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的融资问题分析

2019-01-13任鑫鹏王红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新能源融资

任鑫鹏 王红梅

摘   要:新能源作为可再生资源,其产业的发展具有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黑龙江省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一定的地域与资源优势。然而,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因其投入大、负债高,导致其竞争力偏弱,使其在产业融资上产生诸多阻碍,这些都制约着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的顺利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对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分析,对症下药,才能使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市场竞争中成为黑龙江省经济新的发展引擎。

关键词:新能源;金融支持;融资

中图分类号:F4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5-0125-02

一、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基本概况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传统能源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几十年中通过资源的开采和输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传统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使这种发展模式变得不可持续,也限制了黑龙江省经济的腾飞。因此,通过不断开发新能源作为传统能源的替代,使黑龙江省由资源大省向资源开发利用强省转变。黑龙江省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黑龙江省年平均风速大部分地区在3—4米/秒,风能资源储量丰富,技术可开发量为2亿3千万千瓦左右,位列全国第四位。近几年,风电装机容量保持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达到568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0%。黑龙江省的地形分布属于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势落差较大,水能也很丰富;同时,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森林覆盖率也很高,农林废弃物较多,用于生物质发电原材料也很充足,这些资源都为黑龙江省的新能源开发提供了有利保障。《黑龙江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提出,计划到2020年,黑龙江省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 000兆瓦,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 650兆瓦,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 200兆瓦。这些都使黑龙江省在能源战略上保持竞争的优势,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截至2018年底,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06.5万千瓦,完成风电发电量124.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共计完成光伏发电量20.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254.1%。目前,黑龍江省能源结构正从以单一的石化能源为主向多元化转变,能源发展也由传统能源增长向更加清洁的新能源增长转变,清洁低碳化进程不断加快,大美龙江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然而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新能源的开发建设需要巨额资金。任何一个行业在导入期,都面临高速发展与高投入、高风险并存的情况,新能源产业也是如此。金融市场巨大的融资能力对于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利用市场机制,使新能源开发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是黑龙江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融资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金融机构加大了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但就目前来看,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新能源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风险高

目前,金融机构对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支持仍以传统的贷款方式为主,缺少其他新型的融资方式,如融资租赁、私募股权融资或风险投资、长期债券投资等直接性投资,这就导致新能源企业的资本负债率偏高。而新能源企业的普遍特点是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成本回收慢等,这些收益成本的错配必然导致新能源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企业的财务风险过大。以风电项目为例,风电投资一般在7 000—8 000元/千瓦,一个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据测算需要资金3.5亿元以上。一般的风电往往架设在高山上,需要修建简易的施工公路,后期的组装、调试、磨合适用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和众多的技术人员,这期间现金流只是单向的流出。而风电项目投入资金一般80%以上靠债务融资,债务偿付和利息支付过于集中。同时,由于新能源产业项目众多存量贷款,且贷款期限普遍在15年以上,因此风险较大。这些导致金融机构的融资热情降低,特别是外部经营环境一旦变动,极易在金融机构体系内产生系统性风险。因此,融资方式的单一对于新能源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存在风险过大的问题。

(二)中小新能源企业缺乏融资的优势,融资能力有限

目前,黑龙江省金融机构支持的新能源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在融资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大唐、华宇等,由于资信高,能够较容易获得担保或抵押。这些国企和央企的融资挤占了大量的信贷资源,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新能源企业的融资热情不高。截至到2018年底,黑龙江省风电产业或与之相关的企业达到161家,其中大部分为小型的民营企业,这些小型企业在融资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目前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对风电企业融资的政策是重点支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中小新能源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金融机构得到的融资仅占中小新能源企业融资需求的较小部分。

