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观与后发赶超精神
2019-01-13蹇晓艳罗树维肖小芳汪爱平
蹇晓艳 罗树维 肖小芳 汪爱平
(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扎实推进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必须树立绿色发展意识、坚持生态优先,在互联网=、大数据、大生态战略中坚持生态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和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必须弘扬团结奋进、勇往直前、后发赶超精神,激励人民干劲来,促发展、拔穷根、奔小康。
一、深刻理解绿色发展观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个必然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效率、和谐、持续、生态是绿色发展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上的追求;落实到具体操作上,需要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家公司、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应该身体力行、节能减排,在坚守生态底线的前提下推动低碳经济、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表面上看主要从节能减排及污染物治理的角度测度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的作用,包括生产总值水耗、生产总值能耗、污水处理率、植被保护、农田保护、空气质量、噪音控制、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各个方面,它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生活宜居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但是,它更是一种意识与理念。从内涵看,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具体包括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的认识,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的认知,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的理念,把绿色思维贯彻到每个人的心里和头脑中去、随时指导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行动纲领。
绿色发展也是一种政府意识。比如,首先必须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行节能的定量指标,即要求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下降20%;把原来作为次优先级指标上升为核心指标的包括可再生和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该比重应该由2008年的9%、2010年的10%提高到2015年引的13%,比较重要的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在绝对量上减少10%,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0%,森林覆盖率十一五期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是从18%提高到20%,十二五期间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2个百分点……这些都是政府行为,如果没有政府的投入与承诺,基本上没有实现的可能。必须为政府制定核心指标。
二、绿色发展离不开后发赶超精神
新时代是历史性新机遇,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在新时代必须要有新作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精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落实绿色思维进课堂、进头脑工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绿色意识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具体来说,要严守生态底线的任务,是要保持山青、天蓝、水清、地洁,让生态环境朝着符合其自身规律的方向演进。构建起行之有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优良空气质量指数、深入实施“河长制”、垃圾处理以及生态补偿等方面善作善成,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进程中,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始终处理好人的思想认识、生存理念、发展手段以及政策举措等各方面的复杂关系。
后发赶超凭什么?后发优势不可少。汤姆森等人把后发优势的来源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具有开拓性的先动者地位比后动者地位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要大得多,而且先动者几乎没有获得什么经验曲线效应;由于技术变革速度很快,早期投资的设备和技术会很快过时,而后动者可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由于顾客对先动者的忠诚度很弱,后动者很容易就能打开市场;先动者付出巨大代价获得的技术和经验可能轻易地被模仿甚至超过。
北京大学的陈游芳博士研究后发现后发优势的来源最后归纳为四个:后动者可以从先驱者的错误中学习,进而可以获得差别化和成本优势;后动者可以通过"搭便车",来降低产品成本,获得成本优势;后动者可以通过创新,改变游戏规则,获得竞争优势;情况发生变化时,后动者有可能获得优势,因为其成本少、负担轻。
关于后发优势,一般有免费搭乘效应理论、沉没成本理论、态度转变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组织惯性理论等。后发优势体现在可借鉴因素增多、研发成长减少、市场可利用程度高等。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建设,突出后发优势是必然的。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倾向于模仿发达地区的技术和管理而不去模仿发达地区的制度,这样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经济获得快速的增长,但是会强化制度模仿的惰性,给长期增长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变为不可能,这种“后发劣势”要警惕。后发地区应该由难而易,在进行较易的技术模仿前,要先完成较难的制度模仿,才能克服“后发劣势”,并认为后发地区在模仿好先进地区的制度前是没有资格讲“制度创新”的。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决定于三方面的条件。首先是生产要素,如果各种生产要素都增加,总产量、经济水平当然提高;其次是产业结构,给定生产要素,如果将这些生产要素从附加值比较低的产业转移到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经济总体水平也会提高,尽管要素总量并没有增加;第三是技术创新。给定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如果技术创新,经济水平同样可以提高。在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发展过程中,始终铭记这三个条件是必须的;但是必须对这三个条件进行嫁接或改造,植入绿色思维,否则会违背发展与生态的两条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