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9-01-13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而体育课对其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如体育教师教授的自我保护知识、运动康复知识、锻炼准备活动等,对小学生而言,是受益终生的。
体育教学需要基于一定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进行教学规划、内容安排、方式调整,所做的一切都应以目标为中心,当目标达成时,就可以说教学实现了有效性。而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学生上了一个学期体育课后,身体素质、运动能力、锻炼知识比以往有了明显进步,就实现了有效学习;二是体育素质的提高,在体育教师的指引下,能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正确地进行运动前的热身,并对体育运动产生一定兴趣,就实现了素养进步;三是教学的高效性,体育课既不挤占学生其他时间,也契合学生身心发育规律,最终带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上,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教学有效性上并没有达到令人期许的效果,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教学理念落后,很多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长期保持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身心发展及学习规律的探索研究,在课堂中,不是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很多教师会包办一切,学生却失去了上一整天课后宝贵的休息和锻炼时间;二是教学手段单一,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需求与兴趣,采取的方法单调,如准备活动做完了就让学生去跑步、跑完步就解散让学生自由活动,这种方式既缺乏对学生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兴趣培养上的引导,又千篇一律,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得不到保障;三是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很多教师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心肺能力,让学生每节课都长久地进行跑步,既无益于学生形成体育兴趣,又会给学生造成生理乃至心理上的压力或损害,得不偿失。
为了改变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就需要从兴趣出发,加强课堂有效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度过美好的童年。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充分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如在教授羽毛球时,应该在示范羽毛球的正确打法后,就让学生三三两两组成对手去打羽毛球,使其充分感受羽毛球运动的魅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二是调整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留心学生喜欢什么运动,或者创造一些体育游戏,让学生在玩耍和欢笑中度过整节课,而且身体素质还得到了充分锻炼;三是注重教学过程,教师应该更关注过程而非结果,不应该仅仅通过学生的成绩判断学生是否努力,而是要关注学生平时的表现,运动的积极性等。
总之,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在教学有效性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教师以兴趣为导向,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教学理念、多元的教学手段、科学的评价标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