(三)新能源企业融资成本普遍偏高

新能源产业的融资成本主要是贷款利息,造成项目建成后财务费用居高不下,需要摊销的贷款利息较高。新能源产业项目贷款目前执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也是导致产业融资成本高的重要因素。例如,在黑龙江省有投资的协鑫新能源是我国著名的光伏发电企业,在2018年底总装机容量位居全球第二,其平均借款利率高于6%,在融资成本上,协鑫新能源没有优势可言。由于光伏电站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建一个光伏电站有超过50%是负债。协鑫新能源2018年的融资成本已突破了20亿元大关,同比暴增59%,最终使协鑫新能源财务困难,不得不出售固定资产来缓解现金流的紧张。所以,较高的融资成本和高融资率对光伏企业乃至新能源产业来说成为了沉重的负担。

(四)融资机构有限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对新能源产业贷款实行总行授信,并且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环评报告、发改委的建设批复、建设用地文件、验资报告、近两年审计报告及最近一期财务报表、营业执照、资金用途、公司章程等相关材料,贷款手续十分繁杂严格,使新能源产业融资变得更加困难。而中小银行又基于自身的资本规模和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其信贷支持能力受到限制,对新能源产业资金需求往往无法满足,以至新能源产业项目贷款申请不在其业务范围之内,使新能源产业的融资渠道更为狭窄。一般来说,新能源产业的融资机构仍集中在五大商业银行。

三、金融支持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的对策

(一)推进与新能源相关金融创新,实现产业、金融良性互动

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中介机构,应以市场机制为依托、以新能源产业特点为导向,提升金融服务的内涵与创新,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支持。在融资上应积极推广适用于不同新能源产业的融资模式,如融资租赁、长期债权、私募股份,等等;拓宽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渠道,针对新能源产业的设备制造企业、生产厂商和运营企业自身流动资金的需求特点推出如网上电子票据交易、应收账款管理、票据贴现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服务方式,通过金融服务与新能源产业相互融合,实现新能源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两者的双赢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

作为新能源产业提供融资支持的重要载体,商业银行应把自身的经营目标与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不同地区实际特点和产业竞争优势,对发展前景好的新能源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特别是在专项贷款和对农贷款额度中重点支持一批风电和农村中小水电项目,并积极推进生物质发电等新兴能源产业,稳步拓展新能源领域的信贷支持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经营目标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其他各类金融机构也应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加大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合力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将新能源作為绿色金融的重要使命去努力开拓市场,大力支持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发挥政策性银行的政策优势

新能源由于其清洁、可再生性,一直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的产业。但与发展成熟的传统石化能源相比,无论从成本还是盈利性竞争力都较弱,完全以市场竞争来进行资源的配置,难以使其发展壮大,这就需要政策性银行的参与。由于政策性银行具有利率低、贷款额度高、贷款期限一般都是中长期的优势和特点,符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特点,政策性银行特别是国家开发银行,应积极介入新能源产业,为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发挥助力作用。政策性银行可在政策框架内扩大新能源产业融资范围,把更多扶持资金投向新能源产业中去,通过低息贷款、无息贷款、优先贷款、贷款贴息、延长信贷周期等政策倾斜方式,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性信贷支持,弥补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信贷不足。

(四)完善新能源产业扶持体系

政府应加大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可借鉴发达国家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建立完善新能源产业的补贴、税收扶持机制,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到新能源产业发展之中;同时,鼓励新能源的技术创新研究。政府可设立专项资金或激励基金,对高校和各类能源研究所等研发机构进行资金扶持,通过新技术手段提高新能源的竞争力;加深与金融业融合力度,设立新能源发展风险基金或政策性担保公司,对金融业支持新能源扶持贷款提供有效担保,分散金融业参与新能源信贷风险,提升金融业支持新能源融资热情,形成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管理机构,应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在资本运营管理上提高对其贷款额度,使黑龙江省的新能源产业进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1,(6):30-34.

[2]  陈芳平,李静.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J].甘肃金融,2010,(2):43-45.

[3]  史丹,夏晓华.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7):23-43.

[4]  陈智华,郑艳荣.乌兰察布市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J].北方金融,2016,(8):81-82.

[5]  陈惠芬,杨凡地.内蒙古新能源产业金融支持的实证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2):1-5.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新能源融资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