建立起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激励机制
为了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激励,笔者认为,应当要从语言、活动、评价这三个方面入手,具体而言,可以如下进行实施。
(一)语言激励工具的运用
语言激励工具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语言激励,另一种是肢体语言的激励。在运用不同语言激励工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进行差别化的处理。
一方面,是口头语言激励。这是目前在激励教育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往往可以体现在谈话、给出评价或者建议等行为中,并且在这之中实现对学生的鞭策和鼓励。这种方式通常会比较简单,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的激励效果。
比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为了使用语言激励法,可以将一篇课文所涉及的问题分为多个层次,如课文内容发生的时间、事情发生的地点、起因、经过、课文所传递的主要思想等,然后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释放相应的问题。教师对语文素养一般的学生,可以释放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课文中可以直接寻找到的基本信息);而对语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提问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问题。这样,无论是语文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还是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都能够从中获得自信心,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是肢体语言激励。肢体语言又可以看作是身体语言,是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神态等传达思想意图的一种方式。肢体语言都有一种特定的含义,例如,鼓掌表示“真棒”,摇头表示“不行”等。教学中的肢体语言激励是教师用动作及神态鼓励、刺激学生,使学生学习更加努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对学生一个精彩的回答、一个认真的表情给予一个微笑,或者是一个肯定的延伸,让学生内心能够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产生一种温暖感,从而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更加积极自如地表现。
(二)活动激励工具的运用
语文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都可以更加自由灵活。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可以摆脱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式,开展一些更加有趣的活动来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而且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往往会善于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和组织一些小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而在教师进行激励教育的过程中,这些活动同样也可以作为一种激励活动发挥应有的价值,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活动,来不断让学生融入语文课堂,以及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如阅读比赛,在一个星期内,比比谁阅读的课外读物比较多,并且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成果的展示,对阅读效果较好的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再如,还可以围绕课本上某一个章节,开展演讲比赛或者是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朗诵吟咏过程中,能够增强对相关语文知识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感性认识。同时,教师在开展活动激励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辅助方式,如组织学生成立“诗歌兴趣小组”“作文兴趣小组”等和语文相关的主题兴趣小组,然后组织学生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参加相关的语文竞赛活动。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语文知识的巩固,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评价激励工具的应用
人都渴望被赞扬,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内心较为脆弱,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赏。而且这种肯定对他们来说,往往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还有助于让他们加深对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式的认识。要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进行语文激励教育过程中,充分运用评价激励工具。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学分制激励方法,这是一种以学分累积的形式对学生学习表现情况进行评价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和考试成绩这三个维度来设计评价的维度,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来给学生打分。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一次,可以获得2分;一次家庭作业正确率达到满意的水平,可以获得3分;在考试进步后,可以获得1分等。然后每个月对学生总分进行一次公示,让学生从中树立起争先意识和进取意识。在评价激励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因材施教地进行评价激励,根据不同学生的具體情况来选择具体的评级结果,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从中获得自信。如在家庭作业方面,教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规定家庭作业正确率达到90%以上可以获得1分;而对基础比较一般的学生,则规定只要家庭作业正确率达到80%以上就可以获得1分。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从老师的激励制度中得到应有的鼓励和促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的不断重视,小学教育界也正在加速推进教育改革,尤其是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事业的推进,教育在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也获得了不断的交流和互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地区,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现象依然较为明显,集中表现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科素养。基于此类问题,笔者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入手,探讨了如何通过激励机制来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明霞.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42-43.
[2]董文皓.教育评价方式是新课改推行的绊脚石[J].中国教师,2011(18):21-22.
[3]马 琳.创立科学评价体系,顺利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1(10):85-86.
[4]周 云.探究激励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7):77.
[5]乔素萍.探究激励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20):33-34.
[6]董连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224.
[7]褚宏启.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J].教育研究,2010(11):3-11.
[8]李永明,符夏红.探讨提升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2013(7):108.
[9]何志华.浅谈如何提升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J].作文成功之路,20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