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技艺是否应该保密
2019-01-13阮清和
文/阮清和
正方观点
民族技艺应该保密
首先,什么是民族技艺?民族技艺就是民间艺人或工匠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培养形成的一种技术或艺术。它们既是我国民族性的高超艺术瑰宝,又是民间艺人的宝贵劳动成果。其次,什么是保密?在当今全球化经济导致的全球性产业竞争背景下,保密并非是狭义的不向任何人泄露事物的秘密,而是指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拒绝无原则的传播、泄露具有独创性和独特性的信息和技术等,例如各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与专利保护法,就是对独创性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保护。民族技艺应该保密,理由如下:
其一,对民族技艺进行保密,是为了让其在传承的过程中保质保量。我国的民族技艺是经过历代民间艺人日积月累、呕心沥血改良创新后的产物,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曾经的川剧变脸被传入国外后,被当成泛滥商品,出现在各大酒吧甚至夜总会。我们的民族技艺显然被庸俗化,可见,民族技艺不是传的越广越好。
其二,民族技艺的保密是保障我们民族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方法,是保证我们民族市场价值的必然要求。民族技艺的保密能使其拥有更大的吸引力。例如,作为中国民间最传统的艺术之一的皮影戏,曾被欧洲人带入西方,可它的核心技艺绝不外传,才使得它生生不息的发展下去。
其三,从世界角度来看,不同民族间技艺各自保密是保证文化多样性的基本要求。一旦民族技艺被公开,其民族性、神秘性、纯洁性都将受到损伤,民族烙印也就自然瓦解。一个民族连一份独立的民族文化都拿不出来的时候,文化软实力,综合国际竞争力都将是“空头支票”,国际文化失去了竞争平台,带来的只有文化趋同和整体品质下跌。因此,只有保密民族技艺,才能保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竞争,民族技艺才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实现持续发展。
反方观点
民族技艺不应该保密
民族技艺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具有社会性、普遍性、积累性和传承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民族技艺不应该更不可能“养在深闺人未识”。我们所说的不保密的范畴是将民族技艺完全地展现给世人,不会拒绝任何一个有心来学的人,但不保密不代表人尽皆知。不保密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是一个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它更有利于民族技艺的发展。
首先,民族技艺不保密能够使其更好地传承下去。如果经常关注新闻报道就会发现,我们的一些民族技艺正在悄然失传,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过度保密,很多的民族技艺都有“只传本族,不传外支”“传男不传女”等苛刻的规定,正是因为这些规定,使继承人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如果打破这种规定,在社会上广泛征集继承人,可以很好地解决民族技艺退化甚至消失的局面。
其次,民族技艺不保密有利于民族技艺水平的提高。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很多民族技艺也许还存在一些缺陷与漏洞。作为民族技艺的传承者,我们的任务是使我们的民族技艺更丰富、更高级,然而在今天,任何个人、群体、民族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民族技艺的丰富和创造。只有进行交流和实践才能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
最后,民族技艺不保密有利于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数千年来,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不断从封闭走向开放。中华民族在其历史上,曾以恢宏的气度敞开国门与其他各民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民族技艺,而正是在这种交流中,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璀璨与辉煌。21世纪是一个开放性的时代,是一个走向全球化的时代,而双面绣、佛山木雕、吹糖人……这些传统民间技艺因为种种原因几近失传,面对这样的窘境,民族技艺理当顺应全球化的趋势投身到文化的互动交流中去。
总结陈词
其实,今天我们讨论民族技艺该不该保密,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于一个辩题,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其讨论背后的价值导向。民族技艺作为文化领域的事物,在精神层面有极强的开放性,而只有顺应事物的性质,将民族技艺的内涵宣传出去,接受来自市场的考验,才能在不断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完善自身发展,才能让更多人看到民族技艺的迷人之处,在激起广泛兴趣,快速发展的同时,将民族技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