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课堂合唱教学实施研究
2019-01-13福建省连江县实验小学林金莲
□福建省连江县实验小学 林金莲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人教版新教材从低年级课堂渗透合唱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为学习合唱打好基础;中年级开始进行合唱的基本训练,由二部轮唱过渡到二部合唱;高年级逐步提高合唱要求,能较好演唱童声合唱作品,并能进行声部创编。由于课堂合唱教学有别于一般合唱团的训练,它面对的是普通教学班的学生,他们年龄小,音乐基础参差不齐,课堂教学时间少,教学难度大,教师普遍“害怕”课堂合唱教学,甚至回避合唱教学;更有甚者,某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效。《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因此,开展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合唱教学实施研究,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下面,就结合我的探索实践,谈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合唱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营造良好氛围,树立合唱理念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教师应多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经典的合唱作品,带领学生观看著名合唱团的演出,参与合唱比赛,在欣赏中了解和声的概念,体验多声部的合唱效果,感受合唱歌曲丰富的表现力,让他们多渠道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理念。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视课堂为殿堂
在音乐教室正上方粘贴了“歌声连接人心,艺术净化心灵”的名言;在教室两侧墙面贴上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如“贝多芬——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爱因斯坦——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杨鸿年——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只要给他们一流的教育培训,就会成为一流的音乐家”等;在教室后面的墙上布置“音乐伴随我成长”专栏,把孩子们比赛或演出时的照片、合唱的感受言语进行张贴。在专栏定期介绍合唱知识,每月推出一首合唱作品。此外,还结合主题班会组织合唱知识竞赛等活动。
(二)让活动成载体
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除了每年开展一次“班班有歌声”比赛外,我校还精心组织合唱社团活动,分为两个梯队,利用每周一和三下午社团课的时间进行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有计划、有活动教案、有考勤记载、有活动效果。学期结束还要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和考评,汇报活动成果,并结合六一节进行优秀节目展演。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加了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陶冶了情操。
二、尝试多声活动,积累合唱经验
(一)发声练习情趣化
在课堂合唱教学中,设计趣味发声练习对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激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合唱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音乐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音乐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合唱作品,精心设计有趣的发声练习。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白鸽》这首歌曲时,因为这是一首二声部轮唱的歌曲,因此在歌曲的导入环节,我让学生听着《白鸽》的歌曲旋律进入教室,同时多媒体显示一张“白鸽咬着1~23数字图”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和着歌曲的旋律有感情地用1~23数字演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快乐地学会一声部的旋律,在学习二声部旋律时,我们引导学生观察在一声部唱到九时候我们开始唱一,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轮唱的特点,轻松体验到二部合唱带来的音乐之美。
(二)节奏训练活动化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把枯燥的练习与有趣的形式结合起来,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学习在兴趣中参与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我们经常进行以下的趣味节奏练习:
第一步:让学生念一念节奏TA TA TITI TA|TI TI TITI TA TA||
第二步:教师让学生逆着念上面那条节奏TA TA TITI TITI|TA TITI TA TA||
第三步:进行二部练习,让一半学生顺着念,同时另一半学生逆着念。
第四步:一人做二声部(嘴逆着读,手顺着打节奏)。
教师循序渐进地设计活动过程,既增强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体会了二声部的音乐感受,提高了学生的节奏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合唱能力
(一)音高训练可视化
目前我们学校合唱教学中依然面临学生音准问题,要么高,要么低,影响合唱效果。柯尔文手势能够形象生动地表现音级的高低,帮助学生较快地建立音高概念。例如在教学《国旗国旗真美丽》时,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音高学生容易唱成一样,不管怎么纠正,都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今年在教学前我先借助多媒体出示柯尔文手势图,让他们跟着学习,知道do在腰部,re在小腹,mi在肋骨,fa在横膈膜,sol在胸前,la在颈前,ti在眼睛,并结合儿歌do是一个小拳头,re是一座滑滑梯,mi是一个小平台,fa是你真棒倒下来,sol是小门平平立,la是小手拉起来,ti是指向天空,孩子们边学边做,很快学会了音乐知识。我趁热打铁马上应用到歌曲学唱中,通过手势让他们知道《国旗国旗真美丽》第一句第一个音sol音高在胸前,第二句第一个音是mi音高在肋骨,孩子们通过这种让听觉视觉化的方式很快唱准,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音准训练器乐化
课堂合唱的难点在于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两个声部经常“打架”,而课堂乐器(口风琴、口琴、竖笛等)既是识谱的工具,又是提高学生音准能力的好帮手,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乐器的固定音高来帮助学生把握音准。例如在学习歌曲《村晚》时先引导学生分析歌谱,然后把学生分两个声部,指导他们用口风琴吹奏自己声部的旋律,最后组织两个声部的合奏,从而让学生对二声部合唱的旋律和音准有较为准确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进行合唱训练。这种借助器乐教学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合唱能力,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听辨训练引领化
在班级合唱教学中,教师对所任教班级学生音乐学习情况要了如指掌,每个学生嗓音如何,以及参加校合唱团的成员情况等,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嗓音好的,尤其是校合唱团同学的骨干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合唱整体水平的提升。例如我在教学《牧童》时,在学生熟悉两个声部旋律后,我指导几个校合唱团的学生进行正确示范,让其他学生有良好的声音概念(音准、音色以及气息)后用弱声唱法,向这些骨干的音色慢慢靠拢,逐步达到音色的统一。
四、二度改编教材,激发合唱兴趣
音乐教材中可开发和挖掘的因素很多,音乐教师要深入研究音乐作品,尝试对教材进行二度改编,并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创作一些简单有趣的合唱片段练习和对作品的“合唱的加减法”处理,为学生的多声部合唱实践铺路搭桥,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
如在教学歌曲《两只老虎》时,在学生会熟练演唱歌曲后,我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多声演唱实践:一是让学生分组轮唱(根据班级的学生总体素质可以分二到四声部);二是让学生边唱边加入节奏(脚打节拍,手打节奏);三是提供场景(伤心、开心等)创编这首歌曲的第二声部,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尝试,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走进多声音乐,让他们提早感受合唱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同时,也帮助学生在演唱实践中轻松、愉快地感受了欢快活泼的、伤心难过的等不同性格的老虎形象,原本枯燥乏味的合唱学习变得兴趣盎然。
此外,课堂上应积极搭建合唱展示平台,让学生有更多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除了指导校级合唱团的训练,我更注重平时班级合唱的点点滴滴的教学渗透,特别是借助一年一次的“班班有歌声”合唱节比赛的机会,积极发动学生热情地投入全校性展演中,展示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