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戏剧导演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019-01-13郭庆璋
郭庆璋
(河南省越调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 周口 466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为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继2017年举办河南省戏剧高端人才(编剧)培训班之后,2018年再次举办河南省戏剧高端人才(导演)培训班,来自全省各地的30位青年导演参加为期18天的系统培训,我很有幸参与了全过程,经过时间的推移,我再次回首当时的经历,不禁对这种培养的新模式产生了诸多思考。
一、整体概况
本次培训班旨在加快河南戏剧人才梯队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有情怀、敢担当的戏剧创作队伍,为推进河南戏剧事业持续繁荣,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同时也为全国的戏剧创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河南省戏剧家协会高度重视本次培训工作,从学员筛选、课程设置到场地选择、聘请老师都作了精心的安排。本次培训不仅为大家安排了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且还请来了著名导演查明哲、张平、罗云、李利宏、张建萍,著名剧作家罗怀臻、陈涌泉,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著名戏剧评论家谭静波,著名舞美设计师周英等全国著名专家,他们开阔的学术视野、独到的学术观点、严谨的治学精神,对于进一步拓展大家的创作领域,提升大家的创作理念,为大家带来更多的艺术灵感,为大家今后的艺术创作开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的观摩学习机会,方便大家的相互交流,特地把本次培训班安排在第八届黄河戏剧节举办期间,实现了艺术实践与理论提升的密切结合。
二、本届导演班“实现五个结合”创新模式
本届培训班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誉。赵钢部长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讲话提到,河南省需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人才的培养,在这方面省剧协走在了前面,走在了全省的前面。
我认为,本届培训班具有显著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实现了五个结合:其一,本届培训班与黄河戏剧节同步,实现学习与观摩相结合;其二、学员全程参加专家研讨会,一戏一评,实现学习与评论相结合;其三,参加黄河戏剧论坛,与全国知名专家同场交流,实现学习与理论探讨相结合;其四,深入竹沟革命圣地,杨靖宇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实现学习与采风相结合;其五,和编剧班同学汇合交流,实现学习与联谊相结合。正是实现了“五个结合”,学习与观摩、评论、理论研讨、采风、联谊相结合,让全体学员们获得了更加真切的艺术熏陶。
本届导演培训班与黄河戏剧节同步,将观摩演出、研讨会、黄河戏剧论坛、采风以及编剧班的交流有机结合,从多个维度综合发力,共同促进河南戏剧的发展。本届戏剧节期间,共有来自河南、北京、上海、新疆4个省市自治区24个院团的25台精彩大戏在驻马店轮番登场。这些剧目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涵盖了京剧、豫剧、曲剧、越调、淮剧、话剧等多个剧种,通过对25台不同剧种不同风格剧目的观摩,学员们可以品味剧目的优点和不足,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批判眼光去对待每一部剧目。精彩之处,学员们掌声雷动;不符剧情或有更好的处理方式的时候,同学们就会各抒己见,在编、导、演、音、美、服、化、道等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这种现场学习方式令全体学员在综合素养方面有很大提高。导演班学员高度参评黄河戏剧节,每场戏结束,学员都要写对这部戏的评价和看法,把观感记录下来,对学员个人来说既是一种总结,也是一种历练;同时还要参加每场演出的专家评审研讨会。
这种协同创新的戏剧人才培训模式,是戏剧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有望打造成为具有河南特色的“品牌”培训,并作为标杆性戏剧人才培养模式向全国推广。
三、名家授课,传经送宝
培训班自10月10日开班以来,先后邀请到国内知名戏剧专家罗怀臻、张平、罗云、查明哲、李利宏、谭静波、周英、张建萍、李树建、陈涌泉等10位老师前来授课。
张平以《导演艺术实践与思考》的讲座,拉开了此次培训学习的序幕。他希望学员们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作为导演首先观念上要转变,转换思维和生活逻辑。张平导演的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从“两个命门”、“三个方面”给学员们阐述导演的艺术创作。
