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2019-01-13王菲
王菲
(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滨河中心小学,吉林 长春 130200)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完成“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质疑能力就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培养内容——学生将来要用知识服务社会,就必须拥有创新、突破的素养。而这些,都是以质疑为出发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质疑是一种可贵的能力,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但质疑能力的培养并不简单,不是说学生能提出问题就行,而是要培养他们能问、会问、敢问——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效果。
一、创设质疑氛围和条件
(一)打开学生思想空间
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最常见的是问答式互动。主要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牵着学生思维走——学生看似参与了学习,但他们的思维是被教师牢牢控制的。“这道题这样做对不对?”“对——”“是不是这样啊?”“是——”……其实就是学生在配合教师完成工作,他们没有条件去思考“老师说的到底对不对”。长期这样,学生思维狭窄,没有质疑意识也就难怪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改变师生互动方式,多采用一些生生互动、合作探究、激励质疑的策略。学生之间交流的时候,往往能放松下来,敢于质疑。
(二)留下充足质疑时间
任何学习过程都需要时间。比如教学生一个理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抛出理论后,教师不急于论证,而是稍微停顿一下让学生思考,在心里问个“为什么”。质疑其实一样,也是个思维过程,需要时间来思考。不能说,你让学生提问,他就一定有问题可问,就一定知道怎么问——他一定会是先在心里“打草稿”。
在教“圆的周长”时,我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探究。先自己量一量,算一算,找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来。我让学生拿出一张卡纸和尺子等,然后布置任务——但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先剪出一个圆来,在课桌上流动,测量它滚动一周的长度。也没有告诉他们可以用线绳来测量——故意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发问了,“老师,我们用什么量,怎么量啊?”……然后,再一步一步启发他们。
(三)有意设置提问环节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当然是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在备课时,教师就要有意设置一些让学生来提问的环节,给他们充分的条件训练质疑。
比如教“多边形面积计算”——知识要点是对多边形进行切割和拼接——但不告诉学生,让他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这其实就是给了学生一个相互提问的机会。如果探究不出结果,他们会来向老师请教——就是说,你不问,我不答,“逼”着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
二、让学生有“疑”可质
(一)进行专项质疑训练
质疑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其实它有一定的思维模式。掌握了技巧的学生,才能够快速、准确、有质地质疑。专项训练的方法有不少,就如上面所说的,让学生进行相互提问的办法,就很有效。还有,可以结合具体知识点或试题进行质疑技巧训练。这种方法更直观、更有实践意义。比如一个工程问题,教学生用倒推法进行质疑——先看最后问题,问“是什么单位(比如小时)”;然后再想,“哪两个单位计算可以得到时间?(工程量÷单位速度)”;再问,“试题中哪个条件是工程量,哪个是单位速度?”——这样指导学生掌握质疑技巧。
(二)引导质疑目标方向
小学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但好奇心太多,也往往使他们质疑的问题“千奇百怪”,脱离了教学目标,把学习方向带偏。所以,鼓励学生质疑,但也要注意,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应该对质疑的方向予以引导。
比如在学习“公顷、平方千米”时。我说,“今天我们要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大家心里想知道什么呢?”学生们纷纷提问,“我想知道公顷是什么?”“我要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谁大?”……“好,同学们问了这么多问题,现在让我们一个一个来解答吧”——这样引导提问,就不会出现跑题现象。
(三)设置情境引发质疑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们很难保持较高的兴趣度。而且,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欠缺,他们提出问题往往切中不了要点,或是引发不了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质疑,而且还有一定的趣味性呢?设置情境的方法就能同时满足这两个需求。如,在教小数计算时,我请一位同学提前排练好一个小情景剧,在课堂上表演:我扮演售货员、同学扮演顾客,两人在结算时故意计算错误——这时,有的学生开始在下面发出笑声,有的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教师就问学生,“你们为什么笑啊?”——把质疑机会抛给学生。这样的情境关联了生活,直观易懂,有趣味,而且能引发有效的质疑。
三、质疑应做到有始有终
(一)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是要特别注意的——培养质疑也好,引发质疑也罢,提出问题不是最终目标,释疑才是目的。也就是说,既然学生提出了有效问题,就一定要想办法给一个答案。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质疑过程,也就回归了质疑的本质。如果我们满足于学生提出问题,而不与他们一起解答问题,学生对质疑的积极性很快就会消失——解答问题就是在呈现质疑的价值。
(二)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也是培养质疑能力必须要做的工作。当完成了一个质疑和释疑的流程之后,教师应及时对这次质疑的过程和质量进行总结评价。比如,哪个问题问得好,好在哪里;哪个问题问得有缺陷,怎样问才合适;哪位同学质疑的意识最强烈,哪个同学应该再大胆一些。此外,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怎样的,怎样能够快速准确地解答问题……总结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质疑进行指导,使他们的质疑能力不断地提升。没有这个环节,质疑能力的进阶就会受阻。
总而言之,质疑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它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是实践应用数学的基本素养——培养质疑能力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创造条件、需要培养技能、需要引导,还要保证质疑和释疑的完整。此外,总结评价环节也是一个必要且有效的培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