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德育教育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2019-01-13李少英

魅力中国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德育数学

李少英

(从化区城郊街黄场小学,广东 广州 510900)

将小学数学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优秀知识技能的载体,从而促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更好的成长和更健康的发展。而在数学的学科中,本身就暗含着对立统一的规律。就要求了教师应该认真发现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本身就具有的优秀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从而更好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的,使学生的德智体美真正的全面发展。

一、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小学德育教育作为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教育中是十分主要的。但目前很多小学在德育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在家庭方面,很多家庭都是父母双亲外出工作,老人来照顾孩子。因父母工作较忙,陪伴、教育、关怀孩子以及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时间少之又少,如此就引发了诸多孩子出现性格孤僻等心理状况的发生,阻碍了小学阶段学校顺利展开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时社会方面,很多不良的社会现象都会对小学阶段的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小学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关键,将德育教育有机的融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深入发掘小学数学课程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内容,以及数学概念都蕴含着客观的对立统一的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使学生的心理与个性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联系现代科学和生活实际实施目的性教学

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段特征,适当的联系实际来说明所学知识的实际用处,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在教授“比例尺”一课的时候,应为同学积极介绍比例尺可以通过图上距离精准的计算实际距离,在科研、建筑、军事等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通过报刊、杂志和多媒体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向学生介绍以数学学科为基础而存在的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使学生开阔眼界的同时,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学习动机以及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的增加学生自身学习的源动力。

(二)深度挖掘和渗透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小学教材中的很多课程设置都包含着德育教育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对于课程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进行深度的挖掘。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好德育教育。例如认识人民币的课程中,可以为学生渗透爱护人民币的德育因素;在统计图的课程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动物的种类和濒危动物的数量,从而教育学生爱护和保护野生动物;而在认识时间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守时的习惯等等。使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充分吸收其中的思想品德因素。

(三)在课堂教学训练中渗透德育因素

数学这一学科自身就具有着非常严谨的特点,这就要求了不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数学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端正坐姿,综合全面的考虑数学问题,并规范数学答题格式。在解题时引导学生尽量使用简便的算法,并在答题后进行检查。通过教师为学生树立榜样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意识和习惯,从而实现最终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渗透。

(四)教师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联系方式进行德育启蒙教育

在小学的数学教材中,各个知识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也影响到数学学科知识以及德育教育的整体效果。所以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联系方式,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的德育启蒙教育,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也服务和应用于实际,为学生渗透理论立足于实践的观点。只有学生与数学教师建立良好的联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德育知识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渗透进行德育启蒙教育。

结束语:

在当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的将德育教育融合渗透进入数学课堂教育中去,发掘数学课本中的德育教育案例与素材,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案,充分的联系实际德育教育案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德育习惯,从而通过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也要求了教师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联系,在教授数学理论的过程中,充分的联系和模拟生活实际,在生活中达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数学教学目标。由此可知,将德育教育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小学数学课本中所存在的德育教育素材,将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充分的实现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的数学课程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德育数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