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1-13吉林省德惠市第六小学王守彬
□吉林省德惠市第六小学 王守彬
在小学语文课的课堂上,超过一半的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因此,在进行语文考试时,他们往往拿不了很高的分数。然而还有更多学生他们从根本上就讨厌咬文嚼字,更别提让他们看书了。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们不得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阅读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现在的社会,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每分每秒都在获取信息,可是我们怎么才能得到信息呢?那就是阅读。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成绩,不注意各方面共同发展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过分地强调分数和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问题。虽然现在评判一个教师教得好与不好确实是看他学生分数的高低,但不能就因为教师个人的名与利,而无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发展,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某些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阅读,更别提对阅读有多浓厚的兴趣了。这是为什么呢?在语文课的课堂上,教师对一些语文知识的教学并不是引导学生学习,而是采取直接灌输的方式。教师把学生放到了一个很被动的地位,有些语文方面的阅读并没有带着学生一块阅读,和他们一起领略其中的乐趣,而是匆匆地就过去了,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当然不会提高,更别说什么阅读兴趣了。
(三)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
大多数语文课堂中,有明确规定的上课时间和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并且一堂课只有一个教师,这就导致了教师顾不上班级里几十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教师也只能按照一个学生的普遍水平讲课。另外,现在家长在各行各业工作,有的工作需要很好的文笔,而有的工作不用,所以有些家长,不是很重视培养自家孩子的阅读习惯。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提倡学生自主阅读
若教师强行把知识送到学生的耳朵里,他们并不能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相反,如果是他们自己从内心想要阅读,那么学习效果明显就不一样。因此,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也应该做到这一点。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多多提问,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去读、去思考,虽然目的性很强,但是学生好奇心一上来,他们阅读的效率就上来了,从而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就上来了。同时,教师也要时刻记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动地位,这样不仅课堂气氛变得轻松了,而且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上语文阅读课时,要想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很大的兴趣,教师就要读懂学生的心理活动,大概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因为兴趣归根到底就是一种心理活动,只有心里真心喜欢,人们才愿意付出一切去追逐。教师要根据这个方面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进行完善,或寻求新的方式。
例如,在学习有关人物的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课下搜集一些有关人物的事情,上课的时候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产生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现实生活,对书上的一些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们产生真实的感受。学生们由于年龄都比较小,都喜欢看图片、视频等直观类的资料,教师可以多多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带着好奇心学习,让学生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给学生推荐课外书
学生的阅读需要是多方面的,教师可以给学生们适当地推荐一些课外书,对于字认识不多的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推荐带有拼音和插图的、有趣的故事读物,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所以一般阅读是学生在家里完成的,教师不能时时刻刻地监督和指导,教师应要求家长尽量陪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设计阅读指南。同时,我建议,家长要和孩子说好,每天都有一个固定的读书时间和读书时长,谁也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只要每天坚持三十分钟,时间久了,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三、结语
总的来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一定要教会他们坚持,坚持阅读,坚持多读,只有这样他们的眼界才会更高,知识面才会更广,语文素质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利用多种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不能让学生读死书,要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阅读效率。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了解这个世界,慢慢地学会了解和表达自我,慢慢地感受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形成自己独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不仅是对学生个体进步的推动,更是对语文学科教育质量提高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