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涌泉以《一个编剧眼中的好导演》向学员们阐述编剧和导演的关系,他把导演和编剧比作“夫妻”,要互相熟知和了解,通过换位思考,透彻认识,这对于导演的舞台二度创作至关重要。
著名戏曲导演、河南省导演学会会长罗云在授课时指出,戏曲导演要在继承传统和创新探索之间找到正确的结合点。一定要坚守本体,在传统的根基上进行创新。
著名导演查明哲、李利宏、张建萍,著名剧作家罗怀臻,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著名戏剧评论家谭静波,著名舞美设计师周英等全国一流的名家大师,分别从导演涉及的各个角度如“戏剧的人文关怀”“导演戏剧观”“电视导演的戏曲传播观”“导演的剧种认识”“文本的平面梦想在戏曲舞台现实的立体灵魂转换”等方面深入浅出的论述,他们开阔的学术视野、独到的学术观点、严谨的治学精神,对于进一步拓展大家的创作领域,提升大家的创作理念,为大家带来更多的艺术灵感,为大家今后的艺术创作开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四、参加黄河戏剧论坛,听名家解读
10月17日上午,“天中杯”第八届黄河戏剧节·黄河戏剧论坛,在驻马店市柏林国际酒店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专家、学者以及河南省戏剧高端人才编剧、导演班学员齐聚一堂,紧跟时代脉搏,通过《现代戏创作现状与思考》为主题的探讨,深入推进优秀文化创作与繁荣。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涌泉发表致辞,介绍河南省现代戏创作的成绩和现状,及举办本次论坛的宗旨,进一步提升现代戏创作的理论水平和艺术水准,实现传统戏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科学化推介,推进现代戏创作的繁荣发展,表达出这个时代最深邃的意志,书写出中华民族的崭新史诗,筑就起属于这个时代的文艺高峰。
开幕式结束后,来自全国的著名专家罗怀臻、马也、毛小雨、孔培培、王绍军、邹德旺、张之薇、孙红侠等发表讲话,正式展开了为期三天的黄河戏剧论坛大幕。导演班学员郭庆璋、和振雄、李忠雨、杨保顺代表发言,与全国知名专家交流探讨。
五、扎根人民,文艺采风
黄河戏剧论坛与会专家及编剧、导演班学员,到竹沟纪念馆采风,传承革命精神,领略红色文化。导演班班主任——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涌泉,途中与导演班学员交流,鼓励大家立足河南,多创作优秀作品!陈主席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希望导演班的学员们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六、牢记使命 继往开来
“硕果累累,丹桂飘香,我们邂逅金秋十月;铮铮凯歌,心舞飞扬,奏黄河乐章;今日难忘!青春的流逝挥不去我们执着的梦,时光的飞驰带不走我们永恒的心;就要告别黄河戏剧节导演培训班,告别同学们,心中总有无数感慨,感谢!感谢! ......”结业仪式上,学员们特意编排了诗歌朗诵《感谢有您》,由安阳师范学院讲师李忠雨创作、全体学员共同演绎。学员们的感言句句发自肺腑,台上一直认真聆听的河南剧协副主席、导演班班主任陈涌泉激动地表示:这是导演班学员最精彩的一次合作,不仅代表学员对培训班的情感,这种合作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团队的精神,这种团队精神就属于河南省戏剧高端人才(导演)培训班精神。自从走进这个班,学员们就拥有了一个共同家园“高导”班。“高”寄托着省戏剧家协会、全省广大戏剧工作者、乃至一亿多河南人民的殷切期待,在今后的道路上,要培养自己的“五高”,一是高拔的境界,先器识而后文艺,境界决定作品高度;第二:高尚的情怀,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同步发展,始终把追求真、善、美作为我们永恒的目标;第三:要有高超的艺术,这是如何成为一个艺术家的立身之本;第四:要有高远的目标,每位青年才俊都应该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要有不仅在河南,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成为领军人物的胸怀和气度;第五:要勇攀高峰,创作高峰作品。河南的戏剧舞台、中国的戏剧舞台足够大,足够容纳每一位戏剧工作者,在这方舞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艺术目标,大家要团结协作,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带着“高导”班学员的光荣称号,从这个班结业之后,走向全省各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你们的艺术才华,照亮河南乃至中国的戏剧星空。
七、结语
河南省戏剧高端人才(导演)培训班,开拓了河南人才培养新模式,在这种创新培养模式下,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学员收获颇丰,30名导演班学员表示,将把此次所学应用到未来的优秀剧目创排过程,不忘初心,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为打造更多的精品剧目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